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脑系疾病

1.加味红龙夏海汤(周文泉经验方)
来源:

经验方,在红龙夏海汤基础上化裁。

组成:

川怀牛膝各15g、地龙12g、夏枯草12g、海藻12g、天麻12g、钩藤15g、葛根12g、川芎12g。

功用:

滋阴潜阳,镇肝息风,活血祛痰。

方解:

方中怀牛膝滋养肝肾,川牛膝活血化瘀,通脉散结,共为君药;天麻、钩藤平肝息风潜阳,祛风除湿,活血通经为臣药;枸杞子滋补肝肾阴以防阳燥之品太过伤阴。川芎行气活血,地龙咸寒入肝,平肝清热通络。夏枯草苦寒入肝,清肝火,化痰散结。海藻苦咸寒,软坚消痰,利湿泄热。另以葛根相合,升阳举陷,使清阳得升,浊阴下降,共为佐使药。

主治:

肝肾阴虚,痰瘀互结证。症见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烦躁易怒,脉弦细。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加味红龙夏海汤可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尤以收缩期高血压为宜。

肝阳亢甚者加石决明、代赭石等;肝火旺盛者加黄芩、龙胆草、茺蔚子等;肝风内动明显者加白蒺藜、僵蚕等;肝阴虚明显者加枸杞子、杭白芍、龟板等;肾阴虚明显者加生地、熟地、山萸肉等;脾气虚者加党参、白术等;心气虚者加生脉散;气虚者加黄芪、大枣等;血虚者加当归、鸡血藤等;阳虚者加仙茅、仙灵脾等;痰重者加胆星、天竺黄等;血瘀重者加益母草、丹皮等;湿浊重者加豨莶草、蔓荆子等;胸闷心痛痰浊明显者加瓜蒌、薤白、半夏等;胸闷心痛气滞明显者加延胡、郁金等;胸闷心痛血瘀明显者加丹参、红花等。

验案举要:

贾某,男,72岁。2010年4月28日初诊。高血压病5年,头晕2个月余。患者于5年前诊断为高血压,现服拜新同30mg,每日一次。血压控制尚可。近1~2年发现耳鸣,服药无效,近2个月觉头晕,血压收缩压150~160mmHg,舒张压正常。自觉上坡时觉如踩棉花感,看书或看电视半小时即视觉模糊,更换眼镜无效,纳食、二便、睡眠均正常。口干不明显,饮水一般,口唇紫黯,舌质淡黯,舌苔白腻,脉弦细。西医诊断:高血压病1级。中医诊断:眩晕。辨证为肝肾阴虚,肝阳亢盛,痰瘀互结。予加味红龙夏海汤加减。川怀牛膝各15g,地龙15g,夏枯草12g,海藻12g,天麻12g,钩藤15g,川芎12g,葛根15g,生龙牡各30g,半夏10g,炒白术12g,杭菊花12g,茺蔚子12g,蔓荆子12g。服药7剂。2010年5月5日二诊:服药后大部分症状消失,无特殊不适症状,收缩压140~150mmHg,舒张压正常。舌苔薄黄腻,舌质淡黯,脉细。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死。方药如下:加味红龙夏海汤加减,川怀牛膝各15g,地龙15g,夏枯草12g,海藻12g,天麻12g,钩藤15g,川芎12g,葛根10g,寄生15g,茯神12g,炒山栀12g,夜交藤30g,茺蔚子12g,蔓荆子12g。服药7剂。2010年5月12日三诊:无头晕,血压收缩压正常,130~140mmHg,走路时无踩棉花感,无视物模糊,纳食、二便、睡眠正常。无口干,口唇紫黯,舌质淡黯,舌苔薄白,脉弦细。予加味红龙夏海汤加减治疗,服药2周,血压稳定,停中药后,血压仍在正常范围,无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注意事项:

对方中地龙等异体蛋白敏感者禁用或慎用。

临床参考:

加味红龙夏海汤是在既往红龙夏海汤基础上加味而来,适用于老年期高血压,尤其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临床应用并观察数十年,收效甚好。2010年在我院老年病科及门诊进行了加味红龙夏海汤治疗老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研究,采用1︰1随机分组、尼莫地平胶囊对照的方法,评价其治疗前后血压、血脂、血压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的变化,同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实验组经过1个月的干预治疗后,降压有效率达到70%,与尼莫地平降压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治疗后全血比切黏度、全血比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值、红细胞比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对于中医症状如眩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唇发绀等均有改善(P<0.05或P<0.01)。

相关论著:

[1]郭明冬,崔玲,周文泉.周文泉教授从肝论治原发性高血压经验[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9):168.

[2]刘方.周文泉用加味红龙夏海汤治疗高血压病经验[J].世界中医药,2010,5(5):320-321.

[3]刘方.加味红龙夏海汤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8(8):895-897.

(整理:韦云 审阅:张晋)

2.补肾生髓汤(刘志明经验方)
来源:

自拟方。

组成:

熟地15g、当归12g、生杭白芍9g、阿胶12g(烊化)、川断12g、桑寄生12g、桑椹15g、党参12g、珍珠母24g、酸枣仁9g、白茯苓12g、炙甘草6g。

功用:

补肾填精、养髓止眩。

方解:

方中以熟地、桑椹、桑寄生为君,补肾填精,取“乙癸同源”、“精血互生”之义;臣以当归、芍药、川断、阿胶,补血益精;以党参、白茯苓,健运脾胃,佐制君臣,防其滋腻生湿;更增珍珠母、酸枣仁,平潜肝阳,佐助止晕定眩之效;甘草为使,调和诸药。

主治:

眩晕之肾精不足型。症见:头晕,精神萎靡,耳鸣健忘,头重脚轻,腰膝酸软,遗精阳痿,舌质淡红,脉象沉细。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补肾生髓汤可用于老年高血压病、脑血管病的肾阴亏虚、髓海不足型眩晕患者。

肝阳上亢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夹痰者,合用二陈汤;夹水者,加用猪苓、泽泻;心痛者,加瓜蒌、薤白、枳壳。

验案举要:

袁某,女,49岁,阵发性头晕伴心慌1年余。一年来头晕时犯,头中轰鸣,心慌,夜寐多梦,腰酸且痛,月经量多,苔薄,脉细弦而弱,此属肾阴亏虚,髓海不足之证,治疗以补肾益精。予方药补肾生髓汤。服10剂后,眩晕证减,继以上方出入再进10剂,眩晕证愈,余证亦消除。

临床参考:

刘老指出,此型眩晕者,多为年老、久病以致肾虚体衰之人,肾虚精亏,无以充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海论》)肾精不足为此型眩晕证之病机根本,针对于此,刘老遵《难经·十四难》中“损其肾者,益其精”之论,以补肾填精、养髓止眩为法,创制补肾生髓汤治疗。

相关论著:

刘志明,刘德麟,梁菊生.眩晕证治[J].中医杂志,1983,(7):12-14.

(整理:刘如秀 审阅:刘志明)

3.降压四味汤(沈绍功经验方)
来源:

自拟方。

组成:

钩藤15g后下、川芎10g,泽泻10g,生莱菔子10g。

功用:

清热祛痰,平肝降压。

方解:

钩藤清肝泻火、平肝息风为君,治肝风之标;川芎透窍上提、升清降浊为臣,泽泻清热渗湿、利尿通淋为臣,生莱菔子祛痰利湿、引热下行。泽泻与生莱菔子通利二便,使邪从二便而解。

主治:

高血压病。症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口干,口苦,两胁疼痛,小便黄赤等。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清肝,可选加夏枯草10g,薄荷后下10g,栀子10g,生地黄10g,羚羊角粉0.1g冲服;平肝,可选加钩藤15~30g后下,石决明30g,灵磁石30g,龙骨30g,天麻10g;疏肝,可选加柴胡10g,香附10g,川楝子10g,炒橘核10g,沉香粉3~5g;滋水,可选加枸杞子10g,女贞子10g,生杜仲10g,桑寄生10g,川牛膝10g。

验案举要:

韩叟,71岁。右侧肢体活动不利3个月。3个月前因情绪刺激,晨起发现右侧肢体活动不利,抬举受限,神志清晰,言语含混,头晕头痛。曾在西医院就治,CT报告:左侧基底节部散在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给予静脉点滴活血通络之品,症状未见明显缓解,故前来求诊。刻诊:慌张步态,右侧肢体活动不便,舌强语涩,头晕目眩,头胀且痛,腰酸膝软,偶有耳鸣,遇情绪刺激则诸症加重。检查:舌紫黯,苔黄腻,脉细滑。血压150/100mmHg,心率72次/分,律齐。伸舌右偏,右侧肢体肌力2级,位置觉迟钝,膝反射减弱,左侧浅感觉消失,其他病理反射未引出。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眩晕。证属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西医诊断:脑梗死,恢复期;高血压病。治疗以滋水潜阳、祛痰通络。予“降压四味汤”加味。钩藤15g后下,泽泻10g,川芎10g,海藻10g,天麻10g,葛根10g,菊花10g,莱菔子10g,丹参30g,决明子10g,三七粉3g,石菖蒲10g,郁金10g,枸杞子10g,黄精10g。上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连服14剂。脑立清胶囊,每次3粒,每日2次。代诉:肌力增加,血压降为120/80mmHg,腰酸耳鸣解除,头胀苔腻依存,夜寐不佳,肾阴渐复,痰浊未除,上方去枸杞子、黄精、钩藤,加茵陈、龙骨、牡蛎、夜交藤、炒酸枣仁祛痰安神;山楂消导活血。1个月后复查CT:基底节部梗死灶明显减少。血压稳定在120/80mmHg,行走较前灵活,肌力提高为3~4级,位置觉及浅感觉恢复正常,夜寐转佳,头胀减轻,伸舌稍右偏,舌黯,苔黄微腻,脉沉滑。痰浊已减,心神得宁,再增祛痰清热之力,上方去夜交藤、炒酸枣仁,加全瓜蒌、连翘、三七粉,汤药改为2天1服,续服脑立清胶囊,巩固治疗1个月,病情稳定,未来复诊。

相关论著:

韩学杰,李成卫.沈绍功验案精选[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

(整理:韩学杰、沈宁、刘兴方、王凤、刘大胜、于潇 审阅:韩学杰)

4.降压宁心汤(陈鼎祺经验方)
来源:

自拟方。

组成:

天麻10g、白蒺藜仁10g、钩藤12g、夜交藤20g、灵磁石20g、生龙牡20g、生石决明20g、珍珠母20g、夏枯草10g、炒酸枣仁(打碎)10g、远志10g、柏子仁10g。用法:日1剂,煎2次,分2次服。或制成丸药,将上药30倍量,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g,每日3次,每次1~2丸。

功用:

平肝潜阳,宁心安神。

方解:

天麻、钩藤、白蒺藜平肝潜阳息风,共为君药;灵磁石镇惊潜阳,安神纳气,益肾补血,治头晕失眠,肾虚耳鸣,癫痫;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平肝阳;生石决明平肝清热,明目止晕,镇惊安神共为臣药。生龙骨潜阳止汗,镇惊安神,治惊悸烦躁,失眠多汗,脱肛遗精;生牡蛎清热潜阳,软坚固涩,治头晕失眠,心悸多汗,遗精脱肛,结核瘰疬,胃酸过多;珍珠母平肝潜阳,安神镇惊,治惊痫目翳,失眠多梦,耳鸣眩晕;炒酸枣仁养心安神,治失眠头晕,惊悸健忘,心虚神疲,自汗盗汗;远志补心益肾,安神化痰,治失眠易惊,心神恍惚,神呆健忘,痰迷心窍;柏子仁养心安神,益脾润肺,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血虚津少,便秘盗汗。夜交藤宁心神,养经络,治失眠多梦,体倦血虚,共为佐药。

主治:

高血压(血压高于140/90mmHg),伴失眠,多梦,心悸,耳鸣等症。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适用于高血压症见头晕,头痛,耳鸣,失眠,多梦,心悸,惊恐,舌黯苔白,脉沉弦。

伴有颈项僵、耳鸣、目花,加葛根30g、石菖蒲10g、枸杞子15g、山萸肉15g、生地15g;烦躁、易怒、口苦、目赤,加玄参15g、丹皮10g;更年期妇女,五心烦热、燥热汗出,加二仙汤(仙茅、淫羊藿各9~15g,当归、巴戟天各9g,黄柏、知母各4.5~9g)。

验案举要:

钱某,女,50岁。5个月来头晕、头痛、心悸、气短、烦躁出汗,汗时面赤,汗后背冷,失眠多梦,纳可,二便调,月经刚绝半年,测血压多在(150~165)/(96~110)mmHg之间,服降压西药倍他乐克不效,心痛定服后出现头胀、面热等反应,服开博通效差而来诊,血压162/102mmHg,舌黯苔白,脉沉微弦,属心神不交,治宜宁心益肾。予降压宁心汤加仙茅、仙灵脾、当归、黄柏、巴戟天各10g,7剂后复诊,头已不晕、不痛,心悸气短减轻,烦躁出汗也减,睡眠好转,舌脉同前,血压140/88mmHg,原方再进7剂,诸症大减,血压130/78mmHg,嘱服降压宁心汤做为丸剂,早晚各1丸以巩固疗效。1个月后血压控制在126/70mmHg,仅偶有心烦出汗外,头晕及失眠等症均消失而愈。

注意事项:

无心悸、失眠等心神不宁者不宜用。

(整理:张润顺,刘宗莲 审阅:陈鼎祺)

5.葛根天麻汤(翁维良经验方)
来源:

天麻钩藤饮合葛根汤化裁。

组成:

天麻12g、葛根12g、钩藤10g、赤芍10g、郁金10g、夏枯草10g、黄芩10g、杜仲10g、珍珠母12g。

功用:

平肝潜阳,滋补肝肾。

方解:

此方取材于天麻钩藤饮和葛根汤,经过加减化裁合成此方。翁老治疗高血压以天麻、钩藤平肝潜阳为主。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本草纲目》认为:“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手厥阴主火,惊痫眩晕,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天麻、钩藤常配伍为用,平肝潜阳。珍珠母,镇肝息风,珍珠母性味咸寒,《中国医学大辞典》:“珍珠母滋肝阴,清肝火。咸入肾,肾属水,水能生木,咸寒清火,兼养肾阴,滋水以涵木”。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之功。翁老补肝肾常用杜仲平补肝肾。《玉楸药解》:“杜仲,益肝肾,养筋骨”为平补肝肾之要药。翁老清肝火常用黄芩、清肺热,佐金平木以清肝火。

主治:

高血压,属肝阳上亢者。症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视物模糊或眼分泌物多,脾气急躁,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此方体现了翁老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观点。高血压病中医多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论治,翁老认为高血压病在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的基础上广泛存在血瘀证,血瘀证在高血压病中占有重要地位。翁老认为高血压病其本在肝肾,但高血压病毕竟是血脉之病,其标在血脉。肝阳上亢气血逆乱,扰动血脉,易成血瘀;肝肾阴虚,心脉失养,易成血瘀。从临床上看,高血压病也多表现出血瘀证,如在临床中高血压的病人,多会有舌质黯红,舌有瘀斑,另外高血压的病人多合并有冠心病、脑血管病,这些疾病也多属于中医血脉瘀阻的范畴。因此翁老在临床治疗上,除了常用平肝潜阳、平补肝肾的治法外,翁老常用活血化瘀之品,如郁金、赤芍、丹参,《本草备要》云:“郁金,行气解郁,泄血破瘀,凉心热,散肝郁”,疏肝活血,以助肝之条达之性。

验案举要:

刘某,女,60岁,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目前血压(145~160)/(90~95)mmHg,且血压波动,血压高时伴头晕,偶有腰酸,睡眠好,大便正常,余无明显症状,脉弦,尺脉不足,舌苔白,有裂纹,中医诊断:眩晕,属肝阳上亢,肝肾不足证。治疗以平肝潜阳,平补肝肾。予方药:天麻12g,钩藤12g,杜仲12g,桑寄生12g,狗脊12g,葛根12g,赤芍12g,枣仁15g,茯苓12g,黄芩12g,荷叶12g,炒莱菔子12g,14剂。复诊:患者血压135/85mmHg,未诉头晕,睡眠好,脉弦,舌苔薄黄腻,舌质黯红。辨证:肝阳上亢,兼有湿热,予方药:天麻12g,钩藤12g,夏枯草12g,珍珠母20g,黄芩12g,藿香12g,佩兰12g,土茯苓15g,荷叶15g,五味子10g,郁金12g,杜仲12g。

注意事项:

虽然葛根天麻汤在翁老高血压病人治疗中取得很好疗效,但在使用时必须辨证准确,切不可不分实际情况滥用。翁老强调为医者时时不可忘记辨证论治的原则,由于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必须标本兼顾,根据病因的不同,把握病机,知常达变,随证加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整理:李秋艳 审阅:翁维良)

6.镇肝熄风汤(周绍华经验方)
来源: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怀牛膝15g、代赭石20g(先煎)、生龙骨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龟板30g(先煎)、白芍20g、玄参10g、天冬12g、茵陈10g、川楝子6g、生麦芽10g、炙甘草10g。

功用:

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方解:

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代赭石之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急治其标;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息风,共为臣药。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晶,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碍胃为使。全方重用潜镇诸药,配伍滋阴、疏肝之品,共成标本兼治,而以治标为主的良方。

主治:

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神经症等属肝风内动证。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镇肝熄风汤可用于肝风内动导致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神经症等疾病的基础治疗。

失眠较重,加五味子、炒枣仁养心安神;颈项发紧或痛者,加葛根、羌活解肌散风;恶心呕吐,加竹茹、生姜止呕;眩晕明显者,亦可加生牡蛎、灵磁石重镇潜阳;心中烦热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肝肾;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斜等,可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等活血通络之品。

验案举要:

李某,男性,69岁。头晕伴行走不稳7天,发作性视物不清2天。患者近一周来出现头晕,行走不稳,无视物旋转,无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耳鸣,无复视及黑蒙,至海淀医院就诊(具体用药不详),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近2日出现发作性视物不清,持续约数十秒后可自行缓解,现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现症:发作性头晕,行走不稳,发作性视物不清,舌黯红,苔薄黄,脉细。西医诊断:脑梗死,中医诊断:中风—中经络,证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治疗以滋阴平肝潜阳,佐以清热。予镇肝熄风汤。川牛膝12g,醋龟板30g(先煎),赤芍12g,牡丹皮12g,青蒿15g,白菊12g,当归12g,天冬12g,川芎10g,枸杞12g,石斛10g,太子参12g,黄芩10g,生龙牡各30g(先煎)。二诊:一周后患者再次就诊,已遵医嘱服上方7剂,病情均有所缓解。继续予上方治疗7天,诸症消失。

注意事项:

注意调节情志、戒怒息愤,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为宜。

(整理:毛丽军 审阅:周绍华)

7.补肾填髓方(周超凡经验方)
来源:

三才封髓丹加减化裁。

组成:

天冬12g、生地黄l5g、人参6g、黄柏10g、砂仁10g、甘草6g、女贞子12g、枸杞子12g、淫羊藿10g、川芎10g、水蛭6g。

功用:

补肾填髓,扶正固本。

方解:

三才封髓丹原方由人参、天冬、熟地、黄柏、砂仁、甘草组成,具有泻火坚阴,固精封髓的功效,古代常将其用于真阴涸竭、相火妄动的肾经咳嗽、遗精早泄等疾病,现在随着疾病谱的改变,还可将其用于治疗糖尿病、口腔溃疡、空调病综合征等疾病。三才即天、地、人三才,也指上、中、下三焦。此方泻中有补,去相火妄动而不伤下,并具有上、中、下三焦并治的特点。周老在三才封髓丹泻火坚阴,固精封髓的基础上化裁,加入入肾经的“女贞子、枸杞子、淫羊藿”,及活血药“川芎、水蛭”,使其成为一专治老年痴呆的经验方。此方以生地黄为君药,入心、肝、肾经,清热生津,滋阴养血,《本草汇言》言其“为补肾要药”。女贞子、枸杞子、淫羊藿三药为臣药,入肾经而补阴阳,皆可延年益寿,抗衰老。女贞子补益肝肾,乌须明目。枸杞子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亦为延年益寿之品,《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久服能坚筋骨、耐寒暑,轻身不老,乃中药中之上品。”实验也证明,枸杞可抑制肝LPo生成,并使血中GSH-Px和SOD活力提高。淫羊藿补肾阳而强筋骨,《神农本草经》描述其“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其中“强志”二字的意义值得深究。此药亦可抗衰老,提高小鼠肝脏总SOD的活性。天冬滋阴补肺生水;人参补气健脾调中焦之水火;砂仁温脾化湿,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黄柏入肾经而坚阴,并且此一味药可调“天、地、人”三才;痴呆病程一般较长,而“久病多瘀”,水蛭“主逐恶血、瘀血、月闭,破血瘕积聚”,效力峻猛。此五味药皆为佐药。川芎和甘草为使药。川芎乃血中之气药,“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引诸药入五脏六腑,特别是一般药所难达到的“颠顶(脑部)”。甘草能调和诸药及人体上中下三焦,又能伏火,使肾之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且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则水火既济。此十一味药,以补肾之阴阳,延年益寿为主,并兼顾五脏三焦、气血阴阳,以达到补肾填髓,治疗老年痴呆的目的。

主治:

老年性痴呆。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基础方。

(1)辨病加减:

多发性血管性痴呆,重用活血化瘀药,如川芎、丹参、桃仁、红花、水蛭;由高血压发展而来者加用降压药,如天麻、钩藤、石决明、地龙;动脉硬化明显者,加泽泻、山楂、姜黄;伴有糖尿病者,加用金银花、黄芪、黄连、山药、山萸肉、葛根等。

(2)辨证加减:

脾虚痰阻者,加陈皮、半夏、茯苓、远志、石菖蒲;肝肾亏损者,加当归、熟地、山萸肉、白芍;心肝火旺者,加黄连、黄芩、黄柏、栀子;气滞血瘀者,加丹参、赤芍、桃仁、红花、川芎、香附、枳壳;禀赋不足者,加鹿茸粉、黑芝麻。

验案举要:

展某,男,65岁。患者因工作问题而致情绪低落,逐渐出现双下肢无力,来中国中医科学院骨伤科研究所诊治。未发现骨科疾病而请周老师会诊。患者记忆力下降,语言颠倒,话语重复,不辨冬夏,不识亲疏,计算能力极差,自私孤僻,表情淡漠,形体肥胖,多寐,鬓发苍白,大便不爽,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无力。头部CT检查提示:两侧大脑出现多发、散在的条片状低密度灶,考虑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诊断:老年性痴呆,属肾虚髓海不足,瘀血痰湿阻络证。治法以补肾填髓,活血化瘀,化痰通络。予补肾填髓方。天门冬12g、生地黄15g、人参6g、女贞子12g、枸杞子12g、淫羊藿10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6g、石菖蒲10g、远志6g、砂仁6g、甘草6g。患者连续服用本方100余剂,临床主要症状明显改善记忆力增强,识别能力提高,性格基本恢复正常,头发由白转黑。

注意事项:

本病病程长,且复杂多变,应该坚持治疗,坚持服药。多数患者由于不能坚持服药,往往事倍功半。由于本病大多出现性格改变,配合心理治疗、食疗,对本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临床参考:

现代医药学研究也表明,许多补肾填精益髓的方药具有改善记忆力低下症状,增强记忆力的作用,这也为补肾填髓方治疗老年性痴呆提供了依据。传统名方三才封髓丹、至宝三鞭丸、清官寿桃丸等能促进脑蛋白的合成,清除自由基,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智能低下状况。许多补肾填精益髓的中药亦具有抗老延年、改善智能状况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方进行了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补肾填髓方对氯胺酮、东莨菪碱、酒精、过量谷氨酸钠等导致的记忆损害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整理:刘颖 审阅:周超凡)

8.参麻益智胶囊(原名仙龙胶囊)(周文泉经验方)
来源:

自拟方。

组成:

白人参30g、天麻12g、石菖蒲12g、川芎12g。

功用:

益气增智,活血化痰。

方解:

方中以人参益气增智为君药,针对本证气虚血瘀而设;天麻平肝息风,滋阴潜阳,活血通经,一则平其亢上之阳,一则放弃阳亢化风之变,有治未病之意,为臣药;菖蒲化痰开窍,针对本病痰浊阻窍的病机,为佐药;川芎活血化瘀,行气为血中之气药,引领诸药直入血分,又善行头面直入脑窍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益气活血,化痰开窍之效。

主治:

痰瘀阻窍,兼见气血不足证。症见健忘,反应迟钝,言语不利,烦躁,倦怠乏力,舌质黯红苔薄白有齿痕,脉细。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此方适用于血管性痴呆早、中期患者。

肾阳虚则加杜仲、骨碎补、锁阳、牛膝、石楠藤等;肝肾阴虚则加山萸肉、山药、黄精、白芍等;气虚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芍药;合并精神障碍加合欢皮、夜交藤等。

验案举要:

张某,男,70岁。大学文化程度,工程师,2005年11月16日初诊。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高血脂病史10余年,脑出血病史5年,脑梗死病史4年,帕金森综合征病史3年,2年前出现记忆力下降,近期记忆差,近1年讲话困难,性格改变,反应较慢,走路两下肢乏力,纳食可,二便调,夜寐可,舌质黄苔薄白,脉细。查体:血压150/85mmHg,左侧上下肢肌力Ⅳ-,腱反射稍亢进,巴氏征弱阳性,语言欠流利,智能检查示近记忆、计算力、语言能力等均有减退。查MMSE量表积分18分,中医诊断:中风后痴呆。辨证为脾肾两虚,痰瘀阻窍。西医诊断:血管性痴呆。治以补益脾肾,化痰通络为主。方药如下:川芎12g,天麻12g,石菖蒲12g,党参30g,益智仁12g,丹参30g,地龙12g,远志12g,石楠藤15g,木瓜12g,川怀牛膝15g,合欢皮30g。15剂,水煎服。2005年12月2日二诊:记忆力如前,走路好转,但有时头晕,反应慢,说话不清楚,走路困难,纳食正常,夜寐可,二便调,舌质淡苔白薄润,脉细。辨证为肾虚痰瘀阻滞,调整处方,方药如下:川芎12g,天麻12g,石菖蒲12g,太子参30g,赤芍15g,当归12g,地龙12g,黄芪20g,石楠藤15g,山萸肉12g,远志12g,益智仁12g,合欢皮30g。15剂,水煎服。2005年12月21日三诊:今日做脑电超慢涨落分析及脑电图显示脑功能基本正常,脑电图轻度不正常,记忆力如前,走路可,反应慢,手不抖,纳食正常,多寐,二便可,小便控制困难,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方药如下:石菖蒲10g,郁金12g,川芎12g,太子参30g,天麻12g,川楝子12g,黄芪30g,石楠藤12g,山萸肉12g,益智仁12g,川断12g,杜仲12g,桑螵蛸15g,覆盆子12g。15剂,水煎服。此后,患者坚持服药至2007年2月,周师一直守参麻益智汤随证加减出入,最后患者记忆力显著进步,复查MMSE量表积分增至22分,走路、语言、乏力等症状都显著改善,最后以参麻益智汤制成胶囊常服善后。

临床参考:

在1999—2000年间运用此方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喜得镇平行对照的方法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35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68.57%,对照组为51.52%;对于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方面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在改善症状方面及血液流变学方面显著优于喜得镇(P<0.05或P<0.01)。同时,进行了相应的动物实验,参麻益智胶囊可以改善实验动物的学习记忆功能,表现在:能够缩短正常小鼠在Morris水迷宫中寻找平台的时间,提高实验小鼠正常学习记忆的功能;改善M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所致记忆获得障碍模型小鼠的记忆功能;改善脑缺氧剂亚硝酸钠所致记忆巩固障碍模型小鼠的记忆功能。

相关论著:

[1]赵琰,周文泉,涂人顺,等.仙龙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血液循环状况的影响[J].1999,15(5):42-44.

[2]赵琰,周文泉,涂人顺,等.仙龙胶囊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6):24-27.

[3]赵琰,周文泉,涂人顺,等.仙龙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平衡能力和脑电地形图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药理,2001,12(1):6-8.

[4]罗增刚,周文泉,高普,等.参麻益智胶囊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01,42(8):470-473.

[5]罗增刚,周文泉,段有金.参麻益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2):84-85.

[6]罗增刚.参麻益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及其对记忆行为学和脑内皮细胞、海马神经细胞的影响[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4.

[7]罗增刚,周文泉,李瑞午,等.参麻益智胶囊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动态变化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3):69-72.

(整理:韦云 审阅:张晋)

9.加味牵正汤(阎润茗经验方)
来源:

《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组成:

白附子10g、僵蚕10g、全蝎3g、防风10g、桂枝6g、当归10g、赤芍12g、钩藤12g、菊花12g、白芷3g。

功用:

温经散寒,祛风通络,活血正。

方解:

面瘫,中医学也称为“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病因多为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客于面部经络,使经气阻滞,肌肉纵缓不收,而致面瘫。方中白附子、僵蚕、全蝎,温经散寒、祛风通络;防风、桂枝,加强祛风解表、温经通阳的作用;当归、赤芍、钩藤,活血通络。白芷为阳明引经药,可以上达于头面。药渣布包温敷于患侧耳后翳风穴处,宣通血脉,入络直达病所。白附子偏于温燥,当归、桂枝性温,适用于风寒客邪。如因风热所致则减此3味药,加丹参活血化瘀,黄芩、白茅根清热凉血通络。如久病体虚加杜仲、川断、菟丝子强身补肾以祛邪。

用法:

每日1剂,布包煎。头煎、二煎药液合并约600ml,分3次饭后1小时温服。将布包药渣热敷于患侧耳后翳风穴处10~15分钟,日1~2次。

主治:

面瘫(风寒入络)。症见:一侧面部口眼歪斜,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滞留于患者侧齿颊间,不能做蹙额、皱眉,可伴有病侧舌前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症。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加味牵正汤主治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风寒入络,经络阻滞,面部肌肉纵缓不收而致口眼歪斜。上述处方,制成院内制剂“加味牵正片”,治疗本病疗效显著,30多年来,一直是面瘫患者的良药。

加减化裁:

如因风热所致之面瘫,减白附子、桂枝、白芍,加丹参10g、黄芩10g、白茅根15g;如病程在2个月以上者,加杜仲12g、川断10g、菟丝子10g。

验案举要:

刘某,男,37岁。右侧口眼歪斜1周。患者1周前汗出后遇风寒,而致右侧面部拘急不适,逐渐出现右眼闭合不全,流泪,进食时右颊内食物滞留,漱口漏水,右侧额纹消失,右眼闭合时眼裂3毫米,耸鼻差,鼻唇沟变浅,鼓腮漏气,示齿时口角左歪,人中沟左偏。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患者汗出腠理疏松,不慎汗出当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致使面部经脉阻滞不通,筋脉失养,右侧面部弛缓不收,口眼歪斜。西医诊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诊断:面瘫(风寒入络)。治疗以疏风祛寒,温经通络正。予方药:加味牵正汤。用法:每日1剂,布包煎。头煎、二煎药液合并约600ml,分3次饭后1小时温服。将布包药渣热敷于患侧耳后翳风穴处10~15分钟,日1~2次。共服药12剂,右眼闭合正常,双侧额纹和鼻唇沟对称,漱口不漏水,颊内无存食,人中沟正,右侧面瘫痊愈。

注意事项:

服用本方忌辛辣肥甘厚味之品。

(整理:陆永辉 审阅:阎润茗)

10.癫痫促效方(余瀛鳌经验方)
来源:

古方白金丸加味方。

组成:

生牡蛎30g(先煎)、生龙齿24g(先煎)、白矾2.5g(先煎)、郁金10g、杏仁10g、桃仁10g、胆南星6g、法半夏6g、丹参15g、鸡血藤15g。

功用:

潜镇止痫、化痰通络。

方解:

白金丸最早见于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书中言此方:“治癫狂因忧郁而得,痰涎阻塞包络心窍者:白矾三两,川郁金七两。二药共为末,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温汤下。”该方立方法度严谨、药简力专,故为历代中医古籍转引和应用较多。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新增马氏试验秘方》,主治痰阻心窍诱发之癫痫发狂。此方具有祛痰止痫、行气活血、疏肝解郁之效。方中白矾能化顽痰,郁金开郁散结,合制为丸,则痰去窍开,神清病愈。此外,余老师认为,白金丸药物用量比例是有讲究的,通过几十年临证探索和体会,他认为郁金和白矾比例应按4∶1,更合适一些。同时,强调白矾一定要先煎,这样可以去其火气而增强治效(曾有一患者因白矾未先煎,服后全身燥热难耐,寒冬时节欲单衣立于户外方得爽快,后改为先煎后此反应即消失)。加味药中,生牡蛎平肝潜阳、重镇宁神,生龙齿镇惊安神、宁心潜阳;杏仁降气化痰,半夏燥湿化痰,胆南星清火化痰镇惊,抗惊厥,兼治头风;桃仁、丹参、鸡血藤活血通络化瘀。

主治:

癫痫,或继发性癫痫。症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口中怪叫,喉中痰鸣,或猝然失神,双目凝滞,眼前冒花,不知所云,移时苏醒,醒后如常,舌正常或苔腻,脉沉弦或沉数。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本方可作为癫痫或继发性癫痫基础方。余老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本病所谓风邪与肝风均不是主要病因病机。发病主要与脑肝脾有关,病机为脾虚酿痰,肝气郁积而化阳上亢,夹痰上冲脑窍,脑络瘀阻,神机失用;病性实证多于虚证,虚实夹杂者亦存在实多于虚;热证多于寒证,寒热错杂者亦存在热多于寒。病理要素以痰、瘀为主。针对如上病机,余老师认为,临床中可暂不分缓急标本,概以调理肝脾为主,针对主要病理要素,直捣病邪巢穴,祛邪方能安正。治疗原则当遵泻实补虚,泻多于补;调和阴阳,潜多于滋。因此拟定:潜镇止痫、化痰通络为主治法。此外,余老师对原发性癫痫注重开窍、醒神、宁心。对继发性癫痫注重治疗针对病因。

因方中金石之药较多,不宜在体内久留,故有时需加入少量大黄(3~5g)以导泻浊毒;若患者因脑部外伤致病者,宜选择加用赤芍12g、白芍12g、土鳖虫6g、生蒲黄10g、红花10g、川芎15g、当归12g等活络散瘀;若抽搐较甚者,可加钩藤10g、僵蚕6~9g、地龙10g止痉;若痰浊较甚,头目不清、困倦酸重、胸闷、呕恶者,可酌加川贝母6g、浙贝母6g、竹茹10g、石菖蒲10g、远志10g、陈皮6g,以增强降气化痰开窍;若心气虚损,心悸不安,夜寐不宁,可酌加太子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炒酸枣仁20g,益气养阴宁神;伴有发作后或平时头晕头痛者,可酌加秦艽10g、白芷10g、川芎15g等;对发作前有幻听、幻视者,可加珍珠母30g(先煎)潜镇安神。如在急性期,癫痫发作频繁,则宜暂用汤剂控制,另加琥珀末1.5~3g分冲,可增强疗效。

验案举要:

患者,男,15岁。2013年7月24日初诊。癫痫频繁发作半年余。患者无癫痫病家族史。患者12岁时头部受伤后引发癫痫,服用西药(未详)控制而未发。2013年年初再次发作,西药治疗无效,北京某医院检查脑电图:右额慢波。诊断:部分性癫痫。实验室检查发现:肝肾功能不全,B超示:右肝损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氨酶(GPT)117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9U/L。近半年来,最多一次中午曾发作3次。大发作时周身抽搐,牙关紧闭,咳吐白沫,尤其在刚睡醒时易发作,发作停止后头痛剧烈。神志半昏迷,发作约2分钟。嘱其停用西药。刻诊:脉沉弦,舌苔薄微腻。治疗以潜镇止痫,通络化痰。予方药:癫痫促效方加减。生牡蛎30g(先煎),生龙齿24g(先煎),白矾2.5g(先煎),郁金10g,杏仁10g,桃仁10g,鸡血藤15g,丹参15g,赤芍10g,生白芍10g,竹茹10g,胆南星6g,僵蚕6g,柴胡10g,当归10g。24剂,水煎服。2013年8月14日二诊:服药后癫痫大发作仅1次,发作前眼前发花,此次发作后意识恢复明显较以前加快。上方去赤芍、生白芍,加远志10g,石菖蒲10g,鸡骨草30g,琥珀粉1.5g(分冲)。24剂,水煎服。以上方加减服用至2014年1月22日,期间未有大发作,小发作次数亦明显控制,5个月内仅发作3次。现发作时仅有眼前发花,持续1.5分钟左右,且意识清楚,发作后头痛缓解或伴有头晕。GPT 71U/L,ALT正常,肝功能亦已有部分恢复。上方加秦艽10g、白芷10g兼治头痛头晕,改汤为丸,嘱其坚持服药半年以上,以资巩固。

相关论著:

李鸿涛,李哲.余瀛鳌潜镇止痫、化痰通络治癫痫经验[N].中国中医药报,2014.

(整理:李鸿涛、李哲 审阅:余瀛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