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学原来这么有趣:颠覆传统教学的18堂美学课
- 王树生
- 2850字
- 2020-11-20 15:55:51
人与客观世界的精神交流
在课堂上受到老师的表扬,每位同学都非常开心,并且也都很愿意在美学的学习中多加努力。
克罗齐老师继续说:“接下来,我们再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来分析。刚才我们是从审美的主体来分析,下面从审美的客体来分析。但是在分析客体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不仅要看到具体对象的特征,也要看到审美与整个物质世界之间的关系。简言之,既要有微观的角度,也要有宏观的角度,这样才能把这个问题认识清楚。好了,大家先思考一会儿,可以与身边的同学组建小组讨论,一会儿请各讨论组派代表来发表自己小组的见解。”
过了一会儿,克罗齐老师让大家踊跃表述自己的讨论结果。
“我们小组在讨论的时候,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审美具有直接性。这种直接性主要表现为:在审美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是先通过感官接触而产生一种感性认识,再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角度,这个思维过程中,我们始终有一种形象的思维,而且审美的对象也都是具体的形象。我们得到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其实都只是针对这一具体的对象而直接得出的结论,我们的思维也是直接对面前的这一事物做出的一种反应,所以说是具有直接性的。”
克罗齐老师说:“我认为直接性是个很明显的特征,跟我们之前分析的审美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是相通的。而且在我个人的直觉表现主义美学中,我也是分外强调这一点的。我认为直觉是能够直接获得的一种认知结论,但是也一定要有想象、理智的因素。”
冯延明老师评注
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表现,这种过程是心灵和感觉借助线条、颜色、声音等形式,将心灵深处的想法带到明朗的地方。他认为直觉和表现是不能分离的关系。
另一位同学站起来说:“我认为刚才那组同学说的直接性,其实也代表了一种片面性。就是说,虽然审美也是一种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但是当审美对象被确定的时候,得到的审美结论其实并不是关于整个世界的,而只是关于某一个具体的对象的。通过具体的对象我们也只能够得到某种具体特征的联系,实际上是有片面性的。”
克罗齐老师又说:“对单个对象的审美是一定具有局限性的,但是我认为如果这样就说审美是片面的,好像有不太合理的地方。首先,你认为的片面性应该是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的,而若从具体的微观角度看,就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对一个事物的审美就是夹杂了对于它的内在、外在的理解,其实是一种相对全面的认识。其次,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审美是对于某一具体对象的认知,但是当认知达到一定累积的时候,也是能够实现对整体物质世界的认识的。所以这种片面性的角度还应该深入考虑。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的观点?”
“老师,我们认为审美是具有情感性的。这种情感性可以说是直接的感性认识带来的结果。因为感性认识会使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比如喜悦、愉快、崇敬、悲伤、怜悯,等等,这些情感不仅从审美对象而来,更能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影响人们对于审美对象的理解。因为当人们带着一种情感去审美的时候,感情的强烈会使得认识也更加深刻。”
老师立刻对这个观点表示肯定:“很好,情感因素是我们在今天课堂上从来没有提到过的一个角度,你对这个观点的理解很到位。审美情感其实也是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做了解。”
冯延明老师评注
情感是人对对象的一种态度,是以主体独特的主观体验及其外部表现为形式的复杂心理现象,同时也是人的欲望、冲动、激情、兴趣等综合表现。审美情感是审美当中最活跃的一个因素,直接影响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发现、感受和领悟。
王超然站起来说:“老师,我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并得出了两个结论。第一个结论是,审美是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知。刚才也有同学提到这个观点,但是认为审美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比较片面的,而我并不这么认为。物质世界就是由各种各样的事物构成的,如果直接去认识世界这个整体,那么将是一件非常复杂和困难的事。但是它一定需要一个前提和基础, 就是对个别事物的认知。审美其实就是对于个别事物的一种认知,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事物的美,就是看到了它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尽管这些特点可能本身不具有代表性。但是正如老师所讲,当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形成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我们才会发现这一个具体事物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还是说它只是一种特殊的例外,这种审美的累积是我们真正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认知。第二个结论是,我看到了审美的客观性。虽然审美本身是人的活动,掺杂了人的主观意识,但是也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物质世界本身就是具有客观性的,因此审美也是具有客观性的。换句话说,审美都要以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对象,所以这种客观性是一定存在的。以上就是我得出的两个结论。”
陈学硕立刻对王超然的观点做出了补充:“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我就对物质世界的客观性有别的看法。因为我认为物质世界在提供客观对象让人们研究的时候,其实也对人的审美有一定的限制。例如很多艺术家的画作都是对自然风光和现实场景的模仿和描述,如果将审美局限在客观性的基础上,就一定会使审美有所限制。当然,现代的很多艺术作品因想象力而具有超现实的成分,我觉得这是一种对物质世界的突破和超越,但我认为大多数人还是会局限于物质世界的客观性,这其实是一种限制。”
克罗齐老师听了这个观点之后,略作思考后说:“在古希腊,当人们看到陌生的事物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比较特殊的情感,但是他们由于自身文化的发展限制,不会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想法,只能用自身认识事物的感觉来形容,这在当时的文化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过我们能够看到,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的思维和想象力也在发展,我们的语言文字已经足以表达所有的想法。这时的物质世界好像的确会起到一些限制作用。所以我们现在应该尽力去突破这种限制,从而达到一种更加丰富的认识状态。就好像最初的艺术形式大多只是模仿,但是随着发展,产生了抽象主义、魔幻主义等形式。看来人们需要不断突破,才能实现新的提升,美学的发展也是这样的。在这里,我想就这个观点给大家的知识做一些补充,其实审美也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自律是说审美本身就是一个相对圆满的世界,它不是单纯为了认知而存在的手段,而就是目的本身。他律指的就是审美与世界存在的联系。虽然它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但审美不可能封闭孤立、与世界完全隔绝,因为审美对象是属于物质世界的,很多审美活动中的具体行动也会受到客观物质世界的限制,因此而表现出一种他律性。审美正是这二者的统一。”
同学们听完这一席话,又开始讨论起这些问题了。还有些同学向老师提问。
“老师,您讲到的自律和他律,是不是和之前讲的微观和宏观的意思是一样的呢?”
克罗齐老师说:“其实你可以这样理解。因为自律涉及的范畴其实就是审美本身,在这个问题中,就是侧重于对审美对象的研究。而他律涉及的范畴则是整个物质世界,是审美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所以说单从研究涉及的范围来讲,的确是这样的。不过,自律和他律其实是有更加丰富的含义的,因为其中涉及了一些复杂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对审美对象本身和审美与世界之间的分析,这些也是不能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