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怎样培养孩子,由自己决定
- 别跟孩子哭穷,别让孩子炫富
- 玲珑
- 10897字
- 2022-02-24 12:12:25
人为什么会有贫富差别
人与人为什么会有贫富差别?其中有很多因素,不论是从社会角度分析,还是从个人角度分析,所得出的结论都各不相同。
很多家长都被孩子问过这样的问题:“咱们家有钱吗?”面对这样的提问,家长一定要谨慎对待,既不能保持沉默,也不能着急回答,应该先了解孩子提问的原因,再组织语言巧妙应对。
小文的家庭条件比较差,在她小时候,很长时间才会有一件新衣服,她的衣服基本是亲戚家小孩穿过的或是买了不喜欢才送给她的。她的书包和文具大多也都是亲戚、朋友送的。
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小文的很多同学都拿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学习或休闲娱乐,但小文却什么都没有。有一次,一个同学拿着平板电脑和大家一起观看在线课堂的教学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平板电脑显示有人打来电话,小文感到十分惊奇,便忍不住问:“这还能打电话?有这么大的电话吗?”刚说完,小文就觉得气氛不对,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甚至还有同学说:“小文,你怎么什么都没见过。”小文十分尴尬,低着头一声不吭。
回到家后,小文便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上学了,在学校我感到十分自卑。”
妈妈不解地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同学们都在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而我却没有。对这些东西我一点都不了解,同学们还嘲笑我。妈妈,咱们家买不起吗?咱们家很穷吗?”小文越说越觉得委屈。
案例中,小文的委屈是家长不愿看到的,但这种情况早已屡见不鲜。如果让孩子长时间地在这种心态下学习、成长,对孩子以后的社会生活会有一定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人生态度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孩子对贫富产生疑问时,家长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不论是贫困还是富裕,都要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向孩子“哭穷”的行为要不得,这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总觉得低人一等;家长向孩子“炫富”也不可行,这会让孩子产生膨胀心理,甚至会以贫富来衡量交友标准。家长在孩子面前过分“炫富”,会让孩子狂妄自大,产生攀比心理,一旦攀比心不能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
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
说到贫富,我们最常想到的就是金钱。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以学习为主,不应该过早地接触和考虑金钱方面的事情,有的家长甚至会对孩子保密家庭的收支情况。但也有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专心读书,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本着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的想法对待孩子。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孩子树立错误的金钱价值观,让孩子不停地索取,没有合理消费的概念,也根本意识不到钱是付出辛苦劳动赚来的。对于家长来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潜移默化地将正确的金钱价值观传递给孩子。
桉桉的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也比较累,但是他们从来都不和桉桉聊关于赚钱辛苦的话题。每次桉桉要钱的时候,爸爸妈妈就会直接把钱给他,也不问他要钱干什么、买什么。
每天桉桉的爸爸妈妈回到家就各自玩手机,桉桉想让爸爸妈妈给他讲故事,也总是换来一句:“给你钱,自己拿着买东西去,不要来烦爸爸妈妈。”
时间长了,桉桉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没钱了就向爸爸妈妈要,甚至到后来他知道爸爸妈妈把钱放在哪,隔三岔五地就自己去拿。
爸爸妈妈工作忙,无暇顾及桉桉,桉桉就渐渐迷上了网络游戏。桉桉经常会看一些游戏直播,为了让游戏中的自己更强大,他开始充值消费,并在手机上绑定了妈妈的银行卡。
等到桉桉的爸爸妈妈发现银行卡中的钱减少时,他们二人辛辛苦苦攒了一年的钱已经被桉桉挥霍一空。而桉桉则认为家里赚钱很容易,对金钱依旧毫无概念。
案例中,桉桉变成这样,和他的爸爸妈妈没有及时对他进行金钱价值观的教导有很大关系。家长对孩子金钱价值观的教育应该尽早进行,要让孩子知道赚钱不容易,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消费。家长对孩子金钱价值观的教育,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因为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培养孩子的财商意识
很多人将贫富差别归咎于长辈没能给自己创造足够的条件,自己没有碰上好的机遇等等。但这些只是客观因素,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人的财商意识。
大林和小徐是多年的邻居,两人的家庭条件和背景没什么区别,且结婚和生子的时间也差不多。但是在教育孩子的准则上,大林和小徐是完全不同的。
大林和小徐在一个单位上班,同样都很忙,大林就经常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吃喝,而小徐则不会把钱给了孩子后就不管。小徐会教孩子把零花钱分成几个部分,并且记录钱是怎么花的、买了什么。小徐还经常带孩子逛商场,他让孩子自己对商品进行选择,并且同品类的商品只能选择一种,让孩子懂得取舍。
两家的孩子慢慢长大了,初中毕业上了高中。因为大林和小徐是多年的邻居,所以两个人商量每个月给孩子的生活费是一样的。大林的孩子上了高中后,每个月还没到月底就把钱花得一分不剩,吃饭都成问题,常常是小徐的孩子借钱给他。而小徐的孩子上了高中后,把生活费合理地分成几个部分,用来吃饭的、用来买零食和朋友分享的、用来买学习用品的,还有一部分用来应急。他的规划让零花钱得到合理应用,并且每个月都会有所剩余。这种方法让他有了自己的理财观念,并且对生活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案例中,小徐的孩子之所以能把钱财管理得井然有序,是因为小徐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取舍,并且有计划地使用钱财,引导孩子拥有自己的理财意识。随着孩子的财商越来越高,一旦有展示的机会,就会显现出与别人的不同。虽然大林和小徐的贫富水平相似,但是他们的孩子会因为不同的金钱教育渐渐产生差别。
财商是影响贫富差别的重要因素,也是认知贫富差别并改变它的重要途径。结合智力教育和道德教育,财商教育能让孩子认识到贫富不同的行为方式,并在物质社会中拥有自己的理财能力。
观念比金钱更重要
孩子在生活中有父母、亲人的照顾与关怀;在学校里有老师的谆谆教导;还会受到身边无处不在的新闻媒体和文化意识形态带来的影响。但是家长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也就不同。
在金钱方面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消费观,直接影响着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
亮亮的妈妈经常带亮亮去同事或朋友家里做客,妈妈希望亮亮能够和别的孩子成为很好的小伙伴。但是有一次,亮亮从小梅家回来后就闷闷不乐,妈妈十分疑惑地问亮亮:“怎么了?这么不开心?”亮亮说:“妈妈,我听小梅说他们要搬家了,要搬到更大的房子里,而且她妈妈还给她买了更大的电视和好多玩具。小梅说,越贵的玩具越好玩,越贵的东西越好。”妈妈听完亮亮的话,沉默了一会,然后对亮亮说:“亮亮,你有自己的房间和玩具吗?”亮亮歪着头道:“有啊,但是没有小梅的房间大,也没有她的玩具多。”妈妈摸着亮亮的头,轻轻地笑道:“亮亮,你的玩具有没有给你带来快乐?你的房间有没有让你睡得很舒服?”亮亮说:“有啊。”妈妈又接着说道:“亮亮,你睡觉睡得香甜和房间多大、床多贵没有关系,玩具能不能让你开心也跟钱多钱少没有关系,重要的是你心里怎么想。当你把心思放在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上,即使不花一分钱,心里也能充满快乐。你应该把精力放到学习知识和拓展兴趣上,让自己成为有用之才,将来用凭借自己努力赚来的钱去做喜欢的、有意义的事情。”
案例中,亮亮妈妈面对亮亮的疑问没有训斥,也没有提到自家的家庭条件,而是通过转变孩子看事情的角度,改变孩子的观念。金钱虽然可以带来物质上的满足,但不一定能让人获得内心想要的快乐。
孩子的观念主要受家长的影响,家长有义务和责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孩子有了正确的观念后,就不会轻易迷失自己,家长需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让孩子知道赚钱不易,要合理花费
树立正确的金钱消费观对于孩子来说十分重要,家长要尽量避免只顾赚钱而忽略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的情况。金钱教育并不是将金钱交给孩子支配就可以了,要让孩子知道金钱并非唾手可得,同时还要教会孩子合理地利用金钱。
思琪的爸爸妈妈都是企业高管,经常到各地出差,陪伴思琪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在思琪的印象中,爸爸妈妈总是风风火火,但是对自己很好。因为他们每次回来都会带着思琪疯狂地购物,甚至还给她办了一张卡,并时不时地打钱进来。在思琪的爸爸妈妈看来,没有多余的时间陪孩子,就用金钱来弥补,让孩子随心所欲地花钱也是爱。
受爸爸妈妈的影响,思琪买东西从来不问价格,也不管买的东西是否有用,总之就是买买买。天有不测风云,爸爸妈妈的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要大裁员,他们两人恰恰都在其中。家中失去了经济来源,打给思琪的钱就变少了,但是早已习惯了大手大脚的思琪哪里管得了那么多,便走上了校园贷的道路,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案例中,思琪从小就体会不到赚钱不易,金钱消费观扭曲,滋生了不良的消费观念。加上爸爸妈妈对她缺乏正确的引导和管教,最终酿成大错,悔之晚矣。
家长不该吝啬将钱花在孩子身上,也不该毫无节制地让孩子花钱,家长对孩子要有金钱上的管控,要从根本上改变孩子认为钱好赚的想法。让孩子合理利用金钱提升自己,并养成良好的素养和价值观,才是真正的“富养”孩子,才能真正让孩子在未来获得巨大的提升。
改变观念,先做人、后成事
真正的富有是一种精神上的富有,要有宽广的心胸、良好的教养、开阔的眼界,这样孩子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财富不只是金钱,知识、阅历、智慧、眼界和诚信也是一笔可观的财富。他人可以夺走你的金钱,但夺不走那些内在的财富。
即便有金山、银山,但如果内在匮乏,也算不得真正的富有。对于孩子的培养,家长要改变孩子只认钱的片面观念,要先让孩子学会踏实做人。
小青的孕婴店刚成立的时候,顾客不是特别多,为了让生意变好,小青在店里做了大力度的优惠活动。优惠力度越大,就代表利润越少,甚至是赔钱。于是,小青便选择了一些质量不是很好的产品进行销售。
突然有一天,学校的老师请小青去谈话,原因是小青的儿子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一些过期的零食卖给同学,结果同学吃坏了肚子。小青赶紧去医院看望吃坏肚子的同学,又是赔礼、又是道歉,好一顿折腾。
晚上,小青把儿子叫到跟前问:“你为什么要把过期的零食卖给同学?”小青的儿子说:“过期的零食我花很少的钱就能买到,然后再卖出去,能赚好多钱呢。”小青听了十分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一下。儿子立马就哭了,还边哭边喊:“你每天都这样卖东西,为什么到我这里就不行了?”听到这样的话,小青呆住了,她完全没想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小青抱着儿子,认真地说道:“对不起,是妈妈错了,这样的事妈妈再也不会做了。”
案例中,小青为了获取利益,选择了错误的赚钱方式,却没想到会对儿子产生这么大的不良影响。孩子年龄小,缺少辨识正确与否的能力,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良好榜样。
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与家长的观念紧密相连,家长要端正自身的行为,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为孩子未来的发展铺一条积极、健康的道路。
金钱是流动的,不够花可以再挣,但是对孩子的教育,要比给孩子多少钱重要。如果孩子在观念上出现错误,而家长没有及时进行引导,严重的话会让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没谁规定父母的钱就是孩子的
人们一直对于“父母挣到的钱是谁的?”这个问题争论不断。有人认为父母赚钱是为了让子女生活富足;也有人认为孩子应当有自己的经济来源,父母的钱的支配权在父母身上。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如果让孩子认为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会使孩子变得懒惰、没有上进心。
在孩子的观念里,父母是他们的避风港湾,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为了让孩子独立成长,父母应及早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个人价值观,让孩子因自己独立成长而骄傲,并非通过继承父母的家业和财富来获得满足。
一天,一位同学跑到办公室喊道:“老师,老师,马永和张迪打起来了。”老师急忙赶到教室,拉开扭打在地上的两人,并把他们带到办公室。
“说,你们两个为什么打架?”老师疾言厉色道。
马永说:“老师,我不小心弄坏了张迪的文具盒,我让我妈妈明天赔他一个更好的,他不同意,非让我自己赔他。”
张迪说:“老师,他这是显摆,他父母赚的钱又不是他的钱,他不能用他父母的钱赔我。”
马永说:“他们是为了我才辛苦工作,如果没有我,他们还拼搏什么?”
张迪说:“难道你要让你的父母养你一辈子?你生下来就是要你父母养活的吗?”
说完,俩人气呼呼地怒视对方,看那样子还想再打一架。看着各执一词的俩人,老师让他们沉默了几分钟。等到气氛缓和下来后,老师开始对两位同学进行教育:“你们说的都对,但也都不对。你们是妈妈十月怀胎生下来的,是父母最亲的人,也是父母的掌中宝。从孩子出生起,和父母的状态就会是扶持——分离——扶持。未成年时,孩子没有独立能力,需要父母的扶持;长大后,孩子独立且结婚成家,就会与父母分离;当父母老了,没有了经济来源,就需要孩子照顾、扶持他们。所以现在要好好学习,在父母的帮助下走向独立,在以后父母需要的时候,我们也有能力来照顾父母。”听完老师的话,马永和张迪都低下了头,并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案例中,老师的话清晰点明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没有人能让孩子一辈子依靠,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
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有所保留,过度的、没有边界的爱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付出一切都理所应当。父母过度的爱,再加上没有正确的引导,对孩子的未来将会是一场灾难。
花父母的钱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父母对孩子的爱毫无保留,他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比如说在花钱方面。在花钱上,有些家长会对孩子说:“没钱就和爸爸妈妈说,我们挣的钱都是你的。”在父母看来这是为了孩子好,殊不知这些话会像毒药一样,毒害孩子的心灵。
兰兰每天上学前,妈妈都会给兰兰一些零花钱。时间长了,妈妈觉得每天给零花钱太麻烦,就索性把零花钱放在鞋柜上,让兰兰自己拿。妈妈还对兰兰说:“钱不够就跟妈妈要,看到想买的东西就买,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听着妈妈的话,兰兰心里暖暖的。
一开始,兰兰每天规矩地拿着妈妈给的零花钱。但有一天,兰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商店的橱窗里有一只特别可爱的大熊,兰兰十分想要。回到家,兰兰想着妈妈对自己说的话,就毫不犹豫地拿走了所有零花钱,把那只大熊买回了家。等妈妈回来后,兰兰跟妈妈说了这件事,妈妈不仅没责备兰兰,还对兰兰说:“钱花光了,妈妈明天再给你。”
有了妈妈当靠山,兰兰花钱开始大手大脚,完全不考虑妈妈挣钱有多不容易,并把妈妈的话理解为“随便花”。看着每天给的零花钱逐渐增多,妈妈不禁抱怨道:“你最近花的钱太多了。”妈妈刚说了一句,就被兰兰打断了:“不是你让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吗?不是你让我随便花吗?”
妈妈很伤心,自己话还没说完,兰兰就这个态度。看着辛苦养大的孩子这样对自己,妈妈心中产生了疑惑,难道给她零花钱错了吗?
案例中,在兰兰的妈妈看来,爱孩子就是让孩子不愁花钱和随便花钱。后来随着兰兰花销的增多,妈妈只是抱怨了一句,兰兰就冲妈妈喊叫。可叹的是,妈妈竟不知是自己对兰兰的过度宠爱,才造成了今天的局面。
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但也应该是自私的。如果父母一味地付出,很容易让孩子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慢慢就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感恩之心,也会让孩子一味地依附父母,丧失独立成长的生活能力。
父母的任务是帮助孩子自力更生
父母对孩子说“我养你”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三个字会慢慢消磨掉孩子本身的求生能力。父母赋予孩子生命,不是要掌控他的一生,而是要让他有属于自己的独立人格,可以自力更生。
每次提起母亲,那蓝的嘴角总有掩饰不住的骄傲与喜悦,因为她能实现梦想,全靠妈妈的支持。
那蓝6岁那年,妈妈带着她去小姨的服装设计工作室玩,小姨便趁空闲时间亲手为那蓝设计制作了一身衣服。那蓝穿上小姨设计制作的衣服后,觉得小姨实在太厉害了,就暗下决心,长大以后要成为像小姨一样出色的服装设计师。回到家,那蓝和妈妈说了自己的想法,妈妈鼓励她说:“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名服装设计师,妈妈就助你实现梦想。”
从那以后,除了上学外,妈妈还给那蓝报了服装设计的培训班。每天放学后,妈妈就送那蓝到培训班学习。寒暑假,妈妈也会带着那蓝参加一些服装展,有时一些大型的服装周会,妈妈也会不惜花重金带着那蓝参加。在妈妈一路的鼓励和协助下,那蓝顺利地考上了一流的服装设计学校。
案例中,妈妈给那蓝花钱时丝毫没有吝啬过,那蓝也对妈妈充满了感激之情。有了钱和妈妈的鼓舞,那蓝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
很多时候,父母挣钱的动力源于孩子,挣的大多数钱也都给孩子花了。但是直接把钱给孩子,让孩子随便花,是万万不行的。那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父母完全可以用一部分资金帮助孩子实现梦想,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钱不仅用得其所,还能让孩子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没有人规定父母的钱是孩子的,父母都是心甘情愿为孩子花钱、付出。天下父母爱孩子的心都是一样的,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未来,父母对孩子的爱应该理性一些,尤其是为孩子花钱,要花得有价值。
拒绝“母鸡式”的爱
高尔基说:“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爱孩子是母鸡都会做的事,但是教育孩子却只有人能完成。那么,人和动物爱孩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呢?母鸡是怎么“爱”孩子的?
母鸡孵小鸡需要21天时间,这段时间母鸡会一直蹲在鸡窝里,专心致志地孕育小鸡,直至小鸡们破壳而出。在小鸡们没有独立觅食的能力前,母鸡会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小鸡身上,好像外面的世界与自己无关。出于本能,母鸡也会在觅到食后,先试着啄一下,再喂给小鸡们吃;有动物恐吓小鸡时,母鸡会立马进入“战斗状态”。母鸡对小鸡这种专注和毫无节制的爱,相信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吧?
但是母鸡对小鸡无微不至的照顾是有期限的,一两个月后,母鸡就会从一个细心体贴的妈妈回到悠然自在的“单身”状态。母鸡在小鸡幼时什么都没教它,现在它们成了独立的个体,小鸡到母鸡那里抢食,母鸡都会狠狠地啄它们,完全没有亲人间的“亲情”存在。
很多家长爱孩子就像母鸡爱小鸡一样,毫无节制地投入精力爱孩子,把孩子的全部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忽视了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家长应该让孩子承担他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学会放手,给孩子机会成长。
不要把你的梦想强加给孩子
有很多家长在孩子还没有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把孩子的童年规划表列了出来,迫不及待地对孩子进行胎教、早教、幼教,然后是舞蹈班、音乐班、奥数班……恨不得让孩子立马能掌握这些技能。很少会有家长考虑到孩子是不是真的需要,他们只是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或是自认为好的东西强加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去完成。
李晴今年10岁了,每天早上叫醒她的不是梦想,也不是闹钟,而是妈妈。从李晴5岁起,妈妈每天早上都会把她叫起来练习古筝。
在李晴心里,妈妈就只知道古筝,从未关心过自己。同学的爸爸妈妈在接他们放学回家的路上有说有笑,而她和妈妈在一起,就是被妈妈一路说教,不是问古筝练得怎么样,就是问哪里没有练好。
一天早上,看见李晴没有起床,妈妈就来叫她。李晴望着妈妈说:“妈妈,我今天不舒服,能休息一天吗?”妈妈说:“乖孩子,今天就练一会儿,学古筝需要坚持。”见妈妈没有答应,李晴“哇”地哭了起来。妈妈哄着她说:“乖,你要好好学,现在已经考到五级了,一定要考到十级,然后妈妈送你出国,办属于你的古筝演奏会。”李晴听完气呼呼地说:“妈妈,从小到大你有问过我喜欢弹古筝吗?你都是按照你的目标要求我。妈妈,我很累,我不喜欢弹古筝,弹古筝是你的梦想,不是我的。”听李晴这样说,妈妈沉默了。
案例中,李晴的话像刀子一样扎进了妈妈心里,同时也扎醒了妈妈。妈妈每天围着李晴转,不仅丢失了自己,还把李晴搞得“晕头转向”,妈妈已经完全忘了李晴有自己的思想、爱好和喜怒哀乐。
很多家长都是帮孩子确立一个目标,或是让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在追梦的过程中,家长大多都一意孤行,在他们看来是为了孩子全身心付出,但对孩子来说这是一种负担。这样的爱,孩子承受不住。
爱是学会适时放手
小鸡有觅食能力后,母鸡会离开小鸡,让它自力更生;幼鹰足够大时,鹰妈妈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让它快速学会飞翔的本领。家长养孩子,不是为了把他捧在手心,而是要让他学会独立奔跑。
在杉杉18岁的成人礼上,妈妈递给杉杉一个存折说:“这里面是你大学4年的生活费,怎么花、如何花,爸爸妈妈都不会干预,我们相信你有独立支配金钱的能力。”
对于杉杉的爸爸妈妈而言,他们已经尽了对孩子应尽的职责,现在杉杉羽翼丰满,需要自由翱翔了。
原来在杉5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求她每天按时起床、洗脸、吃饭、上学,使她养成了很好的生活习惯。平时晚上的零散时间和周末,妈妈也会让杉杉自己安排,渐渐地杉杉有了自行支配时间的能力。在金钱上,从每天给一元、一天给一次,到每周给十元、一百元,也让杉杉对金钱有了掌控力。
在爸爸妈妈的点滴教育中,杉杉慢慢长大,从爬到自己走路;从咿呀学语到妙语连珠;从遇到事情就躲在爸爸妈妈身后的害羞女孩到现在有独自承担能力的亭亭少女。妈妈清醒地意识到,女儿长大了,他们该退出她的舞台,让孩子自由发展。所以在杉杉成年后,爸爸妈妈毅然且放心地把大学四年的生活费都交给了杉杉。
案例中,杉杉成年时,爸爸妈妈放心地把钱交给杉杉管理,这既是对孩子的放心,也给了杉杉很好的锻炼机会。不过多地参与杉杉的成长,给杉杉留出更大的发展空间,适时放开约束她的手,才是真正明智的父母。
孩子就像小鸟一样,终有一天要挥动翅膀遨游天际,要自力更生。如果在这个阶段,家长还是扶持着孩子走下去,那么只会让孩子逐渐丧失这种生存本能。孩子需要管教的时候,家长全力引导;孩子需要成长空间的时候,家长也要及时放手。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啃老族、巨婴,那么造就这些“畸形儿”的罪魁祸首是谁?最后受苦的又是谁?家长是否该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能分清自私与无私的爱?家长教育孩子不要以自身为出发点去要求、教育孩子,而是要以孩子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合理正确的教育指导。
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孩子的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家族能否保持长富,取决于家族成员能否处理好以下三者间的关系。最傻的家长会给孩子很多钱;有能力的家长会给孩子搭建人脉网络;聪明的家长则会给孩子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与责任感。
洛克菲勒家族创造了一个历经了6代且不衰亡的商业帝国,为什么这个家族的生命力如此顽强?是什么支撑着这个家族经久不衰?没错,是孩子。孩子是一个家族的希望,那么洛克菲勒家族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理念与普通家庭有何不同?
通过劳动赚取更多的零花钱
洛克菲勒家族在把控儿女零花钱的方面十分严苛,他们规定儿女的零花钱因年龄而异:7、8岁时每周3角;11、12岁时每周1元;12岁以上每周2元,每周发放一次。当然,想要更多的零花钱,则需要通过劳动来获取。例如,捉到100只苍蝇能得1角;逮住一只耗子得5分;背菜、垛柴、拔草也都能得到若干奖励。童年时期,劳伦斯与年长他两岁的纳尔逊关系最亲密,他们曾一同饲养兔子然后卖给科学实验室换取零花钱,同时还取得了擦全家皮鞋的特许权。
洛克菲勒家族在教育孩子上花尽了心思,为了让孩子不沉浸在祖辈的光环中,特意制订了一套教育计划。洛克菲勒家族的孩子们要通过劳动换取零用钱,这听起来是多么不可思议,却是事实。正是在这样的教育下,洛克菲勒家族的孩子才能取得今日非凡的成就。
自我尊重,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洛克菲勒曾说:“任何侮辱对我们的尊严都具有一定的杀伤力,但是你要明白,尊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来自我们自身,是由自己创造的。尊严是我们内心精神的凝结,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财富。”
吴军6岁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他一直由奶奶照顾。一天,有个同学在班上开玩笑说:“吴军,你没有爸爸妈妈吗?和你同班两年了,只看到过你奶奶每天接送你。”这个问题吴军不知道怎么回答,他羞愤并委屈地低下了头。见吴军无话可说,全班同学就跟着起哄:“哦,原来吴军没有爸爸妈妈,吴军是没人要的孩子。”
晚上放学,奶奶接吴军回家。平时吴军都有很多话要和奶奶说,可今天一句也没了。奶奶关切地问:“军军,怎么了,不开心吗?谁惹咱们军军了?”不问还好,这一问,吴军就哭了起来:“奶奶,我没有爸爸妈妈吗?为什么他们不来看我?同学们都说我是没人要的孩子。”
看着满脸泪水的吴军,奶奶将他搂入怀中说:“军军,你是有爸爸妈妈的,你的爸爸妈妈也很爱你,但是我们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有和父母分开的过程,为了让你早些成长,爸爸妈妈就先离开你了,你应该开心,因为你比其他小伙伴成长得更快。”
第二天上学,同学们看到吴军满脸幸福的样子,和昨天那个把头埋得很低的小伙子判若两人。从此,也就没人再提吴军爸爸妈妈的事情了。
案例中,同学们起哄吴军没有爸爸妈妈,让吴军感到既委屈又羞愤。当吴军把这件事告诉奶奶后,奶奶的一番话让吴军茅塞顿开。在生活中就是这样,有人会赞美我们,也有人会侮辱我们,但他人的思想与言论是我们不能把控的,我们只能改变自己。被表扬时,我们不喜不悲;被攻击时,也可以不卑不亢。只有时刻反思自己,完善自身,才会有提升。所以只要端正态度、坦然面对,即使是侮辱也会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
现在就行动
有个聪明人说得好:教育涵盖了许多方面,但它本身不教你任何一面。这句话很好地解释说明了一条真理:如果你不采取行动,那么再有道理的哲学也行不通。
下午放学,妈妈接小琳回家。小琳说:“妈妈,我想吃宫保鸡丁。”妈妈说:“好啊,晚上回家做给你吃。”
等到晚上吃饭的时候,小琳兴冲冲地跑出来,准备吃宫保鸡丁,却只在饭桌上看到一盘炒香菇。妈妈对小琳说:“今天没有鸡肉了,妈妈改天再给你做。”小琳没有看到宫保鸡丁,很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说话不算话。”说完,便跑回房间。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要期末考试了,妈妈说:“小琳,你每次考试都能考第一名,这次也要稳稳地拿第一名哟!”小琳爽快地答应了。
期末考试结束了,妈妈去学校取成绩单时,老师说:“小琳这次发挥失常,下降了两名,考了第三名。”回到家,妈妈便怒气冲冲地责问小琳,小琳却学着妈妈的腔调说:“这次没发挥好,下次给你考个第一吧。”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妈妈没有履行对小琳的承诺,小琳很快就学会了。所以当妈妈要小琳考出好成绩时,小琳虽然爽快地答应,但最后却学着妈妈,不去履行。家长想要孩子听话,就要树立榜样,说到做到。
洛克菲勒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一直强调,要有马上行动的习惯、积极主动的精神,摒除精神散漫,做个主动并敢于做事的人。不要去等待,因为只有做出来的事情,没有等出来的完美。一个随时行动的习惯,不需要聪明伶俐,也不需要娴熟的技巧,唯一需要的就是坚持与努力。
洛克菲勒家族绵延6代都没有颓废和没落的迹象,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魔咒,这跟其家族长久以来教育子女的理念有直接关联。洛克菲勒家族通过劳动赚取零花钱,让孩子明白挣钱不易,在生活上需要勤俭节约;让孩子明白只有自我尊重,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让孩子知道,受到周围人的赞扬与侮辱是人生常态;更让孩子体会到,创造财富的不二法宝是现在就行动。家长看到这里,是否该立刻行动起来呢?学习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选择其中实用的教育观念灌输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