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琛神色凝重,然不失其镇定,偕吴懿疾步趋向府衙大门。遥望门外,黑压压一片,百姓执杖林立,情绪激昂,其目光中既有敬畏之色,亦含愤慨之情。
刘琛深吸口气,跨出门槛,立于阶前,昂声而宣:“诸位乡亲,听我一言,我益州军此行,为平息战乱,还汉中安宁,张鲁其人,野心昭昭,视汉中为囊中之物,肆意妄为,先弑同袍张修,后悖逆朝廷,截杀朝廷使臣,其行径恶劣,无异于逆天而行,欲以地方割据,对抗朝廷,实乃大不韪也!”
“五斗米教,原本教义平和,度人向善,然教规之外,更有国法森严,不容践踏。汉中之地,乃我大汉疆土,非一人私产。若张鲁真能潜心向道,以教义教化万民,自当另当别论。然其却以教义为幌,行霸业之实,借公权之名,蛊惑人心,此等行为,怎不令人痛心疾首,义愤填膺!”
“诸位乡亲,本应沐浴皇恩,享太平之福,却遭张鲁贼影笼罩,望能明辨是非,细品其中是非曲直,共鉴张鲁之恶。我乃益州牧之嫡孙刘琛,身为汉室宗亲,岂能容贼子觊觎公器,自当捍卫朝廷威严,还汉中一片朗朗乾坤。”
言罢,喧嚣之态渐息,归于宁静。刘琛双手抱拳,眸光炯炯,扫视众人之间,见数位耆宿似有所感,神情微动。
“刘公子,老夫吴林,自号清虚真人,自张道陵祖天师开创的‘正一盟威’之道,已传承五十余载,巴蜀疹气肆虐,百姓为病疫灾厄所困,正一派一直以善道治人。”
“而系天师张君师一直心怀天下,勤勉不辍,传道授业,其德行广被四方,朝廷特授以郡守之重任,开创政教合一之举,虽与五斗米师张修理念相左,渐生嫌隙,但皆为我教内事,岂能外人干涉,无论如何,我等正一教众,皆铭记天师之恩,誓以血肉之躯,捍卫道统。”
群首之白发耆宿吴林,声若洪钟,徐而驳言。一时间,本已寂然的教众们,皆竞相附和,场面再沸。嘈杂之间,隐见对吴林的认同与尊奉,其喧嚣内蕴含着不容小觑的凝聚力。
“吴老,你既为五斗米教肱骨,定当深谙世事无常。张鲁之心,昭然若揭,其野心勃勃,欲效仿昔日张角的太平道。”
“当年太平道气势滔天,张角煽动教徒动摇大汉根基,最终身死道消,臭名千古。而今,张鲁似有步其后尘之意,欲以教义为刃,割裂大汉疆土,对抗那巍巍皇权。”
“尔等若真欲追随张鲁,岂非自甘堕落,步黄巾贼之后尘,此等行径,非智者所为,更非朝廷所愿,望吴老三思,勿让百年教派,沦为历史尘埃中的又一悲剧。”
刘琛正容而语,威严赫赫,目犹寒刃出鞘,锐利而冰冷,直刺向面前的老者吴林,使其心惊胆寒。
吴林遭此诘难,面色铁青,嗫嚅难言。其不愿舍弃权势,又惧怕对抗朝廷,目光游移,慌乱之色,不可名状。在这紧要关头,其唯可行者,唯暗施手势,潜指其狂热教众,犹如燃火于引,霎时混乱四起,吴林则借动荡的掩护,悄然引身而退,匿迹于嚣尘之间。
“以身捍道,护我教统荣耀!”震天动地的呼声,须臾间,众教徒心潮澎湃,激情如火,汹涌如潮,直逼府署。
刘琛目睹此景,忧色凝于眉宇,然亦知事急从权,乃毅然决然,命身旁的魏延速行镇压,以安时局。
教徒们渐聚愈众,虽人数浩繁,情绪激动,然终为未经操演的乌合之众,面对素习战阵的军伍,其呼啸与前冲,皆显苍白孱弱。张任与魏延,一者攻伐凌厉,一者守御沉稳,尽展军伍的雄强。须臾,这场由信力所煽的暴乱,遭士卒冷刃的摧折,戛然而止。
府署之前,暂复清宁,唯余满地狼藉。权力与信仰的碰撞,往往伴随着难以预料的风暴与牺牲。
刘琛立于堂前,眉头紧锁,面对诸此冥顽不灵之徒,内心纷扰难安。非仁德之行,亦恐人心离散,言之,犹若投石深渊,未起微澜。万般蹉跎间,唯余苦口劝吴懿,让其颁令,暂囚禁于牢房之中。
而另一边,吴林未有丝毫遁逸之心,或许是知晓天命难违,又或是对命运的无奈妥协,竟被魏延轻而易举地擒拿归案。此时,其颓然低头,,目中光采尽泯,被绝望所取代,白发散乱,状甚凄楚。
连日来,将士们披坚执锐,战数场而身心俱疲,未料五斗米教信徒,乘势而起,复添波澜,犹如雪上加霜,然亦砺其志,坚其性。幸而,诸事终得平息,圆满解决,人心大慰,士气复振,鼓舞无疆。
吴懿,此次讨伐张鲁的主帅,接掌沔阳后,未尝稍懈,亟务纷纭,悉皆亲理。乃着手布局,命修缮城池,蓄锐待时,期待一举而定汉中。
夜色已深,而县令府署的书房,灯火荧煌,映照出吴懿与刘琛二人身影,对坐而谈,其间既有闲适的静谧,亦蕴时局的忧思。
“少公子,”吴懿轻抚案上的一卷兵书,眉头微蹙,似是在自语,又似在询问,“关于五斗米教的信徒,其势虽散,然余波犹存,扰攘未息,当何以妥善处置,方可绝其后患呢?”
刘琛微微一笑,悠然起身,踱步至窗前,望着夜色中的沔阳,心中已有计较,遂沉声而语:“五斗米教信众,究其本源,皆是苍生黎民,其情可悯,此事处理,须恩威并济。执迷不悟者,驱逐出境;迷途知返者,妥善安置。”
语毕,刘琛轻叹一声,目含忧色,复又娓娓道来:“然则,治乱之要,非旦夕可成,仍需加强地方治安,谨防余烬复燃。”
吴懿闻其言,颔首以示赞同,目转窗外,肃然而言:“少公子所言,诚为至理。我已传讯州牧府,详陈战事。思及南郑,乃张鲁老巢,守御必固,非轻易可图。我等当持重缓进,步步为营,详窥敌势,静候其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