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编 之江大学旧址概况
引言
第1章 地理位置
一 相对方位
二 选址趣谈
第2章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一 自然环境
二 人文环境
第3章 之江大学旧址巡礼
一 二龙头
二 三龙头
三 头龙头
第二编 之江大学旧址建筑概述
第4章 历史保护建筑基本状况
一 教会大学建筑的文化背景
二 教会大学初期建筑的共同特点
三 校园布局
四 建筑布局
五 校舍建造情况
六 建筑结构及风格特征
七 历史文物建筑
八 现代建筑
九 旧址建筑维修情况
十 旧址建筑使用情况
十一 建筑体量及特点
十二 之江大学旧址建筑的保护及其意义
第5章 22座历史文物建筑基本描述
一 主楼(慎思堂)
二 钟楼(同怀堂)
三 1号楼(东斋)
四 2号楼(西斋)
五 图书馆
六 4号楼(科学馆)
七 5号楼(材料试验所)
八 3号楼(工程馆)
九 小礼堂(都克堂)
十 下红房
十一 上红房
十二 灰房
十三 6号楼(佩韦斋)
十四 9号楼(绿房)
十五 白房
十六至十八 中方教授别墅1、别墅2、别墅3
十九 后6号楼
二十 附属小学宿舍
二十一 体育教研室(办公室)
二十二 学生服务部
第三编 美国在华基督教大学——之江大学
第6章 从崇信义塾到育英书院
一 美国基督教长老会
二 麦卡第创办崇信义塾
三 育英义塾
四 育英书院——浙江最早的高等学校
第7章 从之江学堂到之江大学
一 勘定新校址,始建新校园
二 更名之江学堂
三 定名之江大学
三 之江大学在美国获准立案
四 政府发布私立学校立案条例
五 立案受阻,学校停办一年
四 复校后,始由中国人主持校务
五 申请立案获得批准
第8章 抗战烽火中的之江大学
一 离杭转移,落沪办学
二 恢复之江大学名义
三 辗转内迁,客驻福建邵武
四 迁入贵阳花溪,借用大夏大学校舍办学
五 转移重庆,联合办学
六 之大等校留沪教授创办华东大学
第9章 战火重生后的之江大学
一 满目疮痍的之江校园
二 杭、沪两地办学
三 流产的华东联合大学
第10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之江大学
一 之大解放,李培恩辞职
二 新政府接管,改为公立
三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之江大学撤销
第11章 之江大学的管理体制
第12章 之江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
一 办学理念
二 办学特色
第13章 之江大学在教会大学中的地位
结语
附录1:之江大学大事记
附录2:之江大学历任校长简介
附录3:之江大学校名沿革
附录4:之江大学名人简介
第四编 之江大学往事追忆
之江大学解放之日见闻
接管之江大学始末
追忆徐箓老师
民主斗士 一代师表 文改先锋——缅怀之江大学著名校友林汉达先生
捐资兴学 情独之江大学——史量才与之江大学的情缘
难以忘却的邵武办学
解放战争时期的之江大学学生运动
之江大学“姐妹团”
何时归看浙江潮
抗战初期之江大学内迁屯溪纪事
“九一八”风暴在之大
“孤岛”上的“民众夜校”
之江大学校歌
参考文献
后记
更新时间:2020-03-12 15: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