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传:十五、十六世纪中国政治史、思想史的聚焦点
- 李庆
- 1031字
- 2022-01-23 15:50:41
三、书法和学问
结婚成家以后,王守仁便住在岳父的府中。研读经书之外,兴趣放到了书法上。诸让官署中积有不少废旧的纸张,于是,他就拿来练习书法。从王守仁现在流传的书法真迹中可以看出,他学的是元代以来流行的帖派书法,宗法的,据说是他的祖先王羲之。在了解了怀素的生平,观赏了怀素的书法作品后,王守仁感到此时的心境有着某种呼应,又学习了草书。
怀素草书的狂放,使得他书写时,有着一种身体和心灵的舒放感。他喜欢怀素,在怀素任情挥洒的笔锋变动中,他觉得不仅是外在的字的形态在变化,更重要的是自己内心和外在变化的统一。他在怀素的《自叙帖》后,这样写道:
怀素家长安,幼而事佛,经禅之暇,颇好笔端。然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疑滞。
在叙说了《自叙帖》的形成和历史上有关的评论后,强调了其书法的“气概通疏,性灵豁畅”,“赏其不羁,引以游处”。后来又对书法的功用做了这样的论说:
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拟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随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26]
这是实践中得出的感受。
他在南昌期间,受到岳父的很多教诲、关切和鼓励。[27]
时间很快就过了一年多,王守仁在结婚以后,心情渐趋平静。他必须要考虑以后生活的道路。
这时,诸家有了丧事。(当是诸让的父母辈之丧。因为此后,诸让服丧三年。见下章)诸让按规定,需丁忧,离开了在任的官位。
也就在此时,王守仁自己家中也传来了消息:年迈的祖父病倒,父亲在北京也病倒了。祖父是自幼呵护王守仁、教育他逐步成长的人。祖父的病,使王守仁颇感震惊,祖父带着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上的各种画面,浮现在他的脑海。
鉴于上述情况,王守仁决定,带着妻子回余姚。那是在弘治二年(1489)的十二月。
归途中,乘船路过广信(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市),得知那里有位知名的学者娄谅,王守仁就前往拜访。[28]
两人相谈甚洽,王守仁受到不少启发。对于儒家的学问,有了一种新的视角和认识。如果说,此前王守仁所学习的传统的经典,多有明初以来《四书大全》的影响,属于一般文化教养以及为了科举考试的知识,那么,在江西的学习,和娄谅的接触,使得他接触到了当时儒家学术的核心——那就是关于人的社会性和人的本性的探讨。更重要的,这次拜见,使他产生了“圣人必可学而至”的观念,这应该是他思想开始成熟的发端。[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