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史
  • 戚嘉林
  • 2147字
  • 2024-11-04 23:37:44

三 汉人拓垦良田万顷

荷兰人欲以台湾为粮仓 荷兰人认为台湾天然环境良好,希望能在此生产其整个东印度公司亚洲驻地人员所需的米与糖,使台湾成为荷兰殖民地的粮仓。1635年,荷兰巴达维亚当局乃决定增兵大员,希望普特曼斯征服麻豆等社“土番”,从而使公司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一片富庶的殖民地。因为台湾气候宜人,土地肥沃,远非锡兰(Ceylon)可比。至于劳动力,荷兰人认为北港(Pakan,指台湾全岛)的“土番”贫穷、懒惰、无所奢求、愚昧无知。然而流亡至大员的中国贫民,则勤勉、认真、耐劳、好胜。由于当时(1635年)汉人络绎不绝地涌入,其数目之多,完全可以满足荷兰人的需求。因此,荷兰巴达维亚当局相信,在征服麻豆后,台湾的巨大变化将指日可待。

表1 在台汉人人数表

(据统计,1648年2月25日至11月2日间,共有371名汉人女子到台湾,平均每月约46人,故一年12个月可能约552人。因此,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其1649年1月18日的《东印度事务报告》中,估计当时有500名妇女来到台湾,大体准确。此外,同期间仅有281名小孩到台湾,平均每个月约35人,则一年12个月约420人,但该报告中称有1,000多名儿童到台湾,显然过度高估,故本表略去小孩的数据。)

荷兰人鼓励汉人种植甘蔗稻米 在荷兰大员当局的鼓励下,汉人于1633年将甘蔗从中国大陆引进大员,这可说是汉人首次在台湾栽种甘蔗。1634年,荷兰人也鼓励在台湾的汉人种稻,但开始时并未成功。

1636年夏,德包尔出任台湾长官时,巴达维亚当局郑重训令德包尔,除扩展与中国贸易、加固城堡、加强宗教皈依外,就是督促在台湾种植大批甘蔗、生姜、茯苓和布的染料。这一年,荷兰人再度鼓励在台汉人种稻,但因缺乏水利灌溉设施,效果仍差。随后,荷兰人乃采取出租田地的方式,以推广台湾的稻米种植。

汉人大量移民台湾 郑芝龙平靖海上,为台湾海峡的安全航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从而有利闽粤人民的赴台航行。据荷兰人的记录,自1637年6月17日至1638年12月12日,在此期间自对岸厦门、金门、安海、烈屿、福州等地驶抵台湾大员的商渔船只约630艘,其搭载来台人数共约11,400人;自大员返回对岸的商渔船只约420艘,自台湾返回对岸大陆人数共约10,800人。由此可见,当时汉人往返两岸相当频繁。

△ 赤崁地区农地与道路图

1644年荷兰土地测量师Symon Jacobsz, Domckens绘制。墨绿色为耕地,其余为荒埔。红色线条为道路。

当时,汉人移民争先恐后地来到台湾。据统计,1645、1646两年,在台湾的汉人增加了约3,000人。1647年,因清郑战争之故,对岸难民蜂拥而至。长官欧沃特瓦特(Pieter Anthoniszoon Overwater)于其1648年1月9日的报告中,形容“现在在这土地上的中国人比以前的任何时候都多”,他还估计当时在台湾的中国成人应该有12,000人。1648年福建发生严重饥荒,据荷兰人估计,1648年5月时,在台中国人约增至15,000人,年底时在台湾的中国成年男人已经达20,000人,另有超过500名妇女。1649年,福建饥荒开始过去,很多汉人返回对岸福建,在台湾的汉人减少为14,000~15,000人。17世纪50年代初,汉人移民台湾的人数又大幅增加。据长官费尔勃格的估计,1652年时在台湾的汉人有15,000~20,000人。1652年9月,因发生了以汉人郭怀一为首的农民反荷事件,3,000~4,000名汉人遭屠杀。1654年时,缴纳人头税的汉人预估不少于10,300人。随后数年,汉人移民台湾人数持续增加。1661年初,在台湾的汉人成年男子达到25,000人。

汉人大量引进耕牛 随着汉人大量移民台湾种植水稻,耕牛也陆续被大量引进台湾。1639年8月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有耕牛415头。当时有很多耕牛被从澎湖运来台湾。1640年底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和私人所拥有的耕牛已经超过1,200~1,300头。另据统计,单是1645—1648年间,汉人经澎湖陆续运来的耕牛,合计就超过1,100头。1650—1651年间,汉人从澎湖运来台湾的耕牛,合计也超过380头。当时汉人于搭乘帆船渡海来台时,会随船载运数头、数十头或更多的耕牛,有时也载运少许猪、羊等家畜,甚至还不乏妇女、幼童随行。例如1650年11月,当时登记在台居留有案可查的11,339名汉人中,就有838名妇女。这也说明那时不少汉人渡海来台,是打算长期移居台湾的。

汉人拓垦良田万顷 荷据时期,就整个台湾的农业发展而言,主要是以米、糖为主,其中蔗田面积约占耕垦总面积的20%~30%左右(余者仅为少量的茯苓、靛青、大麻、生姜、烟草、棉花、小麦等农作物),且主要集中在台南赤崁及其周边地区。由于对岸福建的战乱饥荒、台湾海峡海上交通的相对平静与荷兰当局的鼓舞,台湾台南赤崁及其附近地区的农作开垦,大约始自17世纪30年代中期,历经十年,于17世纪40年代中期初具规模。

1645年,台南赤崁及其周边耕垦面积达2,486甲(1甲为0.9699公顷)。1647年,对岸清郑内战,难民蜂拥而至,使得台湾的植蔗和种稻面积大幅增加。是年耕垦总面积增至5,608甲,两年间增加86.9%,1650年增至6,470甲。

表2 汉人在赤崁附近拓垦耕地面积表 单位:甲(morgen)

赤崁地方人祸天灾 1652年赤崁地方发生汉人郭怀一起义事件。是役,该地有3,000~4,000名汉人遭荷兰当局屠杀。1653年突然流行异常猛烈的高烧与麻疹,很多人因而病亡,尤其是台湾南部的居民,更是大量死亡。就在1653年与1654年,台湾又遭逢猛烈蝗害,当时大员与赤崁的飞蝗从天而降,宛如乌云蔽日,地面全为蝗虫所覆盖。人们恐惧不已,稻谷、甘蔗和蔬菜全被吃光。1654年赤崁附近耕地面积计4,309甲,较1650年的6,470甲减少33.4%。

灾难过去后,1655年时赤崁附近耕地面积计7,174甲,1656年增至8,403甲。荷兰人统治末期,1659年耕地面积已高达12,252甲。1660年时为11,484甲(约11138公顷),恰如中国成语所言“良田万顷”。

△ 在巴达维亚外港停泊的中国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