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不胜防,一定要以攻为主

在军人企业家任正非看来,经营企业如同打仗一样,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在电视剧《亮剑》中,团长李云龙在与日寇作战时,居然利用反突围战术成功脱险,而且还成功打死两名日军指挥官。

在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对话:


李云龙:传我的命令,全体上刺刀,准备进攻。

张大彪:进攻?团长,现在是敌人在进攻呀?

李云龙:没听见命令吗?听仔细了,到了这个份上咱不会别的,就会进攻。

张大彪:全体上刺刀,准备进攻(传达命令)

……

李云龙:兄弟们,都说小鬼子拼刺刀有两下子,老子就不行这个邪,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谁怕谁呀,我们新一团不是被吓大。


在楚云飞团长看来,李云龙的做法是很危险的,其理由是——他们的装备太差了,弹药又不足,跟这样强悍的对手交火,恐怕是凶多吉少。

然而,当接到撤退命令时,李云龙此刻已经没有撤退的可能,李云龙的理由是——坂田联队的刺刀都顶到老子鼻子上了。对话如下:


士兵甲:“旅长命令新一团交替掩护后撤,从余家岭方向突围,由771团和772团负责掩护新一团。”

李云龙:“后撤?坂田联队的刺刀都顶到老子鼻子上了,这会后撤,亏他们想得出来,反正是突围,从哪儿出去不一样啊。”

张大彪:团长,余家岭方向是鬼子包围的薄弱点,从那边突围把握性大一点。

李云龙:你懂什么?我们这一撤坂田这个兔崽子肯定压上来,到那时候我们更被动。


李云龙进攻的作战思想,其实就是最好的防守。任正非曾经作为一名军人,非常明白其道理的。当华为在美国遭遇重重阻碍时,任正非就已经开始做好如何“反攻”美国的准备了。

在任正非看来,只有积极地拿下美国市场,才能更好地与对手竞争,尽管华为已经是中国的区域冠军,但是其浓厚的危机意识让任正非清楚,一旦华为丧失进攻的斗志,华为的明天也会不复存在。

据2012年财报显示,华为的净利润远高于爱立信。华为当初从一个追随者逐步变成一个领跑者。在竞争激烈的通信行业,如何防止“下一个倒下的就是华为”是摆在任正非面对的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马晓芳更是直言“蓝军”的存在是华为忧患意识的表现之一。足以看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浓厚危机意识。因此,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哪怕是世界500强企业,没有红蓝两军的对抗,其潜在的危机已经不远。


在计算机领域内有两个名噪一时的巨人,这两个巨人都曾经因不能割舍其企业优势而遭到重大挫折。而这两个巨人一个是王安;而另一个就是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中国联想的IBM。

在人类社会开始有规模使用计算机科技的早期,王安几乎可以说是计算机的代名词。1972年,王安公司研制成功半导体的文字处理机。

1974后,王安公司又推出这种电脑的第二代。其实,王安公司的计算机其实是文书处理器,因为产品做得极好,使得办公室的效率大大提升,所以产品极畅销,成为当时美国办公室中必备的设备。

而后王安公司对其进行大量投入和科研工作,使王安公司的产品日新月异,迅速占领了市场。此刻的王安公司,其产品对数电脑、小型商用电脑、文字处理机,以及其他办公室自动化设备都遥遥领先于竞争者。

后来,有竞争者开始尝试要将计算机科技的运用更加多元化,增加许多文书处理以外的功能。

面对竞争者的加入,而王安却错误地认为,没有消费者会购买一台额外功能过多的笨重电脑,消费者需要的只是一台针对文书处理方面,功能更为强大的电脑产品。

在这样的战略前提下,王安公司加紧研发,尽管做出的新产品已经日臻完善,但是却无人问津。最后,王安计算机这一个曾经沧海的计算机巨人,终究难逃倒闭的命运。

后来的IBM,其状况如同王安的翻版一般,IBM的专长业务是大型计算机。当计算机做得越大,其计算功能也就越强,意味着生产者的技术层次越高,IBM在此领域一向是不能让人专美于前的。

后来,苹果计算机开始涉足个人计算机,在IBM这个蓝色巨人看来,对此嗤之以鼻。让IBM领导者没有想到的是,苹果计算机的市场越做越大,而IBM的市场越做越小,甚至小到要裁员关厂才能经营下去。


王安和IBM这两个计算机巨擘都犯了一个同样的毛病,过于迷恋企业的竞争优势。没有把科技的快速变化考虑进去,甚至还自我认为没有其他因素能阻碍企业的竞争优势,更不相信自己会败给刚进入的挑战者。

其实,企业竞争优势就像武侠小说里所描述的情节一样,一旦江湖上出现一个“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盖世武功时,立即就武林中人日以继夜,苦练破解这个盖世武功的办法。而韩信用兵总是不能拘于一格,往往能一一举歼敌,之后更能因敌变化,做到百战不殆。

客观地说,在商场上的竞争如同军事作战复杂万端,过于固守企业的某个优势,要想在竞争中打败对手是根本不可能的。只有完全评估自己的劣势,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其实,不管是王安,还是IBM。这两家计算机公司都曾犯了只相信自己的优秀产品,不相信优秀的产品没有市场,以为只要把产品做到极致,就自然会吸引消费者的错误。

当IBM等公司致力发展个人电脑之际,高层经理还建议王安电脑小型化,而却王安却没有采纳高管们的建议,拒绝开发这类产品。

然而,王安却忽略了在电脑这一高科技含量且高速发展的行业中,一旦新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相背离。这将加速公司战略驶离正确的战略通道。

对此,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坦言说:“如果王安公司能完成他的第二次战略转折——实现电脑小型化,那么世界上可能没有今日的微软公司。”所以一名家族企业创始人,不仅要有能力对公司能够力挽狂澜,而且还能够把传统的管理模式阶段化,把产品优势阶段化,做到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有很多领导者不仅不能把传统的管理模式作更深层次的运用,而且还经常把传统的经验大力发扬,“放之四海而皆准”,从而导致失败。

王安公司、IBM如此,在任正非看来,华为的“成功”和优势同样充满危机感。任正非说:“我们不主动打破自己的优势,别人早晚也会来打破。”

任正非的忧虑是有道理的,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再加上竞争对手“虎视眈眈”。阿尔卡特朗讯转型已经初露曙光,微软收购了诺基亚手机业务之后,诺西手握72亿美元成为最有钱的设备商之一马晓芳.揭秘华为“红蓝军”任正非誓言“反攻美国”[N].第一财经日报,2013-11-26.。按照任正非之前的判断:“很有可能就从后进走向先进了。”

任正非介绍了华为的优势。任正非说:“华为过去市场走的是从下往上攻的路线,除了质优价低,没有别的方法。”

在华为国际化的征程中,质优价低是目前取得成功的关键。然而,这样的态势还是需要改变。华为曾有过这样一个假设:数据流量的管道会变粗,变得像太平洋一样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云管端”的战略,具体到华为的做法上,就是成立三大BG(业务集团):运营商BG、企业业务BG和消费者BG。马晓芳.揭秘华为“红蓝军”任正非誓言“反攻美国”[N].第一财经日报,2013-11-26.但是,任正非此前谈到这个话题时也无法给出结论,“这个假设是否准确,我们并不清楚。如果真的像太平洋一样粗,也许华为押对宝了。如果只有长江、黄河那么粗,那么华为公司是不是会完蛋呢?”

在这样的危机意识下,保证华为始终走在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尤为关键。在任正非看来,开放是及时调整找到正确的方向和道路的最佳答案。

“(面对竞争)不要以为我们一定有招能防住它,我们公司的战略全都公开了,防是防不住的。我们要坚持开放性,只有在开放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成功。”任正非说,“防不胜防,一定要以攻为主。”

在市场拓展中,向竞争者发起进攻,这就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而这正是华为“蓝军”的价值所在。任正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断言:“我们要走向开放,华为很快就是世界第一……总有一天我们会反攻进入美国的。”

任正非介绍说:

“华为过去市场走的是从下往上攻的路线,除了质优价低,没有别的方法,这把西方公司搞死了,自己也苦得不得了。美国从来是从上往下攻,Google和Facebook都是站在战略高度创新,从上往下攻。”

“WiFi作为和LTE竞争的技术,你不能说美国不会玩出什么花招来,我们要以招还招。不要以为我们一定有招能防住它,我们公司的战略全都公开了,防是防不住的。我们要坚持开放性,只有在开放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成功。”

“我特别支持无线产品线成立蓝军组织。要想升官,先到蓝军去,不把红军打败就不要升司令。红军的司令如果没有蓝军经历,也不要再提拔了。你都不知道如何打败华为,说明你已到天花板了。两军互攻最终会有一个井喷,井喷出来的东西可能就是一个机会点。”

“我不管无线在蓝军上投资多少,但一定要像董事们《炮轰华为》一样,架着大炮轰,他们发表的文章是按进入我的邮箱的排序排序的。一定要把华为公司的优势去掉,去掉优势就是更优势。”

“终端的数据卡很赚钱,很赚钱就留给别人一个很大的空间,别人钻进来就把我们的地盘蚕食了,因此把数据卡合理盈利就是更大的优势,因为我们会赚更多长远的钱。我们在华为内部要创造一种保护机制,一定要让蓝军有地位。”

“蓝军可能胡说八道,有一些疯子,敢想敢说敢干,博弈之后要给他们一些宽容,你怎么知道他们不能走出一条路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