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 朱选功
- 1493字
- 2020-06-25 06:01:53
三、对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对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分别为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新模式,关于经济增长的一些社会问题以及此类问题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进行与经济增长相关的探索,研究国外的经济增长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引入国内。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新模式的研究:张平、刘霞辉等(2011)编著的《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转向结构均衡增长的理论和政策研究》总结了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图景,即高速增长和高消耗、高污染、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交织发展的状态,并探究了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和新增长机制。
吴敬琏(2013)在《中国增长模式抉择》一书中探索了对经济增长模式的新认知,回答中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增长模式和走一条什么样的工业化道路的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理论和转型的方向,详细分析了转变增长模式的政策。
唐未兵、傅元海、王展翔(2014)认为技术引进或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是不确定的,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作用过程比较复杂,通常受到技术差距、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关于经济增长的一些社会问题的研究: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财政激励的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一书中,刘穷志(2009)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分为财政激励经济增长、财政激励社会公平、财政均衡激励与社会经济和谐三个方面,包括税收激励与公司增长、收入不均等与财政再分配等内容。
张平(2013)等的《经济增长与减贫的非均衡性:基于西部民族地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运用多种理论和定量分析方法,从多个研究视角考察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减贫的非均衡性问题,涉及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等众多条件下的非均衡性判断,并就影响非均衡性的关键因素,如贫困成因、公共服务均衡化和特殊行为模式等进行专题研究。
曹雅琪(2018)对我国零售业态变迁如何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结果发现:我国零售业态的合理变迁对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并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发展。
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刘涛雄(2008)在《社会冲突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一书中,探讨了社会冲突和经济增长如何相互影响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将冲突行为纳入经济增长模型的“冲突—增长”理论框架。
李魁(2014)的《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政策建议》着力探讨年龄结构变动以及因之带来的人口红利的宏观经济效应等问题。
陈乐(2018)等分析了人口集聚对中国35个大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集聚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影响程度沿东、中、西部依次递减,从影响机制看,人口集聚主要通过知识和人力资本促进中国城市经济的增长。
陈含桦(2017)对“新常态”下产业结构高级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各地应把握产业结构高级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双轮驱动效应,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将西方的最新增长理论向国内引介的作品有:大培(2007)等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内生化历程》按照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发展的历史顺序,依次说明了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化、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内生化的历史进程。
高薇(2011)梳理和阐释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认为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经历了两个转变,分别为:技术外生增长到内生增长的转变,市场结构由完全竞争向垄断竞争的转变。
任保平(2014)等编的《经济增长理论史》包含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史、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史以及经济增长质量理论史三方面的内容,前两篇主要介绍经济增长数量的基本理论以及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史,第三篇着重介绍经济增长质量的理论渊源和现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