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的研究

针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很多学者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且大多数学者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即认为科技投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且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互为条件,如吴敬链(2006)认为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源泉是“与科学相关的技术”的广泛运用。本部分将目前我国学者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成果梳理如下:

贾鹏(2004)以我国1991—2001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指出在整个科技投入评价指标体系中,研发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

周苗苗、张光南(2004)对广东省经济增长的源泉进行了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有两方面,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高投入、制度改革驱动,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做出相似研究的还有张静(2006),该文通过索洛模型分析了影响广东经济增长的因素,认为科技投入仍然是广东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因素,但是科技投入对经济贡献份额并不高。

罗佳明、王卫红(2004)基于广义差分回归方法,具体测算了1953—2001年我国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李子彪等(2006)利用索罗余值法测算河北省1993—2002年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王学力(2007)认为推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是技术创新,重视科技原创力的提升是广东省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必由之路,因此,广东省要加大科技投入,重视技术创新。

李武威、张志宏(2007)以及赵俊英(2011)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且都得到了河南省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李志武认为,科技投入是引起河南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在后续的发展中,河南省要更加重视R&D经费支出的增加以及科技人员的投入,加强科技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赵俊英则认为财政科技拨款对经济增长所起到的作用最为显著。

胡振华、刘笃池(2009)基于阿尔蒙法的滞后期模型,从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科技投入规模以及规模报酬三个角度,分析比较了我国30个省市的科研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绩效,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将我国各省市技术进步水平分成五个层次,分析了不同层次的省份科技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特点、优势劣势及可行的发展方式。

李兵、王铮等(2009)经过实证研究认为,在考虑科技投入的前提下,我国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国家,从科技投入效率来看,北京、上海和天津等城市的科技投入效率较高,而广东、江苏和浙江等地的科技投入效率较低。

郑伟(2010)分别分析了河南省R&D经费投入情况、科技人员投入情况,通过对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作者认为虽然R&D经费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均能对河南省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作用,但是从效果来看,科技人员投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王立成(2010)对沿海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投入做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并比较了三大经济区域的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得出了科技活动人员、科技活动经费支出、R&D经费支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密切程度依次递减的规律。

张优智(2012)认为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能够达到长期均衡,但是会有一定的滞后期,国家应把科技进步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长期政策,通过制度性安排创新财政研发投入管理机制。

范柏乃、段忠贤、江蕾(2013)实证考察科技投入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差异,得出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省份科技投入的经济发展效应存在较大差别的结论,认为有必要对财政科技投入的分配管理机制做出进一步的调整,构建出包括选人、育人、用人和留人“四位一体”的科技人才资源管理体系。

曾春媛、刘青青(2013)研究了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协调性,作者认为科技投入与区域经济水平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二者的协调发展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科技、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家科技政策的实施和资源配置的协调是以地区为依托的。

刘媛媛、孙慧(2014)运用扩展C-D生产函数的索罗余值法,计算出新疆R&D经费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贡献率,研究表明,新疆科技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低于全国科技投入对经济的拉动水平,提出现有科技投入规模下,新疆应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将科技投入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产出,发挥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张优智(2014)通过建立平滑转换回归模型,分别研究了我国财政科技投入、R&D经费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

吴松强、陈雅雯、郑垂勇(2015)研究了江苏省1995—2013年政府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到经济增长与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和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

马越(2017)立足于农业,对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进行了研究,得出随着农业科技投入比例的升高,农业经济增长趋势也会相应加快,农业产量越高的结论。

耿海英(2018)基于河南省2000—2015年财政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后者是前者的单向原因,得出河南省正处于经济动能换挡期,科技创新驱动力正在形成的结论,文章最后提出应当进一步优化财政科技投入,引领和推动河南省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型转换。

王永胜、刘旭东(2018)利用中山市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以及R&D经费内部支出、经济增长的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论证了中山市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山市科技活动人员对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度较低,R&D经费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最紧密。最后从人才、科技投入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山市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