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纲带目,倡建“病机十三条”的主要内容

从宏观整体层面上,根据病机要素的不同特性及相应临床表现,结合病位、病性、病势,周仲瑛教授倡建“病机十三条”,具体包括:①风病善变;②寒多阴伏;③火热急速(温暑同类);④湿性缠绵;⑤燥胜伤津;⑥郁病多杂(气病多郁);⑦瘀病多歧(血病多瘀);⑧痰病多怪;⑨水饮同源;⑩虚多久病;img毒多难痼;img疫为疠气;img多因复合(复合病机及兼夹病机,包括:风火相扇、湿热郁蒸、瘀热相搏、痰瘀互结、燥湿相兼、虚实相因、寒热错杂等),高度凝练和概括了常见病机要素的致病特点,并提出“据此病机十三条,可以灵活组合成中医病机辨证网络,显示其因果交叉复合关系,使病机辨证从源头上得到活化,体现证是病机单元交叉组合的客观现象,病机单元是证的基本要素”。

在此基础上,周仲瑛教授提出构建病机辨证新体系的总体思路是:“以病理因素为纲领,脏腑理论为基础,病机证素为条目,症状体征为依据,病性病位为核心,病势演变测转化,多元辨证为内涵,活化辨证谋创新,提示治则为目的,真正体现辨证论治的灵魂”。这其中,以病理因素为纲、脏腑理论为基础,实际上寓有邪正虚实为中医病机理论的核心内涵(另文解读)。

笔者认为,这种以病机要素为单元,以病机证素为条目,构建辨证论治新体系,从病机层次解析中医学辨证过程,符合中医学临床辨证思维认识过程。既能反映病情的复杂多样性、个体性和辨证的灵活性,又可执简驭繁,以免陷于僵化的固定分型,似可解决中医学理论研究与临床严重脱节的问题,对提高现代临床诊治水平,充实和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