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第4版)
- 刘宝红
- 1866字
- 2024-09-11 17:44:09
【小贴士】 技术手段解决不了商业问题
人们经常把信息流与信息技术问题等同。其实信息流不畅通有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那怎么区分是信息技术问题,还是人为壁垒呢?
打个比方:别的公司都用电子邮件了,这家公司还用鸡毛信,那是个典型的技术问题;但是,如果即使IT帮助安装了电子邮件系统,公司各部门、人员还是不愿共享信息,那则是人为壁垒问题。
信息技术可以克服信息传递的失真和低效,但不能克服人为壁垒(见图1-5)。人为壁垒是个商业问题,商业问题需要商业解决方案,依赖信息技术只能是缘木求鱼。例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ERP刚传入中国,一些大型企业导入ERP,希望能解决公司的各种问题。但因为业务流程不清晰、部门关系不顺畅(商业问题),这些ERP实施大都以失败告终。
图1-5 信息技术可以克服信息传递的失真和低效,但不能克服人为壁垒
有些公司,营收动辄几十亿或上百亿元,还没有ERP,信息流异常低效。比如围绕订单操作,动不动就有几十上百个采购员,这是典型的人海战术。谈到很多问题的时候,他们常用的一句话是“上了ERP后就好办了”,让人不由得联想起一句话,“如果于勒在这条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19]。你知道,于勒就在那条船上,但并没有让人惊喜。
我给他们解释,供应链的一些根本问题,比如流程不健全、部门之间欠缺协作是商业问题,上了ERP也在那儿,甚至更严重。上ERP系统前,员工的敌人只有一个,即低效的流程;上了系统,他们的敌人反倒多了一个,他们不但要继续跟流程做斗争,而且要和系统做斗争。当流程不合理时,标准化的系统就注定很难合理。这也是为什么ERP实施失败的悲剧多多,一度有“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之说。
可喜的是,近些年来,ERP实施失败的悲剧越来越少,网上看到的负面报道也越来越少。根本原因在我看来有二:其一,中国本土企业的管理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业务流程比以前更规范;其二,更重要的是,企业认识到信息系统没法解决流程问题,愿意花钱来理顺业务流程。
以前实施ERP时,一谈到业务流程梳理,企业总觉得自己能够对付,不愿意花大笔经费给第三方。不过如果企业能理顺的话,为什么就没理顺呢?吃了很多亏,受了很多罪后,企业终于认识到,这笔钱是应该花的。在北美,IT项目的费用中,往往一半以上是花在非IT系统本身,比如流程的梳理上面。
资金流看上去没有产品流、信息流重要,却是盘活供应链的关键。相信有些人对20世纪90年代的“三角债”还记忆犹新:公司甲欠乙的钱,乙欠丙的钱,丙欠甲的钱,形成一个死循环。这其实是供应链的资金流出现了问题。资金流中断,导致很多行业整体陷入困境。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美国政府之所以注资7000亿美元给各大金融机构,并大幅降低利率,就是为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确保资金流通畅。
资金流是企业和供应链的血液。企业倒闭的第一原因不是资不抵债,也不是亏本,而是资金周转不灵。亏本是慢性病,就如吃不饱饭,饿是饿着,但不会立即饿死;资金周转不灵则如脑中风,用不了多久就会死人。试想,如果一家公司都没法付货款、发工资、交水电煤气费了,这公司还能撑多久?
把现金变成库存容易,把库存变成现金困难。资金流与库存息息相关(见图1-6):企业的流动资产要么是现金,要么是库存。就连应收账款、应付账款也是库存,前者是我们把产品给客户了,没拿到钱,算我们的库存;后者是供应商把产品给我们了,没拿到钱,算它们的库存。而库存则与信息流息息相关。例如需求变动沿供应链传递时失真、放大,导致整条供应链过量生产;采购方因为担心供应商的产能不足而故意拔高预测,导致供应商过度生产,都会导致库存增加和资金积压。
图1-6 资金流与库存息息相关
很多情况下,资金流问题与库存问题并存,其解决方案往往在信息流。“拿信息换库存”也是拿信息换现金,即理顺商务关系,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及时、准确地共享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消除“牛鞭效应”,降低库存,减少资金积压,从而盘活整个供应链。
对三条流的研究可以写很多本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尽管众多的研究者、实践者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却很一致,那就是必须从供应链的整体来看待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比如信息流通畅了,产品流就流畅(信息流驱动产品流);产品流通畅了,库存就低(产品流的停滞形成库存);库存低了,资金积压就少,更多的现金进入流转,资金流就通畅了。这些都降低了供应链的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速度。
看得出,这三条流是相互关联的,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这就是三流集成的概念。供应链绩效的改进呢,也会体现在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上。要解决供应链的系统问题,也得着眼这三条流,从这三条流上获取系统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