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导论
第一章 民国国家仪式产生的背景
一 中国传统礼仪、节日文化的影响
二 域外“现代”国家仪式知识的传入
三 中西交织下的“清末”国家仪式
第二章 民国国家仪式的产生
一 阐释“国家”: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仪式
1.仪式的操演及意义
2.“新”国家与国民
二 宣告“正统”:中华民国南北统一大庆典
1.庆典前的政治
2.庆典的举行
3.庆典的意涵
三 权力转移: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典礼
1.权力转移的潜流
2.权力转移的进行
3.权力转移的完成
四 “革命”传统:民元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念
1.追悼烈士
2.“革命”记忆的形塑
五 “共和”精神:民元双十节纪念
1.国家纪念日体系与国庆日的确立
2.国庆周年纪念与“共和”的胜利
第三章 民国国家仪式的扩展
一 借助天神:祭天大典
1.“传统”复活与祭天规划
2.典礼筹备与举行
3.激烈的“异声”
二 尊崇孔子:国家祀孔
1.国家祀孔传统的恢复
2.国家祀孔的进行
3.国家祀孔的各方评说
三 实权的表征: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典礼
1.典礼前艰难的总统选举
2.国庆日的总统就职
3.典礼的“象征”与“议论”
4.开放的社会舆论
四 总统的接替:徐世昌总统就职仪式
1.徐世昌当选总统与各方反应
2.总统就职仪式的举行
3.期许与讽刺:对新总统的两种不同态度
第四章 民国国家仪式的党国化(一)
一 国民党与北京政府的博弈:孙中山北京葬礼
1.对孙中山逝世的初步回应
2.国葬决定与停灵地点之争
3.移灵仪式与段祺瑞亲祭问题
4.葬地择定与暂厝仪式
5.孙中山逝世后的舆论
二 党国政治的权力化表达:孙中山奉安大典
1.奉安前各方祭孙行为与权力争夺
2.奉安筹备机构与权力运作
3.党国宣传与权力强化
4.典礼的操演与权力表演
5.外国态度与权力确认
6.奉安言论与权力表达
第五章 民国国家仪式的党国化(二)
一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革命纪念日”体系
二 “革命烈士”的建构:革命先烈纪念日
1.从黄花岗纪念日到革命先烈纪念日
2.纪念仪式的场景化书写
3.对革命记忆的主导
三 “革命领袖”的塑造:孙中山诞辰与逝世纪念日
1.孙中山诞辰与逝世纪念日的形成与制度化
2.孙中山逝世纪念仪式的志哀色彩
3.孙中山诞辰纪念仪式的志庆色彩
4.殊途同归:两种取向的共同努力
四 “革命事迹”的强化:国庆纪念日
1.争夺双十节
2.重新制度化的过程
3.国庆纪念的“党国”表达
结语 国家仪式与政治合法性的建构
参考文献
后记
更新时间:2020-12-10 17:5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