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气论

对于宋代道学的分系,学界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无论是分为理学与心学两系,还是理、气、心三系,抑或理、气、心、性四系,具体到某个道学家思想时,我们仍然发现其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常常让我们很难武断地将其完全划归到某一分系中。儒家思想中理、气、心、性以及阴阳、太极等重要概念被所有道学者熟练而灵活地使用。相同概念的使用并不影响他们的思想存在差异,甚至产生争论,同时也显示出他们思想间存在众多的一致性。正因为这些普遍的认同或者说相同的思想基础,他们才区别于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其他思想派别,可以被统称为道学。

由气(或者说阴阳二气)构成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和人,是道学者普遍认同的命题之一。不仅仅是作为气学代表的张载,我们几乎可以在每位道学者的思想中看到对这一命题的表达:周敦颐“二气五行,化成万物”(1);二程“天之道,以其气下际,故能化育万物,其道光明”(2);朱熹“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3)…气作为基本质料,在不同思想家的体系中拥有不同的内涵,占据不同的地位。

虽然张九成其学一直被定位为心学,《宋元学案》把他作为谢良佐到陆九渊之间心学形成的重要环节(4),但“气”的概念在其思想中具有重要意义。“气”是其心学思想得以成立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其思想中“气”的内涵,他著作中如“心即理,理即心”等众多类似于汉代天人感应的论述才能够得到合理安顿。

此章将讨论横浦的气化宇宙论,在此基础上,阐述其气论思想中的独特部分,即和气与恶气、习气与气习、血气与浩然之气等概念。和气与恶气是横浦天人相感和德福相符思想的基础,也是其慎独工夫的思想基础;习气与气习是他对现实人性的诠释,也是后天教化得以可能的基础;血气与浩然之气则关系着修养之功与修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