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庆典前的政治

袁世凯在清帝退位前的南北谈判中曾对清政府表示过同情,但后来出于形势发展一直主张共和。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连续发布三道诏书,主旨在交与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申明对皇室之优待条件,希望“此后务当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劝解清政府军队、官员,希望能够“晓然于朝廷应天顺人,大公无私之意”,能“康保群黎,非为一人一家而设”,而“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时艰,慎供职守,应即责成各长敦切诫劝,毋旷厥官,用副予夙昔爱抚庶民之至意”,[32]安抚军队、官员。清帝三道诏书让辛亥革命带上英伦“光荣革命”色彩,颇具“文明革命”意涵,[33]其正面价值与意义不容忽视,认识到国家统一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清帝退位次日孙中山发表通电,定2月15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庆典,通电称:“现在清帝业已退位,民国统一,兹定于本月十五日举行民国统一大庆典。”[34]同时孙中山履行之前承诺,向参议院辞职,推荐袁世凯自代,提交参议院“辞临时大总统职文”,孙中山称“本总统以为我国民之志,在建设共和,倾覆专制,义师大起,全国景从。清帝鉴于大势,知保全君位必然无效,遂有退位之议”。而今清帝“宣布退位,赞成共和,承认中华民国,从此帝制永不留存于中国之内,民国目的亦已达到”。叙说自己对民国的功劳:“当缔造民国之始,本总统被选为公仆,宣言、誓书,实以倾覆专制,巩固民国,图谋民生幸福为任。”一再申说“解职”承诺:“誓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本总统即行解职”,而今“清帝退位,专制已除,南北一心,更无变乱,民国为各国承认旦夕可期”,“本总统当践誓言,辞职引退”;望贵院“应代表国民之公意,速举贤能,来南京接事,以便解职”;并提出新总统就职的三点附带条件:1.临时政府地点设于南京,不能更改;2.新总统必须到南京受任;3.新总统必须遵守临时政府约法及参议院所颁布的一切法制章程。[35]孙中山辞职文不仅表示辞职,亦为对新总统袁世凯设置某些限制。

同日,孙中山向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总统。推荐文称“今日本总统提出辞职,要求改选贤能。选举之事,原国民公权,本总统实无容喙之地”。此更多为表示立场与态度,包含些许“无奈”,“惟前使伍代表电北京,有约以清帝实行退位,袁世凯君宣布政见赞成共和,即当推让,提议于贵院,亦表同情”。且肯定袁世凯在清帝退位上的功劳:“此次清帝逊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发表政见,更为绝对赞同,举为公仆,必能尽忠民国。”对袁世凯寄予期许,更是暗含“监督”。[36]袁世凯继孙中山就总统位似为时人共识,袁世凯声望如日中天,为总统最佳人选,深得各方各派势力支持。孙中山致电袁世凯,谦称:“文以菲材,辱膺国民推戴,受任以来,拮据张皇,力不副愿,尝恐覆贻羞,负国民委托之重”。以表明“推贤让能”,望袁世凯“举而自代,其缔造国民幸福,当非意料所能预揣,文即引躬退在草野,为一共和国民,于愿已非常满足”。而自己“尸位至今”,“清帝逊位,民国确立,维持北方各部统一,此实惟公一人是赖”,[37]希望袁世凯能到南京就临时大总统职。通过孙中山答复蒙古王公通电,可知蒙古联合会、蒙古王公此前曾举荐袁世凯继任总统,孙中山回复:“今日始得接清帝逊位之详电,当即报告参议院,提出辞表,并推荐袁君之功能,众俱信服”,特别表明他所以推让,“非只尚贤,亦以为国”,[38]约略可见孙中山的态度和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