封面
版权信息
文前彩插
微观史与中国医疗史研究
一 何为微观史
二 微观史与医疗史
三 中国医疗史中的微观史研究
四 余论:前景与对策
“疗灵”与疗身:近代加拿大传教士在卫辉的借医传教活动
一 药品与福音:裹挟而进的谨慎拓殖(1888~1900)
二 亦教亦医:借医传教事业发展的黄金阶段(1901~1925)
(一)从疗身到“疗灵”多维推进
(二)从“疗灵”到疗身的深入渗透
三 “疗灵”与疗身的貌离神合:借医传教在局势变化中的调适(1925~1937)
(一)名义上弱化教会对医院的控制,并推行本土化改革
(二)提高教会医院的医疗水平,保持竞争优势
(三)配合政府行为,加强疾病预防宣传,增加对社会的影响力
四 “疗灵”与疗身的冲突与相互渗透
政策、政治与农民健康:“文革”时期农村的“卫生革命”
一 政策出台:“面向农村”成为卫生工作的大方向
二 政治挂帅:《人民日报》对农村医疗卫生的制度导向
三 政策、政治合力推动的“卫生革命”
四 从“卫生革命”看乡村“文革”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民国佛教慈善团体的资金募捐研究
一 捐助的来源
(一)慈善团体创办者及发起人的捐献
(二)会员捐款
(三)工商界的捐助
(四)报界捐款
(五)书画界的捐赠
(六)演艺界的助赈
(七)佛学院学僧的捐赠
(八)海外华侨的捐助
二 促进募捐的方式
(一)刊登募捐启事
(二)通过讲经说法促进募捐
(三)派劝募员、募捐队外出募捐
(四)鼓励发愿
(五)设净修室
(六)酬谢有功之人
三 对募捐的监管
(一)法律、法规的监管
(二)捐款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三)佛教慈善团体的自我监管
共赏与建构:康熙帝的御赐书法活动
一 与亲信共赏:御赐江南织造及其他
(一)御赐江南织造
(二)御赐其他
二 认同的建构:赐匾文化场所及外国
(一)赐匾教育机构与祠庙
(二)御赐专祠、名胜与外国
三 传统的接续:《清朝通志·金石略》事例
四 结语
都市欲望·家国政治·左翼革命
一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身体商品化
二 男性欲望下的女星身体
三 民族国家语境下的身体表达
四 意识形态话语下的革命身体
1.摩登女星粉墨登场扮革命
2.“作家明星”粉墨登场闹革命
五 结语
公共空间视域下的民国北京公园与社交生活
一 社会名流的“会客室”
二 文人墨客的“沙龙”和“创作室”
三 新时代青年男女的社交与寄情场所
四 结语
恋爱是私事?
一
二
(一)“恋爱是私事”的普遍认同
(二)“自由性交”的褒贬不一
(三)“恋爱游戏”的厌恶
三
启蒙还是逐利?
一 泥菩萨过江:传统玩具制造业的没落
二 模范之敌:兵临城下的日本玩具
三 打造本土玩具军队:中国现代玩具工业的蹒跚起步
(一)中国现代玩具的发祥地
(二)玩具的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
(三)赛璐珞与铁皮:用新材料制造新玩具
四 理想的玩具产自模范的工厂——以康元制罐厂为例
五 结语
西方新文化史视野下的新世纪中国女性纪录片研究
一 丝绸之路纪录片中女性历史的特点——坚韧、柔美、神秘
二 丝绸之路纪录片中女性的历史作用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史
(一)丝绸之路女性的历史作用
(二)丝绸之路纪录片所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史
三 丝绸之路纪录片女性史的社会文化史分析
数字化社会与传统生活方式变迁
一 数字化时代传统消费方式的变迁
二 数字化时代的社交与婚恋观的变化
(一)数字化时代的网络社交
(二)网恋与传统婚恋观的变化
三 数字化社会与就业观念的转变
四 网络成为数字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
社会学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早期典范
一 准确理解潘光旦关于优生学的基本论述
二 人才和家谱研究长期积累的结晶
三 必须重视的一笔中国社会史遗产
文学媒介、基督奇幻与隐藏的上帝:网络时代神学传播的人类学反思
一
二
三
四 结语
略论中国近现代教会大学的兴衰
一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清末国势日衰与西方殖民文化的渗入
(二)传统教育的腐朽落后与有识之士对西学的探寻
(三)洋务运动的推动与维新人士的促进
二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兴起(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二)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壮大(20世纪初到20年代)
(三)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式微衰亡(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
三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
社会文化史研究的来路与去向
一
二
三
中国近代生活史研究评述
一 近代生活史研究历程
1.兴起阶段——1986~2000年
2.发展阶段——2000~2014年
二 近代生活史研究的主要领域及热点分析
1.城市生活与“公共空间”研究
2.消费生活
3.社会群体生活
4.文化娱乐生活
5.习俗风尚
三 结语
视角、时空、师承及交游: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复兴与拓展
一 视角:对象与面相
二 时空:结构与变迁
三 师承:团队与基地
四 交游:应和与碰撞
五 结语
当前中国社会史研究现状及其评价
一 整体史追求与重写通史——中国社会史学界的努力
二 通过区域观照整体: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努力
三 中国社会史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中国“性伦文化”研究述评
一 概念的提出与初始研究
二 学位论文与《婚姻·家庭·性别》辑刊
三 学术会议与《社会生活探索》辑刊
四 学术讲座与《社会·文化与历史的思想交汇》辑刊
五 结语
封底
更新时间:2022-05-30 15: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