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教育与体验

感官的刺激与体验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养育孩子,就这么简单》一书中写道:“孩子从环境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是透过感官接触,包括碰触、尝、嗅、看等,这些信息对他们的意义,主要是通过情感上的回应体现出来的。通过全面的感官摄入以及自由的探索行动,孩子们对生活下了定义,他们就是这样来学习的。”

孩子在出生之后,需要认识周围的世界。周围的世界中,有颜色、有形状、有大小、有重量、有味道、有温度……那么孩子如何认识这些事物呢?最有效的就是借助感官来体验。颜色用眼睛看,声音用耳朵听,味道用嘴巴尝,气味用鼻子闻。用不同的感官来探索世界,来认识世界。

在游戏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入感官刺激的环节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游戏是孩子发自意志的自主行动,并以自己的情感想象呈现出鲜活的游戏主题,大人不必为游戏制定主题,而孩子在重复节奏的玩耍与模仿中,储存了完整的图像思考。

在这样一种激活和发展感官的体验中,人们通过物理、机械、地理、气象条件和生物圈的“外在本质”来了解、观察和识别物质和感官存在的“内在本质”,通过愉快地玩耍,人们的感官被重新激活,人们重新感知自己的身体、感觉、思想,以及与自然的联结。

天空的云卷云舒,稻田的风过禾动,大自然的时时刻刻所蕴含的变化、韵律、节奏,都是感官体验最好的场景。

感官教育也是玛利亚·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中最重要、最有特色的部分。玛利亚·蒙台梭利设计了一些专业系统的教具来辅助感官教育和体验,她认为,感官教育以系统的感官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

感官体验常聚焦于如何把觉知和体验带给孩子,从而帮助孩子实现更加全面整体、更加活力平衡的身心发展。


触觉体验

触觉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第一个被激活的感官体验,因为大部分自然分娩的孩子是通过产道的挤压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他们所获得的是最深刻的触觉体验。

触觉基本上是所有生命体都存在的一种感觉,它有非常重要的功能。首先是自我边界感,也称“位置觉”。其次是知觉,知觉维持着生命的活跃与清醒,知觉被抑制的时候生命也在休息。知觉也是认知世界,把自我与外部连接起来的桥梁。

婴儿最先成熟的是触觉感官,良好的触觉感知体验可以很好地刺激知觉的发展,也带动大脑功能、智力、情绪的发展。对孩子来说,皮肤知觉越成熟,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越完善。触觉刺激饱满的孩子,视觉、听觉的成长也会更加明显。

婴儿时期,到处抓、到处摸会帮助他们获得很多触觉的体验。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信息,正是通过触摸来获得各种内在经验的。

天然材质的物品对孩子触觉的发展有很好的帮助,无论是天然材质的衣服还是天然材质的玩具都是好的,人工合成的材料则单调而缺乏生命力。每一块木头触摸起来的质感都是不一样的,而金属和塑料制品千篇一律,摸起来也会让人觉得冰冷缺乏温度。

玩沙、玩土、玩水也会给孩子的触觉发展带来帮助。

教育心理学家李子勋在《早教的秘密》中提到触觉是知觉的基础,是需要发展也是最容易被父母忽视的,触觉的信号在大脑里是弥散存在的,并没有特定的区域,它的主要作用是激活脑细胞、唤醒生命意识,人类成年后这些细胞会发挥信息处理、综合分析的功能,直接与人的意识结构有关。触觉发展是孩子知觉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发展可以延续很长一段时间。


嗅觉体验

嗅觉是孩子出生后最先开始迅猛发展的。很多新生儿用嗅觉去识别环境、识别母亲。嗅觉是孩子探索环境最重要的手段。

气味与记忆有着强烈的联系,气味可以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儿时最幸福的记忆,这就是为什么傍晚生火做饭的炊烟味能给人以家的安全感。

孩子从小在充满大自然气息的房子里长大,他的嗅觉会非常灵敏。

早期刺激孩子嗅觉的时候不要太苛求严谨,简单的做法就是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不刻意做什么,孩子能接触什么就是什么;或者,我们也可以寻找大自然中有生命的材质,带到家中让孩子体验。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大自然中丰富的元素,它们提供了多维的天然味道,给予人心灵与身体的滋养。

自然的芬芳会给人带来愉悦感:十月桂花沁人心脾的香,一场雨过后泥土的芬芳,一杯绿茶清新的香。这些都是令人难忘的嗅觉体验。

教育心理学家李子勋在《早教的秘密》中写道:“对知觉的能力来说,也许有的孩子先天就是一口缸,有的孩子先天是一只桶,刺激的目的是让他们向各自的容器注满水,不同水平的儿童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知觉的饱满。”

儿童的知觉发展有一个原则,就是在合适的时间给予足够的刺激,发展就可以快速饱满。父母或许需要努力保持孩子的知觉系统,不要让它成熟得过早,而使孩子失去了生命自在的喜悦。


味觉体验

味道与味觉是密不可分的,天然食物的味道将会成为孩子生命中深刻的记忆。有些文化会把食物当作疗愈身心的药材。天然的食物具有复杂的口味与丰富的营养,这也为孩子享受生命建立良好的基础。

吃新鲜食物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让舌头习惯于品尝原汁原味的“生命力”。

1岁的时候,婴儿的味觉已经发展到一个高峰,很多味道被孩子识别并记忆在身体中,他的味觉体验也慢慢饱满。孩子都是天生的美食家,只要你在合适的时间给予他足够的味觉刺激,成年后他会对很多食物感兴趣并能体会得津津有味。

味觉和嗅觉密切相关,味觉是我们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以他独特的方式分辨不同的味道。我们对食物的喜好往往来自早期的味觉记忆,因此像培养嗅觉一样,我们应该让孩子尽量品尝食物原始的味道,并在儿童期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味觉体验。

在玩耍中,加入可以体验味觉刺激的环节。比如书中提到的品尝自己压榨的石榴汁,时不时地舔一舔甜蜜的麦芽糖,感受炒红果甜中包裹的酸,等等。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玩耍方式,也是真实的生活场景。孩子被食物与爱滋养,同时也体验了丰富的味觉元素。


视觉体验

在所有感知觉信息输入中,视觉信息输入占75%以上。那么,什么最影响人的内在视觉能力呢?当然还是在视觉发展初期,一个婴儿到底能接触多少视觉刺激。李子勋在他的书中写道:“大自然的形态与色彩是丰富多彩的,假定生命是自然的,那么大自然的多种视觉模型孩子先天就有,关键是在视觉发展的初期是否接触,是否被唤醒。”想要为孩子奠定了解物质世界的稳固基础,感官摄入的影像就必须是自然、简单、清楚而真实的。而大自然就是个完美的典范,具有所有的这些特质。

四季之美,各有各的颜色,春的嫩绿、夏的绚丽、秋的灿烂、冬的素雅;景色之美,各有各的形态,山的俊秀与水的蜿蜒,一朵花儿的绽放与一棵小草的傲立……这些,都是滋养视觉感官的元素。


听觉体验

儿童的听觉能力发展得要晚一些,由于听神经末梢缺少髓鞘包裹,儿童听觉反应非常敏感。人类的听觉只能听取大自然的音律中很小的一部分,对高频与低频声我们都听而不闻。儿童的耳膜薄一些,对于高频音的感应要比成人好一些。

听也是有记忆的,儿童早年如果受到饱满的音律刺激,成年后对音律的敏感性也很高。建议孩子在2岁以前多到大自然中去聆听,以唤醒音感。

不要让孩子始终处在人类产生的声音环境中,声音对人的身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城市噪声、音质不好的玩具里放出来的音乐,对孩子的听力会造成损伤,噪声会破坏耳内组织中的微小细胞,从而降低听觉上的敏锐度。

所以,我们给予孩子的声音刺激环境也应是自然的、温和的,尽量让大自然来当向导,让孩子感受天然的声音。大自然中,有流水的声音、鸟儿歌唱的声音、脚踩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微风轻拂草坪的声音;家庭生活中,有扫地的声音、切菜的声音、哼唱的声音,等等。

孩子小时候受到自然音律饱满的刺激,听力的细微分辨力会增强。大自然的声音恰好是丰富而温和的,能给予孩子有能量且安全的刺激。任何孩子都有一块内心的沃土,也天生地亲近自然,我们要做的是去保护和唤醒孩子天生的感知能力。

本书中,有时候一个游戏同时包含了多个感官的体验,比如“水果画”,是用从水果中提取的颜色去创作一幅画,其中有视觉的体验,孩子可以观察不同水果的颜色;有味觉的体验,孩子可以尝到水果的味道,感受酸与甜;有嗅觉的体验,孩子可以闻到水果飘香,每一种都是自然、清新且独特的;有触觉的体验,孩子需要把颜色从水果中提取出来,需要用手或者工具去操作、使其变形,这时他可以感知并触到植物果实的变化;有听觉的体验,孩子在玻璃的容器中捣出“颜料”,叮叮咚咚的声音,以及食物变形时发出的嘶嘶声,这些微小的声音,都会进入孩子的听觉系统,化成一种体验。

当然,玩耍过程中父母也可以配合氛围,发出温馨而不打扰的声音甚至播放音乐。原则是尽量给孩子还原客观自然的玩耍场景。

所以,这多维的感官体验是立体的、全面的。孩子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认识和看待一件事物。这也会无意间打通孩子的通感感受系统。这样,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对美的认知是可以超越触、嗅、味、视、听的单维度感官限制的。这样全面的通感游戏,可以使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上升一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