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识月经病中西医辨治
- 董晓英
- 9331字
- 2021-03-26 06:24:19
治疗篇
一、青春期痛经
医案一:花季少女的月经“恐惧症”
丽丽是一名医学院校的七年制学生,勤奋好强让她在大学也是成绩优秀的佼佼者,可是让她最不开心的事情就是来月经。从初潮之后不久,不知什么原因就出现了痛经,每次都会又吐又拉,甚至还有过虚脱症状。高中三年一直依靠止痛药缓解症状,到大学后症状似乎又有加重,这成了她每个月最恐惧的一件事。
丽丽,19岁,学生。
初诊:2010年6月3日。
主诉:主因痛经近3年,日渐加重就诊。
现病史:患者13岁初潮,月经周期不规律,痛经时有发生,3年前月经渐规律,但痛经日渐加重,再加上学习紧张及考试压力,每次需服用芬必得等止痛药方有所减轻,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月经情况:现月经周期30~35天,经期5~6天,经量偏多、有血块、色暗红,经前及经期痛剧,下腹部胀痛,痛连腰部及肛门,甚则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时有冷汗,曾经昏倒,待到经量多时痛减。末次月经(LMP)5月12日。食纳可,二便调。
舌脉:舌质淡红,尖部有芒刺,苔白腻根部略黄,脉沉弦。
中医诊断:痛经。
辨证:肾气不足,冲任虚寒。
处方:川续断12g,桑寄生15g,当归15g,桂枝10g,川芎6g,肉桂6g,小茴香3g,延胡索10g,艾叶10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生姜2片,砂仁5g。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医嘱:调畅情志,调节饮食,注意经期卫生。
二诊(6月10日):服药1周后月经来潮,经量有所减少,痛经较前有所减轻,仍腰酸,小腹部胀痛,头晕目眩。现月经已经干净,因患者煎药困难,月经后服用人参养荣丸和杞菊地黄丸两种中成药。月经前1周服汤药,上方加减。经过两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痛经较前明显改善。现经量正常,色偏黑,有少量小碎血块,下腹部轻度疼痛,可以忍受,余无不适。
舌脉: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细。
因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患者停止继续治疗。半年后因时有加重,又服用汤药及成药数月而缓解。
医案解读
丽丽的痛经是怎么回事
丽丽的痛经属于原发性痛经,这类痛经往往从月经初潮开始出现,但是月经尚不规律时疼痛往往不著,等到月经规律时疼痛则更加明显。因为月经规律就意味着有正常的排卵,也就是待丽丽有了正常的排卵之后痛经便开始逐渐加重。中医学认为,丽丽痛经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未充。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元阴元阳之根,肾虚无力推动气血而致肾虚血瘀,故月经量多,有血块;疼痛伴随出现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是因为肾虚而冲任不足、虚寒之气上冲、夹胃气上逆而致。
原发性痛经西医如何治疗
原发性痛经西医一般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甲氯芬那酸等口服进行治疗。这些药物副作用比较明显,以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最重要的是,这些药物并不能从根本上缓解和治疗痛经,如果不服药就会疼痛如常,服药日久有的还存在一些耐受现象。
丽丽的病治疗思路是什么
根据月经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经前期,也就是月经来潮之前,给予养血温经、理气散寒之品,防微杜渐治其标;经后期,也就是卵泡期和排卵期给予补肝肾、养气血之法,调节冲任气血,改善痛经之外的其他症状治其本;待到下次经前再次使用养血温经、理气散寒之品,这样效果会明显。
痛经是一种周期性发作性疾病,治疗效果不会一蹴而就,有效后应该进一步巩固,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在此基础上,配合艾灸和食疗效果更佳。治疗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调畅情志,改善心浮气躁及焦虑紧张情绪,会对治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什么月经来潮前服用汤药效果更佳
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中医妇科学认为,应以肾的阴阳消长转化为依据,调节月经周期中阴阳气血的动态平衡。整个月经周期分为月经期、经后期、经间期和经前期4个阶段。其中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月经来潮,这既是月经的结束,又是新周期的开始。对于痛经患者而言,子宫内膜往往剥脱不畅,因此子宫内膜能够顺利剥脱至关重要。经后期和经间期的重点在于追本溯源,有针对性地治疗痛经发生的原因。就丽丽的痛经而言,采用的是补肾固冲、温经散寒之法,后因不能坚持服中药,而改用人参养荣丸和杞菊地黄丸替代。经前期因为月经将至,为阴阳俱盛之时。这个时期,西医学认为子宫内膜已达到一定厚度并不断坚固,处于分泌中、晚期。痛经患者,此时是为行经做好充分准备的关键时期,也是改善痛经症状的关键时期。在经血满盈尚未溢出之际,治以因势利导,配合活血调经之品,如当归、川芎、生蒲黄、五灵脂活血通经;同时辅以补肾养血助肾阳之品,以维持并提高阳气功能,如川续断、桑寄生、肉桂、桂枝等。另外可加入疏肝理气之品,以适应月经前的生理要求,保证月经期的顺利转化和经血的排出。痛经症状的显著改善,能增强患者的信心,可见周期性治疗在痛经治疗中是必不可少的。
医案二:贪吃凉食的后果
小静从小身体就好,吃嘛嘛香,尤其爱吃冰激凌和麻辣烫,因为管不住嘴,来月经时也不节制。去年考上“一本”高校,没有了父母的监督,吃上就更加地放肆,结果“大一”还没读完就出现问题了。每次快来月经时就开始肚子疼,而且程度日渐加重,很少生病的小静感受到了病痛的滋味。她到医院就诊,诊断为痛经。
小静,18岁,学生。
初诊:2012年3月13日。
主诉:经期少腹疼痛3年余。
现病史:患者12岁初潮,后因为贪凉饮冷,即使经期也不注意节制。3年前,1次经水未净而被雨淋后,月经来时疼痛加重。当时未曾注意,后病情逐渐加重。
月经情况:月经周期28天,经期2天,经量较前略少,色淡,有块,痛时饮热水或温热外敷疼痛可以缓解,伴小腹冷痛,腰部困重疼痛,周身乏力,白带量多,四肢怕冷。LMP 2012年2月27日。现月经第16天(M16)。
舌脉:舌质略淡而胖,苔薄白,脉沉而紧。
中医诊断:痛经。
辨证:寒凝血瘀。
处方:当归15g,川芎6g,肉桂6g,小茴香10g,延胡索10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桂枝10g,菟丝子20g,巴戟天6g,炒白术12g,党参10g,干姜10g。14剂,水煎服,每日两次。
医嘱:禁寒凉食品,注意保暖。
二诊(3月27日):服上方后12天月经来潮,痛经较前明显减轻,经量有所增加,血块减少,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小腹部怕冷和腰痛已除。患者非常高兴。
舌脉:舌质略淡而胖,苔薄白,脉弦滑较前有力。
上方加减进行治疗,连续两次月经痛经均明显改善,后改为经前5天服药1周,配合艾灸气海、关元、三阴交穴,继续治疗两个月,随访1年,痛经未再发生。
医案解读
小静痛经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小静正处于月经来潮初期,《黄帝内经》有言:“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于少阴。”小静正是天癸刚至、肾气未充的体质。月经刚刚规律,又因为受寒导致肾气愈虚,温煦失职,阴寒内盛引起痛经。一方面外感寒邪,不注意经期的保暖,而且还在经期冒雨涉水;另一方面寒邪直中,贪凉饮冷损伤脾胃,中焦虚寒使气血生化不足,虚寒影响冲任气血,寒主凝滞,使气血阻滞胞脉。月经来潮期间,血聚冲任,气血瘀滞更甚,故每逢行经期间出现不通则痛的疼痛。正如《妇人大全良方》所言,“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宫冲任”而致。血为寒凝则血量减少,并夹有血块;阳气不达,卫外不固则四肢怕冷,阳气不化;寒湿盛于下焦则腰酸困重,白带量多。
小静的病治疗思路是什么
本病的治疗采用补肾助阳、暖宫止痛的方法,以少腹逐瘀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少腹逐瘀汤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功效。方中小茴香、肉桂、干姜味辛而性温热,入肝、肾而归脾,理气活血,温通血脉;当归、赤芍入肝,行瘀活血;蒲黄、五灵脂、川芎、延胡索、没药入肝,活血理气,使气行则血行,故能止痛。另加入巴戟天、菟丝子补肾助阳,党参、白术健脾助中焦之气,改善虚寒之证。最终使寒得温则行,通则不痛,瘀滞的血块得以畅快而下,痛经得到有效治疗。西医学证实,功能性痛经与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升高,导致子宫平滑肌过度收缩,子宫肌层局部缺血有关。方中肉桂能够扩张血管,促进微循环,改善子宫肌层供血;川芎、延胡索有很强的镇痛作用,能从根本上改善痛经的发病因素,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这类痛经为什么在经前期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痛经是一种伴随月经周期性发作性疾病。《黄帝内经》指出:“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过之则失时也。”这里指的是治疗疟疾类疾病,因为疟疾也属于周期性发作性疾病,故痛经的治疗也不例外。治疗痛经一定要把握时机,通常排卵之后、月经来潮之前进行治疗,能够温肾助阳,活血调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育龄期痛经
医案一:痛经为什么子宫越来越大
白女士因为意外怀孕,到医院做了1次人工流产术。因为是无痛人流,手术倒没有感到太多的不适,但流产后却添了一个新毛病,就是只要月经一来,肚子就疼得不行,而且每次逐渐加重。为此,白女士每到经期就红糖水和暖宝宝不离手,但效果有限。半年多过去了,1次单位体检,一做B超发现,子宫变大了。到了医院一检查,被诊断为子宫腺肌症。
白女士,39岁,职员,已婚,已育。
初诊:2013年1月21日。
主诉:主因痛经两年余就诊。
现病史:患者12岁初潮,既往无明显痛经,两年前人流后出现痛经,且日渐加重,经前乳房痛,白带正常。平素腰酸,腰及少腹冷痛,时而疲倦乏力,心悸气短。LMP 1月20日,今日月经第二天。食纳可,二便调,入睡有时困难。
月经情况:月经周期规律,24~26天一行,带经3~5天,月经量偏多,有血块,现痛经较重,月经前半期痛甚,以腰骶骨及小腹坠痛为主,得温则舒。
实验室检查:B超(M10):子宫大小5.6cm×6.7cm×7.8cm,前壁有一个4.5cm×3.7cm×3.2cm大小的腺肌瘤,内膜0.8cm,双附件正常,提示子宫腺肌症。
舌脉:舌质暗淡、边有齿痕、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
中医诊断:痛经。
西医诊断:子宫腺肌症。
辨证:气血不足,痰瘀互结。
处方:小茴香6g,炮姜6g,肉桂5g(后下),当归10g,制乳香6g,制没药6g,延胡索30g,首乌藤30g,川续断12g,狗脊15g,赤芍10g,炙五灵脂10g,炒蒲黄10g(包煎),炒白芍15g,炙甘草10g 。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医嘱:查血CA125,进一步明确诊断。
二诊(1月28日):服药7剂后,自感气色好转。本次痛经较前减轻,月经量中等,血块明显减少,小腹及腰部冷痛减轻,现月经已净,睡眠改善,仍时感疲倦乏力,腰骶部酸痛。
舌脉:舌质暗淡、边有齿痕、有瘀斑,苔薄白,脉沉细无力、尺脉尤甚。
处方:生牡蛎30g,夏枯草15g,炙鳖甲15g(先煎)12g,党参12g,当归10g,赤芍10g,白芍10g,小茴香6g,肉桂5g(后下),桑寄生15g,川续断12g,杜仲10g,莪术10g,益母草10g,炙五灵脂10g,炒蒲黄10g(包煎),三七粉3g(冲)。14剂,水煎服,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三诊(2月18日):服上方半月余,月经尚未来潮,近日自感偶有乳房胀痛,时而下腹坠,腰酸腰痛。实验室检查:CA125 52U/mL。
舌脉:舌质暗淡、有少许瘀斑,苔薄白,脉弦细略滑。
处方:桂枝10g,茯苓20g,桃红10g,莪术6g,炙乳香6g,制没药10g,小茴香10g,炮姜6g,延胡索10g,炙五灵脂15g,生蒲黄10g(包煎),桑寄生12g,川续断12g,川牛膝15g,炙黄芪30g,炒白术15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四诊(2013年3月4日):服上方两天后月经来潮。LMP 2月21日,周期30天,经期6天,量较前减少,无明显血块,经行腹痛大减,不影响正常工作,经后腹已经不痛。怕冷减轻、疲倦乏力及腰酸腰痛较前明显减轻,食纳可,二便调,睡眠佳。
舌脉:舌质暗红、瘀斑不著,苔薄白,脉弦细略滑。
处方:桂枝10g,茯苓20g,桃仁10g,丹参20g,莪术6g,生牡蛎30g,夏枯草12g,桑寄生12g,川续断12g,仙灵脾12g,赤芍12g,白芍12g,紫石英12g(先煎),女贞子12g,炙黄芪30g,炒白术15g,炙甘草10g。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经过3个月经周期治疗后,痛经明显改善。
实验室检查:5月27日复查B超:子宫大小5.6cm× 5.7cm×6.8cm,子宫腺肌瘤3.6cm×2.0cm×3.0cm,内膜0.8cm,双附件正常,提示子宫腺肌症、子宫肌腺瘤。与之前超声检查对比,子宫腺肌瘤较前缩小。
医案解读
白女士痛经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该患者因人工流产后出现痛经,且呈渐进性加重,B超提示子宫肌腺症、子宫肌腺瘤,肿瘤标志物CA125提示升高,临床符合子宫腺肌症的诊断。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为妇科常见病。通俗地讲,就是子宫内膜长在了不该长的地方,使得它不能每个月剥脱出血。血液不能排出体外而淤积在子宫肌层,从而使子宫变得越来越大。
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近些年呈逐渐年轻化趋势。这可能与剖宫产、人工流产等手术的增多有关。子宫肌腺症的典型特点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1周出现,经期结束则痛经缓解。这是因为,经期时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充血、肿胀及出血,增加了子宫肌层血管的血量,使坚厚的子宫肌层扩张,引起严重痛经。本病西医治疗手段较多,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通常采用手术和药物等综合性治疗方案。
白女士的病西医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一是针对疼痛,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因为不能去除病灶,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临近绝经期患者或临时性治疗。二是注射可以使体内激素水平达到绝经状态造成假绝经的药物,又称“药物性卵巢切除”或“药物性垂体切除”。这种方法对于生育期女性尤其不适用。三是采用局部激素释放法,主要通过曼月乐环,以引起子宫内膜暂时性萎缩,抑制其增长,从而控制月经流量,缩短出血天数,达到止痛目的。但这种方法会引起全身不适,可导致月经周期不规律等。
手术治疗: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子宫切除术。这种方法虽然可以去除病灶,但没有子宫,便丧失了生育能力,只适于无生育要求、病变广泛、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二是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这种方法只能针对形成腺肌瘤及有生育要求或年轻的患者,如果子宫均匀增大也不适用。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可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方案之一。
白女士的病中医如何辨证
白女士是因人工流产而导致的痛经。中医学认为是由于金刃所伤,导致局部血瘀;加上流产后血室正开,寒邪乘虚而入,客于胞宫,故少腹冷痛,得温则舒;寒与血结而致瘀,搏结于内,阻滞脉络。经血淤积于内,无法顺利排出而致痛经,且逐渐加重。瘀血阻滞于子宫肌层越来越多而不能排出,则子宫逐渐增大。久病多虚,故倦怠乏力及腰酸,因此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痰瘀互结证。
白女士的病中医如何治疗
子宫腺肌症中医辨证以血瘀为主。本例患者治疗血瘀遵《黄帝内经》“结者散之”“血实者决之”的原则,采取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消癥为主,并贯穿于治疗始终。方中生牡蛎、夏枯草活血化瘀消癥;桃仁、莪术、乳香、没药活血破血逐瘀。张锡纯认为:“莪术为化瘀血之要药,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诸药合用,紧抓“祛瘀消癥”这一治疗原则。攻瘀不忘扶正,养正以除积聚。清代医家王清任认为:“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力,必停留而瘀。”因此方用黄芪、党参、仙灵脾益气温肾助阳,推动血液运行,消除瘀积,调节内分泌,增强免疫力,使“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本案采用中医药治疗,通过活血化瘀,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以控制病灶的扩大,消除疼痛,减少月经出血量等,既无副作用,又不影响卵巢功能,且可改善腰酸腰痛及疲倦乏力等症状。
医案二:频繁流产造成的伤痛不只是感情上的还有身体上的
杨女士在一家影视公司工作。相貌姣好、身材纤细的她受到众多男性的青睐。杨女士性格温顺随和,工作不久就与一位男士同居,之后意外怀孕。行流产术后仍不节制房事,也不采取避孕措施,结果第二个月再次怀孕,紧接着再次流产。后与男友分手。为了尽快愈合感情的创伤,她不久又结识了新的男友,很快又怀孕,接着又流产,后与新男友分手。不到半年时间,3次流产,不仅在感情上给杨女士造成巨大创伤,在身体上也给她造成了很大伤痛。本身就身体柔弱的她开始低烧,在家休了1个月的病假。之后月经来潮便开始痛经,而且每次经期快结束时腰痛如折,只能卧床休息,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西医检查,诊断为子宫内膜炎。
杨女士,26岁,公司职员。
初诊:2014年3月27日。
主诉:因反复流产周身不适伴痛经数月就诊。
现病史:月经规律,半年内流产3次。每次均行清宫术,术后未加调养,出现疲倦乏力、腰酸腰痛、动则汗出、时而盗汗等症状。第3次流产后月经延期1个月。之后每逢月经来潮后期即出现下腹部疼痛,伴周身乏力,精神欠佳,食欲较差,大便2~3天一行,时不成形。
月经情况:月经周期28~30天,经期5~7天,经量较多,月经期或月经后期下腹部隐隐作痛,喜揉喜按,经色淡红,时有膜样组织排出。
B超提示子宫内膜炎、盆腔积液。
舌脉:舌质偏淡,苔少,脉细无力。LMP:2014年3月22日,现月经第6天。
辨证:气血不足,寒凝胞宫。
处方:生地黄20g,熟地黄20g,地骨皮15g,生黄芪20g,党参12g,炒白术12g,阿胶10g,桑寄生15g,川续断12g,丹参12g,肉桂6g,炮姜10g,山楂10g,陈皮10g。14剂,水煎服,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医嘱:调畅情志,注意休息,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避孕。
二诊(2014年4月11日):服上方两周后,自感疲倦乏力有所减轻,自汗盗汗明显改善,腰酸腰痛减轻,时而下腹部酸痛,白带色白、量中、无味,食欲改善,大便时不成形。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无力。因值经前期,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2g,生黄芪20g,小茴香10g,当归12g,川芎6g,桂枝10g,阿胶珠10g,丹皮10g,炮姜10g,山楂10g。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药后1周,月经来潮,痛经较前明显减轻,腰酸腰痛不著,经量较前减少、色转红,周身诸症明显减轻。经治疗两个月,痛经除,全身症状明显改善,病痊愈。
医案解读
频繁流产为什么会出现痛经
杨女士本身体质较差,加之频繁流产,且每次均刮宫。刮宫为金刃所伤,导致气血两虚,湿热内蕴;术后未进行调养就再次怀孕,导致虚性发热,月经不调,伴发痛经,西医诊断为子宫内膜炎。西医学认为,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呈酸性环境,宫颈有黏液栓,这是人体的生理屏障,可以抵御细菌的侵入。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经期、流产后及各种宫腔操作时,人体抵抗力下降,这种屏障作用会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导致细菌侵入,造成子宫内膜炎。如果局部的炎性改变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发展成慢性炎症,导致痛经的发生。
杨女士的痛经为什么月经后期明显
杨女士的痛经以虚为主,因多次流产,损伤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出现“不荣则痛”;因素体脾肾两虚,气血不足,故平时大便较溏,纳呆乏力,腰酸腰痛;因流产损伤经络气血,冲任瘀阻,加之下焦湿瘀互阻,故虚实夹杂,以虚为主,痛经在经后期更为严重。月经后期气血不足,使胞宫胞脉失于濡养,故疼痛加重,且喜揉喜按。正如《景岳全书》所说:“凡妇人经行作痛,夹虚者多,全实者少,即如以可按拒按及经前经后辨虚实,故其大法也。然有气血本虚,而血未得行者,亦每拒按,故于经前亦常有此证,此以气虚血滞无力流通而然。”
西医如何治疗杨女士的痛经
这类痛经西医主要使用抗生素以控制炎症的蔓延。但选用抗生素,需针对不同的致病菌进行选择。另外,治疗子宫内膜炎期间,不能有性生活,既要避免感染,又要防止炎症进一步扩散。西医也会选择中成药配合治疗,如妇科千金片、宫炎康片、金刚藤胶囊等,但应用这类中成药时一定要辨证论治。虽然诊断为炎症,中医学认为也有虚实之分,中成药的选用也要针对不同的证型,治疗时要“同病异治”,只有辨证准确、用药对症,才能取得满意效果。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日久就会引起慢性盆腔炎症,加上气血不足,最终可能引起宫腔粘连从而导致不孕。
杨女士的病辨证思路是什么
杨女士因反复流产刮宫而出现痛经。流产导致气血两虚,加之创伤而瘀,故属于虚证痛经,痛在月经后期。治疗思路是卵泡期以补气养血、温肾散寒为主,补气养血以滋胞宫化源,补益肝肾以养冲任血海,少量化瘀之品用以消除手术所致瘀血凝结。月经前期以温经散寒、养血调经为主,以《金匮要略》之温经汤进行化裁。方中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既助诸药活血散瘀,又能清血分虚热,共为臣药;阿胶珠甘平,养血止血,滋阴润燥;党参、黄芪益气健脾,以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经过两个月经周期的治疗,杨女士的痛经症状明显改善。
医案三:子宫瘢痕妊娠让她断了二胎梦
李女士10年前行剖宫产分娩,因为生了个女孩,丈夫和婆婆家一直耿耿于怀。二胎政策放开后,她计划再生一个男孩,于是做怀孕准备。当她到医院检查时,被告知已怀孕40多天。然而高兴了没多久,一次B超发现,胎囊恰好在子宫瘢痕处。医生解释说,这意味着她不能继续妊娠。于是李女士做了腹腔镜流产术,术后开始出现难以忍受的痛经。
李女士,37岁,销售经理。
初诊:2013年10月22日。
主诉:因腹腔镜流产术后半年伴痛经就诊。
现病史:半年前,因怀孕60天发现胎囊位于子宫下端瘢痕处,行腹腔镜手术,同时行输卵管结扎术。术后月经量变少、点滴而净,同时伴痛经。每于月经来潮便出现下腹部胀满疼痛,难以忍受,痛连腰骶,持续整个月经周期。经前双乳胀痛,白带量较多、色淡黄、无味;食欲一般,平素时觉腹胀,食后加重,善太息。
月经情况:月经周期23天,经期3~5天,经量少、色暗红、质地黏稠。LMP:2013年10月16日,现M7。
舌脉: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薄黄而略腻,脉弦细。
中医诊断:痛经。
辨证:气滞血瘀,湿热下注。
处方:香附10g,郁金10g,当归15g,炒白芍12g,党参10g,炒白术12g,枳实10g,苍术10g,黄柏10g,丹参15g,桑枝15g,鸡血藤20g,红藤12g。14剂,水煎服,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二诊(2013年11月6日):服14剂后,腹胀较前减轻,排气较多,白带量减少、色转白,食欲有所改善。舌质暗红,苔薄黄,脉细滑。因正值月经前期,治以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香附10g,郁金10g,当归15g,川芎6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桃仁10g,红花10g,川牛膝15g,桑寄生15g,川续断12g。7剂,水煎服,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药后痛经较前改善,但仍觉胀痛,血块较前减少、颜色转红,量较前有所增加,但仍觉不畅。
月经后继续清热利湿,补气养血,经过两个月经周期的治疗,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经量增多,痛经已除,继续巩固两个月经周期而愈。
医案解读
李女士为什么会出现痛经
李女士盼子心切,孕后因为胎囊种植在子宫瘢痕处而行手术取胎。素体肝郁气滞,加之金刃所伤,瘀血阻于胞宫,再加术后感受外邪而湿热下注,湿瘀互阻而见月经不畅、点滴而净,疼痛难以忍受;因湿瘀难解,故疼痛持续整个月经周期;湿瘀化热,湿热下注故白带量多、色黄;肝郁气滞,肝气乘脾而见经前乳胀,腹胀食后加重;舌质暗红、边有瘀斑、苔腻乃湿瘀互阻的表现。
瘢痕子宫所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剖宫产作为一种解决难产及解除母婴危险状态的方法在各级医院已相当普遍,但随之而来的手术并发症问题越来越多。李女士因剖宫产而出现了子宫瘢痕,再次怀孕时,胎囊种植在子宫瘢痕处就可能引起胎盘绒毛植入,使局部血管破坏而发生出血。如孕周较大还会引起子宫破裂,甚至需要切除子宫。我国一度成为世界剖宫产率最高的国家,在政府的干预下,近些年剖宫产呈逐渐下降趋势。
李女士的病辨证思路是什么
李女士的痛经采用的是疏肝活血、利湿清热治疗。一诊时正值月经后期,故用香附、郁金疏肝解郁;当归、炒白芍养血柔肝;党参、炒白术健脾益气;枳实、苍术、黄柏清热利湿;丹参、桑枝、鸡血藤、红藤养血活血,通络祛瘀。
药后湿热症状改善明显,二诊正值月经前期,故增加了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药物,加生蒲黄、五灵脂、桃红、川牛膝活血化瘀止痛;桑寄生、川续断补肾通络利湿。因药症相符,故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