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传:十五、十六世纪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点
- 李庆
- 929字
- 2022-01-23 15:50:43
二、北京考场碰壁
成为举人之后,弘治五年下半年,王守仁告别了仍在故乡服丧的父亲,前往北京,准备参加明年春天的全国会试。[9]
明代的科举考试,在成化时期,渐渐走上了正轨。底层的士人,经过考试被提拔到关键性的岗位,有了向上的通道,得以跻身统治阶层。[10]
王守仁要走的正是这条道路。
在弘治五年秋冬之际,前往北京的途中,王守仁到济南和岳父诸让相见。当时,诸让在山东任布政使。岳父对他鼓励有加。[11]弘治六年(癸丑)二月,王守仁参加了北京的会试。
这次会考的主考官,或是李东阳。[12]
科举的道路,并非任何人都一路顺畅。满怀着期望,赶到北京,首次参加会考的王守仁,这次撞了南墙。落榜了。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他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苦涩滋味。
王守仁会试下第,有挫败感,内心不舒坦。和王华交往颇洽的礼部侍郎李东阳,[13]一次见到他,加以劝慰,开玩笑似地对他说:
“你这次不中,下次必当为状元,你不妨作一首来科状元赋。”王守仁也不客气,提起笔来,立马写就。在一边的老人们都显出佩服的神色,异口同声地赞叹:“天才!天才!”
文人政客,口蜜腹剑者不少见,所谓人情叵测。有的人过后就在背后嘀咕:“这家伙如果取为上第,那将来他眼中还有没有我们的位置?”[14]
落榜以后,王守仁带着妻子前往山东任职的岳父那里。大概是散散心吧。王守仁在济南过了数月。[15]岳父安慰他,加以鼓励,要他把失败和屈辱,当成动力,并对他寄予期望。[16]
年轻人在受到挫折时,长辈在心理上的疏导和鼓励,往往是很有效的营养剂。王守仁受到启发,逐渐恢复了重新出发的信心,在这一年稍晚时节,回到北京。
为何回北京呢?
因为在弘治六年的闰五月,父亲王华服阙,服丧期满,起复,被晋升为右春坊右谕德,充任经筵的讲官,[17]到了北京。
王华的被提拔,和他处于王恕、丘濬、张悦、李东阳等这样一批已经在权力中心的官员网络中的位置有关。
王华和丘濬、李东阳、王鏊等都是成化皇帝《宪宗实录》的修撰者,这是朝廷中臣子交往的重要平台。他和丘濬相识,要为皇帝讲的,就是丘濬的书。另一方面,和丘濬政见不和的吏部尚书王恕,是提拔张悦等有影响官员的重臣,也对王华有所关照。王华处于这样的位置,加上他自身的资历,处事的风格,官途顺畅,可以想象。这显然是一颗正在不断上升的新星。
王守仁,也就有了更广阔的活动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