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专”又“杂”,当好客户的购买顾问

“专”和“杂”,看起来是截然相反的两极。一般情况下,我们强调要“专”,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有限的,做到事事精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们是销售人员,要为客户答疑解惑,很多时候客户提出的问题会超出我们的专业范围,仅仅对自己销售的产品专业,是难以让客户满意的。我们要做到既“专”又“杂”,这样才能成为客户的购买顾问。

我们要兼顾“专”和“杂”,这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要使用一定的技巧,让我们做到又“专”又“杂”,做到让客户满意,让客户产生我们什么都懂的印象。我们不妨来看一个场景,看看一个既“专”又“杂”的销售人员是怎么让客户满意的。

某品牌手机销售人员接待了一位客户。

销售人员:“先生,您好!您先随便看看,需要什么请跟我说。”

客户:“你能把那个拿出来给我看看吗?”

销售人员:“好的,先生。您可真有眼光,这一款是今年最新款的手机,续航时间长,32GB的内存也能满足日常需要。”

客户拿着手机翻看了一下,询问道:“我之前在网上看,说这个手机屏幕是1080P的,这是什么意思啊?”

销售人员:“1080P指的是分辨率,一般是1920像素×1080像素。”

客户:“哦,我明白了。那这个像素够清晰吧?”

销售人员:“是的,这点您放心,现在市面上三千多元的手机基本都是这个级别。这个分辨率的手机看起来没有颗粒感,画面细腻。”

客户:“这样啊,谢谢,我懂了。我平时很少摆弄手机的,就是接打电话,偶尔听歌、看电影。”

销售人员:“那这款手机就很适合您了。您要知道,不是分辨率越高,显示效果就一定越好,因为分辨率还会受到屏幕尺寸的影响。同样是480像素×800像素的分辨率,在2.8英寸和4.0英寸的屏幕上显示同样的内容,肯定会是4.0英寸的更清晰。因为分辨率再高,屏幕太小的话,也是没有用处的。我们这款手机是4.7英寸屏幕,正好适合平时放松时看电影。”

客户:“那太好了。”

在这次对话当中,客户显然是对销售人员非常满意的——不仅回答了所有的问题,还能在某些方面与客户产生共鸣。这就是做一名既“专”又“杂”的销售人员所能取得的效果——更好地为客户服务,找到让客户更加满意的产品。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既“专”又“杂”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知道“专”和“杂”分别指的是什么。

“专”是一名销售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我们对自己销售的产品必须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清楚一件产品或者一个系列产品的优缺点,还要知道大量相关专业知识。例如,手机销售人员应该知道储存与内存之间的区别,这样推荐的时候才能向客户解释清楚。更重要的是,销售人员要用专业知识将产品优势量化,而不是单纯用“好”和“不好”来形容。例如,手机信号的强度如果能够量化,那么用户就能更加清楚产品的优势在哪里,而不是感觉差不多。

“杂”能够让你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能够让你与客户毫无障碍地交流。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关注点不同就会导致两个人知识上的不对称。作为一名销售人员,应该博学多才,与我们销售产品有关的东西都应该了解一点,这样当客户询问的时候,你才不会因为对此一无所知而无法回答。而且,当你向客户讲解,客户不能理解时,你可以利用你的“杂”在客户熟悉的领域做出恰当的比喻,让客户更能明白你的意思。

要想做到“专”,除了要熟悉自家的产品,还需要熟悉同行的产品——不仅包括对方产品的优缺点,还包括具体参数,这样在进行比较的时候才能够更好地让客户明白。此外,产品的发展历程、品牌的发展历程,甚至一些与产品相关的历史问题,都是一名销售人员应该知道的。

做到“专”不是容易的事情,做到“杂”就更难了。世界上发生的事情那么多,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只能在小范围内实现“杂”,在这一过程中就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

热点事件是我们必须了解的。人们每天讨论最多的就是热点事件,其中包括国内外大事、明星八卦、最新的影视作品等。客户了解这些事情,我们也了解这些事情,这样这些事情不仅可以作为交流时的谈资,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事情向客户推荐、介绍产品。

与产品相关的新消息也在“杂”的范畴内。科技发展之快已经远超人们的想象,对身处的行业你又有多少了解呢?这看似与销售无关,却非常重要。我们很难有机会主动和客户谈起这方面的事情,一旦客户主动提起了,我们就必须要知道。即便这些内容与专业无关,但如果我们无法应答,客户只会认为我们不够专业,这会大大降低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度。

都说相声演员的肚子是杂货铺,一名销售人员也该如此。面对客户时,既“专”又“杂”能够让我们灵活处理各种情况,不管什么问题都能提供最好的解答。这不仅能让客户买到最合适的产品,还能带给客户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