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宫谏

太子殡葬后的第二天,早朝一切如常。

下了早朝后,黄湜特意叫住了兵部侍郎齐泰、工部侍郎练子宁一起去公廨。

三人几乎都是一甲前三名进士出身,加上年纪相差不大,时常聚集在一起谈论政事,得到先太子朱标的重用和赏识。

黄湜今日有些得意,对着老友道:“允炆殿下的事,你们都知道了吧?”

齐泰笑道:“子澄兄,如今朝野上下谁不知此事呀,咱们一个个都鼓着劲,想给殿下牵马执凳,务必办好此事呢。”

练子宁也叹道:“陛下终究还是属意东宫的,允炆殿下受此大任,既鼓舞了我们,又让军方受了益,有了此等政治威望,想必战事告一段落后,允炆殿下便能敕封皇太孙。”

三人四旬上下,正是官运亨通的年纪,畅想着未来前景,不由抚须大笑。

此时鸿胪寺少卿王钺匆忙追了上来。

“三位,不妙呀!”

“王兄,你脸色为何如此难看?”黄湜身为太常寺卿,主持祭祀,最为看重礼节。

失礼的官员,轻则被他呵斥,重则上书弹劾。

王钺称呼上虽失礼节,但算熟人,黄湜对待他自是不同。

“黄太卿,哎哟,今儿下了朝后,吏部便正式通知了我,倭国宣慰对接使的人选确定下来了。”

王钺的表情有些难看,他也是东宫旧臣,与东宫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齐泰问道:“谁?”

黄子澄摆手,来了兴趣道:“让我来猜猜?靖海侯吴祯死后,经略过东南的两位重臣分别是江夏侯周德兴和信国公汤和。”

“信国公如今在宫中节制兵马,必然不会参与此事,若是那江夏侯,王少卿便不会这副表情,看来是我们意想不到的人呀!”

黄湜沉吟了两句,这才道:“去岁,陛下曾让中军都督府杨文巡视两浙,如今他恰好回京述职,他与燕王相熟,因而王少卿脸色凝重,我猜的对否!”

王钺懵钝的摇头。

练子宁哎呀一声道:“子澄兄,现在不是卖弄聪明的时候,急死个人了。”

黄湜干咳两声,道:“这倒是让我好奇了,王少卿请说。”

“是燕王之子,朱高煦!”王钺把声音压了下来。

“什么?你确定!”黄湜、齐泰、练子宁面面相觑。

说到这里,王钺也不管什么礼仪了,咬牙跺脚道:“怎么不确定?吏部的人私下告诉我,正使的名字早就拟好了,是陛下特意交代,压了下来,刻意等到今天才公布。”

黄湜大怒,连忙将几人邀至太常寺的一间独立的公廨商议。

“诸君,如此真是欺人太甚也!”黄湜脸色铁青,想破脑袋也不可能想到正使是朱高煦这个棒槌。

齐泰久任兵部主事,问道:“陛下这是何意?”

“按理说,即便让燕王来做这个正使,也比朱高煦那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好吧,到底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陛下故意为之?他不敢想下去,因为脑海中隐隐约约想到了三个大字。

当机立断道:“不是燕王正好,我们一定要阻止此事,否则万事休矣。”

练子宁面色沉重道:“尚礼兄说的对,对付朱高煦一个竖子,至少比燕王简单。”

黄湜准确把握到了他们的想法,问道:“你们的意思是,宫谏?当众向朱高煦发难,他不学无术,定然经不起我们的诘问。”

齐泰补充道:“只要他露出马脚,我们便将矛头指向燕王,子不教,父之过,让燕王也难逃罪责。”

“一石二鸟!”

“好计!”王钺喝了一声。

黄湜踱步,有些担忧道:“可一旦如此,可就等同于表面上和陛下反着来,和抗旨无异,成与不成,我们都在陛下心中留下一个坏的印象。”

练子宁焦急道:“子澄兄,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呀,与其错失良机,不如雷霆一击。”

齐泰吐出一口气,啐道:“时不我待,干了!如此好的机会,失不再来!”

王钺点头,感受着他们的气魄,挥拳道:“就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话音刚落,顿时看见其他三人吃人的眼神。

黄子澄终于下定决心道:“我等忠心报国,日月可鉴,绝不是为了一己私利,恰是因为狂悖小儿当道,扰乱国家社稷,这才无奈宫谏,陛下会体谅我们的。”

“诸君,死,死国可乎!”

“九死无悔!”齐泰和练子宁也振奋大喊,早就想碰碰燕王府了。

看下是东宫硬,还是藩王硬,朝廷大,还是他燕王大!

黄湜挥袖道:“马上,将这个消息告知六部,凡是东宫提拔的官员务必发动起来,签血书,控诉朱高煦德不配位。”

“还有,找人去发动国子监的太学生,以他们的名义宫谏,锦衣卫和禁军不敢阻拦。”

“只要我们能面见陛下,要求朱高煦这个宣慰对接正使当场对质,事情就成了。”

齐泰、练子宁当场叫好。

一场政治风暴正在急速酝酿。

而此时,朱高煦看着老爹洋洋洒洒的千字奏折陷入了沉思。

“爹,有没有一种可能,你在教我做事?”

“怎么?老子还教不了你了。”

朱棣哼道:“你别不知好歹,我熬夜写出来的,你娘为了这事,还在和我生气呢。”

“娘为什么要生气?”

“你还小,你不懂!”

朱高煦呵呵一声,道:“爹,可能话有点难听,你写这玩意儿,千篇一律,根本没有亮点。”

朱棣教训道:“家国大事哪一桩、哪一件不难办,可要办,涉及方方面面,不出错就算好的了,哪能样样都能做出成绩的,你年轻,还不知道这些道理呀。”

“关于倭国此事,朝里面都是人精,该怎么办,办到什么程度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有一点你爹比他们强,那就是调兵遣将的能耐,此事我在奏折里写的清楚,有这个你就偷着乐吧。”

朱棣指着奏折里面相关的内容,满意的点头。

朱高煦却道:“爹,咱们父子之间说点知心的,我问你,你若节制沿海诸卫所兵马,能打的下来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