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江大学旧址历史变迁
- 胡炜
- 2697字
- 2020-06-24 17:28:25
一 相对方位
之江大学旧址位于杭州市的西南方向。
始建于1907年的之江大学旧址,现为浙江大学之江校区。行政区划为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地址编号为之江路51号。地理坐标为经度120°07′06. 31″~120°07′23.79″,纬度30°11′39.61″~30°11′48.54″,海拔高度10~110米。
背靠秦望山麓。之江大学旧址坐落在秦望山的南山坡。据说秦望山是因为秦始皇曾登临此山而得名。秦望山属于杭州典型的丘陵地貌,山虽不高,但登高望远,周围重峦叠嶂,此起彼伏,西湖如镜、钱江如带的秀美景色,尽收眼底。其实,从早期的照片上看,秦望山及周边的山丘,并没有今天这样茂密的树林,相反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可能是由于有钱塘江、西湖的衬托,才显露其壮美的一面。
俯瞰之江大学全貌(1935年拍摄)
旧址在秦望山九座山梁中的三座——头龙头、二龙头、三龙头的坡地和谷地之中,占地面积660余亩。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可谓得天独厚。
这里不仅曾留下过帝王的足迹,还曾留下过诗人的诗篇,颇具传奇色彩。之江大学时期,许多师生也曾在秦望山吟诗作词,如夏承焘、顾敦柔等就曾经写下不少优美的诗句。
南瞰钱塘江涛。旧址南面正对钱塘江。钱塘江又名“罗刹江”。因钱塘江在之江大学旧址段上游不远处连拐两道弯,形成“之”字形,故又称其为“之江”,之江大学也由此而得名。浩瀚的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是哺育浙江儿女的母亲河。钱塘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源头在浙江省开化县齐溪镇莲花尖,由西往东流经常山港、新安江、兰江、衢江、富春江等干流,注入杭州湾,流入东海。独特的喇叭形出海口,使钱塘江在月亮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形成壮观的涌潮。钱江涌潮为世界两大自然奇观之一(另一处为南美洲巴西的亚马孙河)。“钱江秋涛”闻名天下,古今中外观潮者为之倾倒,故称为“天下奇观”。不同的地段,可赏到不同的潮景。旧址附近一般只可观赏到“一线潮”。
东眺钱江大桥。之江大学旧址往东约1000米处的钱塘江江面上,还有一座由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院士自行设计并于1937年建造的钱塘江铁路、公路两用大桥,它像一条绚丽多姿的彩虹飞架钱江南北。一列列飞驰而过的列车,隆隆声穿过密密层林在静谧的校园回响。这是贯通南北大动脉沪杭甬、浙赣铁路的交通要塞。
建造于抗日烽火年代的钱塘江大桥,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钢铁大桥,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而这座大桥那段传奇经历,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1934年,时任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的茅以升,受命主持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经过3年时间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施工,1937年9月26日清晨,第一列火车从大桥上通过。但这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造的大桥在落成之后,竟然就面临被炸毁的命运。1937年12月23日傍晚5时,随着一声巨响,这条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六处截断。这座历经了925天夜以继日的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仅仅存在了89天。抗日战争胜利后,茅以升受命组织修复大桥,直至1948年3月,钱塘江大桥才重新飞跨在钱塘江波涛之上。至此,这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首座钱塘江大桥工程,前后14年,经历了建桥、炸桥、修桥三个曲折过程,这在古今中外建桥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前夕,这座大桥又经历了一次被国民党当局炸毁的危险,幸亏杭州地下党和铁路工人竭力保护,以及解放军第21军63师及时赶到,才避免了再一次被炸毁的危险。新中国成立后的1966年10月10日,由于武警战士蔡永祥在千钧一发之际置生死于度外,使这座大桥又一次避免了可能造成桥毁车覆人亡的严重事故。2006年5月25日,钱塘江大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临六和宝塔。旧址东面与修建在月轮山南山坡上的杭州市标志性建筑——六和塔近在咫尺。据《杭州市志》记载,六和塔为北宋开宝三年(970)吴越国王钱弘俶为镇钱江潮而建,宣和五年(1123),塔被烧毁。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重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0)重修塔外木结构部分。1961年,六和塔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饱经沧桑的宝塔,就如一位忠诚的卫士,千年守望着滔滔钱江。现在六和塔旁建了一座中华古塔苑,为古建筑艺术之杰作,集中展现中国塔文化的精华。
旧址的头龙头与月轮山之间有一条峡谷相隔,山涧溪水自北往南径流不息,汇入钱塘江。站在头龙头可以清楚地望见六和塔。它也是眺揽钱塘江美景的绝佳地。站在山头,极目眺望,江风习习,江水滔滔,古塔巍巍,飞桥如虹。六和宝塔与钱江大桥,一古一今,一竖一横,构成一幅雄浑别致的壮丽图景,令人心胸爽朗,神思飞扬。
西邻九溪烟树。旧址西面紧靠上海铁路局钱江疗养院,与著名的九溪十八涧风景区紧邻。“九溪”是一处以“溪水”为主题,以山和树为依托的幽雅宁静的山涧美景,位于龙井南面,距西湖5公里左右。九溪起源于杨梅岭的杨家坞,次第汇合青湾、宏法、方家、百丈、唐家、佛石、云栖、渚头、小康等9个山坞的细流成溪,再经徐村注入钱塘江;十八涧在烟霞洞西南,起源龙井的龙井村,穿绕林麓,次第汇合诗人屿、孙文泷、鸡冠泷等许多细流而成涧,九溪十八涧因而得名。清末学者俞樾《游九溪诗》曰:“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现有溪中溪楼阁和林海亭、九泓亭等景观建筑。之江大学迁入二龙头后,因距离九溪较近,师生们经常到这里的茶室聚会或学习、聊天。
再往西约2公里,还有杭州著名旅游景点——宋城仿古园,以及著名的龙井茶之乡梅家坞。
值得一提的是,沿九溪十八涧往西北,还有一座狮峰山,天下闻名的龙井茶正宗产地就在狮峰山,山下的胡公庙(现已不存,2002年开辟为御茶园景点)前有用栏杆围起来的由乾隆皇帝赐封的“十八棵御茶”。相传,乾隆皇帝有一次下江南时,在狮峰山下胡公庙前欣赏采茶女制茶,忽然太监来报说太后有病,请皇帝迅速回京。乾隆一惊,顺手将手里的茶叶放入口袋,火速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并无大病,只是惦记皇帝久出未归,上火所致。太后见乾隆归来,非常高兴,病已好了大半。忽然闻到皇帝身上有股香味,问是何物。乾隆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把龙井茶叶带回来了,于是亲自为太后冲泡了一杯龙井茶,只见茶汤清绿,香气扑鼻。太后连喝几口,肝火顿消,病也好了。乾隆非常高兴,马上传旨将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树。
北登秦望山顶。旧址北面背山,穿过茂密的山林,沿秦望山脊往北,登上秦望山顶,极目远眺,放眼四顾,视野开阔,群山起伏,令人心旷神怡。翻过秦望山和月轮山,可以到达满陇桂雨、动物园、虎跑公园等著名风景点。当年,之江大学的学生经常有人登上山顶去观看日出或月景。有人还赋诗抒发登顶观景的愉悦情怀。
旧址距以秀美名扬天下的西子湖只有约4公里之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