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政治与农民健康:“文革”时期农村的“卫生革命”

——兼论乡村“文革”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王胜[1]

摘要: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发出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指示,作为当时最重要的卫生政策,使“面向农村”成为卫生工作的大方向。“文革”期间的“政治挂帅”,使这一政策借助《人民日报》的高调引导成为一项政治任务——“卫生革命”而得以顺畅落实,并获得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政策、政治与财政的合力使广大农民的健康得到了基本保障。“文革”对县以下医疗卫生工作不但没有形成阻碍,反而起到强力推动作用。“文革”影响的城乡差异以及对不同领域影响的差异,凸显了乡村“文革”社会史研究的重要性。而研究乡村“文革”社会史所需文献资料的贫乏和文革亲历者的老龄化,又使史料的收集和相关研究变得非常紧迫。

关键词:“六二六”指示;“文革”时期;农村“卫生革命”;乡村“文革”社会史

“非典”以来,医疗社会史研究在内地渐成显学。当代医疗社会史领域,对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研究可谓一枝独秀,成果层出不穷。这个时期的合作医疗制度初创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发展于6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达到巅峰。从时间段来看,其普遍推广恰与毛泽东的“六二六”指示和“文革”同步,除政策支持外,“文革”时期的“非常”手段可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学界虽认识到“文革”对合作医疗兴衰的影响,目前却鲜有专门研究“文革”与农村卫生二者关系的成果。同时,当前对“文革”时期乡村社会生活的描述多来自文学作品或各阶层知识分子的片段回忆。史学研究中,鲜有来自农民和农村的声音,乡村“文革”社会史基本是一个未被碰触的领域。因此,笔者拟以官方文献和乡村口述史料为基础,对“文革”时期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透视,以期在丰富当代医疗社会史研究的同时,揭示乡村“文革”社会史的多维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