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酬谢有功之人

为了调动各位善信捐款的积极性,民国时期的佛教慈善团体对捐款人都采取一定的方式加以酬谢。归纳起来,其酬谢方式有以下几种。

1.在报刊或征信录上注明数目并致谢意

在报刊或征信录上注明捐款数目并致谢意,这是当时各佛教慈善团体经常采用的感谢方法,一般是将一些捐助信息汇总后同时刊登,刊登时注明收到某人捐助的财物若干,并致谢意。如佛教正信会慈济团在1932年9月共收到捐款33笔,共133.153元,其中数额最大的一笔70元,最小的一笔只有0.047元,无论数量多少,都在报刊上注明得清清楚楚,以昭征信。这33笔捐款信息都刊登在正信会的会刊《正信》第1卷第15期上。[37]上海佛教青年会强调,“随意捐助者,均在会刊发表捐款征信录,永留芳名”[38],佛化新青年会也声明,“其有捐款至拾元、五元、一元者,均一一将其大名刊入佛化新青年月刊,特别致谢”[39]

2.列名纪念

当时一些佛教慈善团体为了能让捐款人的名字流芳百世并使更多的人知晓,把捐款人的名字刻在石头、佛塔和铜牌上,表3列举了部分信息。

表3 勒名纪念

3.为捐款人设禄位、莲位

禄位,又称长生禄位、延生禄位或长生牌位,是为在世之人设立的,其目的是通过功德加持熏习,使这个人平安、幸福、长寿,早闻正法。莲位,又称往生莲位、荐亡莲位或往生牌位,是为已经过世之人设立的,其目的是通过功德加持熏习,使这个人投生善道或往生极乐,已经往生的品位高增。表4罗列了一些民国佛教慈善团体为促进募捐所设之禄位或莲位的有关情况。

表4 设禄位或莲位

表4 设禄位或莲位-续表

从表4看出,禄位和莲位从时间上看都有临时禄位和永久禄位之分,从等级上看有普通位和专位之别,佛教慈善团体根据捐款人捐款数量的多少而为其设立不同的禄位或莲位。

4.赠纪念章、纪念证和功德证书等

纪念章、纪念证和功德证书都是佛教慈善团体赠给捐款人的纪念品,这也是酬谢捐款人的一种手段,请看表5。

表5 赠纪念章、纪念证和功德证书

5.悬挂照片或制作肖像

为了彰显捐款人的功德,使更多的人向他们学习,一些佛教慈善团体为捐款人制作照片或肖像,将照片悬挂,将肖像印在纪念册中(表6)。

表6 悬挂照片或制作肖像

6.赠送礼品

为了鼓励捐款,民国佛教慈善团体还赠给捐款人物品,这些物品包括金银质纪念品、佛像、佛教刊物和佛画等。在金银质纪念品中有银盾,这是用白银制作而成的盾形礼品。银盾是一种特殊的礼品,清末民初由国外传入上海,后流行于全国。它集奖杯、奖牌、锦旗、奖状的诸多功能于一体,是一种用途广泛、层次丰富的礼品。银盾的造型各异,材料的质地也不尽相同。银盾的牌面造型及花纹图案,多数是机模早已冲压好的,空白处的词句,根据客户的要求,再雕刻上各种内容。为了方便说明,将当时一些佛教慈善团体赠送物品的信息罗列如表7。

表7 赠送礼品

7.授以永久林友、名誉董事等头衔

为了感谢捐款人,一些慈善团体授予捐款人以荣誉头衔,请看表8相关信息。

表8 授予永久林友、名誉董事等头衔

表8 授予永久林友、名誉董事等头衔-续表

8.当面致谢

一些佛教孤儿院为了培养孤儿的感恩意识,每年让孤儿当面对各位善士表达谢意。例如,龙泉孤儿院“每年开纪念会一次,约请捐助各大善士,报告一年收支,并刊发征信册散布。复请诸善士演说毕,由院长带领孤儿向各大善士行三鞠躬礼,以谢厚意”[40]

9.特别捐助的致谢方式特别决定

一些佛教慈善团体规定,遇有数量巨大的捐助,会临时商讨决定采用特别的方式对捐助人致谢。请看表9所列信息。

表9 特别感谢方式

在对捐助人感谢的同时,有的慈善团体还声明更提倡善信不接受表彰,以使钱款能全部用于慈善事业。如佛化新青年会指出,“以上信约各种办法绝非以金钱值多少分种种之阶级,不过借此以表敬谢。如有大布施仁者,不着相布施,申明不接受表彰者,本会尤为感佩”[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