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的时候,李景恒听说了魏征去世。李景恒之前从武媚娘口中得知过当初尉迟恭诬告他时,魏征在李世民面前为他说过话,而且魏征又是历史上名传千秋的贤臣,于是听到消息后就去了郑公宅吊唁,聊表心意。
到郑公宅后,李景恒与帮忙操办丧事的刘洎碰面,才知道原来魏征的死跟他还有关系,若不是那封奏弹,魏征可能还能多活些日子。
于是也留下来帮忙做些事情。
因此,李安俨在郑公宅千方百计从魏叔玉口中探听消息的样子都被李景恒看在眼里。
李安俨走后,李景恒便与魏家人告辞,然后变成一只小苍蝇,停附在李安俨的幞头上,跟着李安俨到了东宫。
所以,从傍晚到子夜,李承乾与他的狗腿子们的东宫密议,全被李景恒尽收眼底。
从东宫飞出来,李景恒变回原身,回头看了看巍峨的皇城,自言自语道:“想让我家鸡犬不留?哼,明日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绝望!”
不过心里也有些后怕,幸亏下午感觉李安俨有点不对劲才跟去看看,发现了李承乾的阴谋。不然李承乾同时进攻安陆王宅和江夏王宅,有可能让李景恒措手不及,造成后悔莫及的损失。
看来此事之后,也要给家里人都佩戴上当初送给黄氏夫妇的那种保命玉佩了,以免发生意外。
听到远处传来打更声,李景恒便不再在街上停留,化作清风消失在夜幕中。
到了江夏王宅,李景恒往手掌上吹了一口仙气,霎时间,变成无数瞌睡虫,飞进府中每一个人的鼻孔里。只要李景恒不收了这些瞌睡虫,他们就一直会沉睡下去。此举是为了让李道宗不去参加明天的早朝,以免被李承乾控制。
接着布下三才太乙阵,将整个江夏王宅被仙阵笼罩,确保不发生意外。
随后,又飞到安陆王宅,也同样布下一道三才太乙阵。
做完这一切后,李景恒变成一只夜蝙蝠,再次回到东宫,挂在承恩殿的屋檐下,静静地等待第二天的黎明。
至于李承乾派人命令张士贵在华阴发动政变那一头的事情,就跟李景恒没有关系了。只是心叹已经被他改变命运的侯君集会不会又重新回到历史的轨道中。
而承恩殿内部,则一直是灯火通明,所有人都睡不着觉,觥筹交错,歌舞升平,提前庆贺着明天的政变成功。
东方鱼肚白时,李承乾、杜荷、李安俨点齐东宫兵马,整装待发。秦英、韦灵符两个道士在军前再次占卜,表示李泰庶强欺嫡,祸乱朝纲,太子乃天命所归,今当顺应天命,清君侧,诛无道。
李承乾更是在军前保证,当年圣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隐太子、巢刺王,追随之人现在无不封侯拜将,房玄龄、侯君集这些当朝宰相,在武德年间都是无名小辈。现在,轮到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了。
誓师完毕,东宫十卫率按原计划,兵分八路,浩浩荡荡地向各路目标进发。李安俨则去了玄武门,召集他的本部兵马控制内宫。
李承乾和杜荷自领着太子左右卫率接管宫城,然后让刀斧手埋伏两仪殿两侧,等候着文武百官的上朝。
只是踌躇满志的李承乾没有想到,除了他们这一路和李安俨的北门屯兵,以及紧守东宫的左右监门率府,其余左右宗卫府、左右虞候府、左右内率府等六卫率刚刚出了东宫,就被等候多时的李景恒收进袖子中。
李景恒的法术虽然比不上镇元大仙的袖里乾坤,但收些凡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六卫率的将士们一个个兴高采烈地走出东宫,憧憬着以后的高官厚禄,结果一阵狂风刮来,他们个个头重脚轻地被卷入空中,然后就被关进了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大黑屋。
终南山,楼观台,相传老子在此写下五千字《道德经》的地方。此时的楼观台已经被李景恒布置的仙雾渺渺,而旁边的宗圣观,寂静无声,里面的道士火工全都在瞌睡虫的作用下沉睡不醒。
李景恒将自己变成一个头戴紫金道冠,身着金色太极道袍,鹤发童颜,白须及胸的老道士。想了想,又用手里的蒲扇在观门前的青牛石像上一拂,只见石像登时变成了一头活生生的青牛,吽的叫了一声后,便乖乖走到李景恒面前。
李景恒顺势斜做在青牛背上,然后将袖口一散,密密麻麻的六卫率将士重见天日,跌落在楼观台上。
幸亏大唐建立后,楼观台作为老子祖庙已经修建成帝王行宫的规格了,不然可能都无法容纳这么多人,只能哲学地叠在一起。
被关得迷迷糊糊的那些东宫将军士兵又被摔了个七荤八素,只见眼前金光熠熠,下意识看过去。
发现金光的来源是一个骑着青牛,和蔼可亲的老道人,而透过渺渺白雾,宗圣观门前牌坊上“敕建宗圣观”五个大字同样显眼。
其中一个高级军官脱口而出:“您是远祖宗圣,太上教祖?”
没错,李景恒这次cosplay的就是太上老君了。
在唐朝,太上老君并不是一般的神仙,因为李渊为了提高李氏皇族的地位和执政合法性,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代,追封李耳为远祖,并奉道教为国教,尊李耳为教祖。所以刚才那个军官才会称李景恒为远祖宗圣,太上教祖。
被那军官一语道破,大家也都反应过来了,身骑青牛,头戴紫金冠,又出现在楼观台宗圣观前,更可怕的是,能把他们东宫六卫率从长安城摄到百里外的楼观台,不是道教教祖还能是谁。
太上教祖可是皇家远祖,想到他们刚要发动政变,就被太上教祖摄到楼观台,他们哪里还不知道,李承乾的那两个道士占卜的所谓顺应天命都是假的,已经惹怒了太上教祖。
他们的心里也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一个声音:没想到李唐王朝竟然真是太上教祖的后代,难怪区区十几年,隋末乱世就变成了贞观盛世。
于是乎,楼观台上到处都是起此彼伏的求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