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扉页
前言
第一篇 绪论
第1章 人体微生物组
一、人体微生物组
二、人体微生物群及宿主的相互作用
三、人体微生物组的干预
四、问题与挑战、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篇 人体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的特征
第2章 口腔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特征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群
第二节 核心口腔微生物组特征
第三节 口腔微生物新菌种
参考文献
第3章 呼吸道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特征
一、正常人体呼吸系统的解剖及生理
二、正常人体呼吸道微生物组研究及特征
三、疾病状态下人体呼吸道微生物组研究进展
四、普通肺部感染情况下呼吸道微生物组的改变
五、原发性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组的变化
参考文献
第4章 消化道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特征
第一节 胃的结构及微生物群特征
第二节 肠道结构及微生物群特征
第三节 婴儿肠道微生物群
第四节 成人与老年人微生物群特征
参考文献
第5章 泌尿生殖道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特征
一、泌尿系统微生物组特征
二、男性生殖道微生物组
三、女性生殖道微生物组
参考文献
第6章 皮肤微生物群与微生物组特征
一、人体皮肤是微生物一个重要的栖居地
二、皮肤“正常”微生物群的构成与变迁
三、人类皮肤微生物群的功能
四、人类皮肤微生物群的操控
五、展望:趋势与挑战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微生物群与人体的相互作用
第7章 微生物组与人体共进化
参考文献
第8章 微生物组与人体共发育
第一节 微生物群与免疫系统共发育
第二节 微生物群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共发育
参考文献
第9章 微生物组与人体共代谢
第一节 肠道微生物群的代谢酶活性
第二节 肠道微生物群对胆汁酸的代谢
第三节 肠道微生物群与维生素和元素的合成代谢
第四节 肠道微生物群与药物代谢之间的关系
第五节 肠道微生物群的合成产物对机体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10章 微生物组与人体互调控
第一节 微生物群调控人体形态结构形成和发育
第二节 微生物群对组织和器官稳态的调控
第三节 微生物群对代谢和肥胖的调控
第四节 微生物群对大脑和行为的调控
参考文献
第四篇 微生物组与疾病
第11章 口腔微生物组与疾病
第一节 牙菌斑生物膜
第二节 口腔微生物与口腔疾病
第三节 口腔微生物与全身性疾病
参考文献
第12章 呼吸道微生物组与疾病
第一节 呼吸道微生物组研究新方法、新认识
第二节 呼吸道正常微生物组构成
第三节 呼吸道微生物构成与疾病
第四节 现存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第13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肥胖
第一节 肠道微生物组
第二节 肠道微生物组与肥胖
第三节 肠道微生物与能量代谢
第四节 肠道微生物组与肥胖相关的调控分子机制
第五节 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使用与肥胖的改善
第六节 展望
参考文献
第14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肠易激综合征
一、肠道微生物组的改变参与IBS脑-肠互动紊乱的病理生理机制
二、IBS伴随肠道微生物组改变的病因
三、IBS伴随的肠道微生物组改变
四、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治疗IBS的策略和手段
五、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15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炎症性肠病
一、微生态失调
二、宿主基因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三、饮食、营养治疗与肠道微生物
四、肠道微生物的治疗性调节
五、展望
参考文献
第16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糖尿病
一、肠道微生物组
二、糖尿病
三、肠道微生物引起糖尿病的机制
四、肠道微生物组与糖尿病的治疗
五、展望
参考文献
第17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肾功能衰竭
第一节 肠道微生物组对慢性肾病进展的影响
第二节 肠道微生物组影响慢性肾病进展的机制
第三节 改善肠道微生物组延缓慢性肾病进展的策略和手段
参考文献
第18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心血管疾病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组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第二节 肠道微生物组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
第三节 改善肠道微生物组延缓心血管疾病进展的策略和手段
参考文献
第19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抑郁症
一、抑郁症及其临床和实验室诊断
二、脑-肠轴的提出和脑-肠-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三、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变化与抑郁症发病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20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自闭症
一、孤独症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
二、肠道菌群导致ASD的可能发病机制
三、基于肠道菌群对于孤独症的干预
参考文献
第21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阿尔茨海默病
一、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认知行为
二、消化道微生物组参与AD的病理生理机制
三、AD中消化道微生物组改变的原因
四、预防与治疗AD的基础及临床进展
五、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22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肝癌
一、人体微生物组(肠道菌群)和肝癌发生
二、人体微生物组(肠道菌群)和肝癌进展
三、人体微生物组(肠道菌群)在肝癌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3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肝硬化
第一节 肝硬化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第三节 肝硬化相关的人体微生物变化
参考文献
第24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类风湿关节炎
一、RA的治疗及诊断现状
二、RA的微生物组学研究现状
三、抗生素与RA
四、益生菌与RA
五、消化道微生物组学研究在RA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25章 消化道微生物组与结肠癌
第一节 饮食与肠道菌群的构成
第二节 大肠内微生物的代谢活动
第三节 保护性的代谢产物
第四节 有害的代谢物
第五节 肠道微生态与慢性炎症
第六节 具核梭杆菌与大肠癌
参考文献
第26章 泌尿生殖道微生物组与疾病
一、细菌性阴道病
二、需氧性阴道炎
三、阴道微生物组失衡的“常见致病菌”
四、展望
参考文献
第27章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人体微生物组
第一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概述
第二节 多囊卵巢综合征与人体微生物组的关系
第三节 人体微生物组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
第四节 总结
参考文献
第28章 微生物组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
一、微生物与呼吸道变应性疾病的关系起源和发展
二、微生物组建立对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三、微生物组影响呼吸道变应性疾病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
四、影响微生物组建立和菌群平衡的主要因素
五、微生态调节剂对哮喘等变应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五篇 微生物群的干预与健康
第29章 益生菌与益生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益生菌
第三节 益生元
参考文献
第30章 噬菌体
第一节 噬菌体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噬菌体治疗概述
第三节 噬菌体治疗干预微生物群
第四节 展望
参考文献
第31章 微生物群移植
一、FMT的应用适应证
二、供体的筛选
三、FMT的移植方式
四、不良反应
五、前景和展望
参考文献
第六篇 病毒组
第32章 病毒组
一、病毒与病毒组
二、人类病毒组对机体的影响
三、病毒组与人类基因组共进化
四、结语
参考文献
彩插
更新时间:2020-02-15 23: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