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新和影响

(一)创新之处

本书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在结构上,改变了常见的面面俱到的研究模式,选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若干重大问题,加以专题论述。选题时,注重了三个因素:前沿性,即近年来涌现出的、研究尚不充分的新问题,例如,贸易和投资协定中的劳动标准;理论性,即具有理论深度的、能够为实践提供基础的问题,例如,劳动法在社会法体系中的定位;实践性,即劳动法实务上争议较多、难度较大的问题,例如,过错解雇制度、经济补偿金制度、竞业限制制度。

二是在观点上,每个专题研究都以提出政策建议为落脚点,形成了对策清单。有代表性的对策包括:在社会法体系中重新定位劳动法;根据功能,对工资的概念做不同的界定;从职业灾害的预防、补偿、康复全过程建构职业安全健康保障制度;将过错解雇定性为劳动者严重违反了劳动义务或者附随义务的法律责任;取消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制度,将经济补偿金制度改造为违法解除的法定责任制度;根据合理性原则审视竞业限制法律制度的各项内容;将诚信协商义务作为集体协商机制的核心,倡导劳资自治等。

(二)社会影响

项目执行五年多以来,项目组成员利用学术会议和其他交流平台,广泛宣传项目观点和成果,取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本书的主要价值包括三方面:

一是理论价值。本书选取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若干重大突出问题,逐一梳理其现实表现、制度根源,加以理论剖析,力图做到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为劳动法学的理论建构作出贡献。

二是实践价值。本书所选取的研究问题,均来自我国劳动关系和劳动法的实际经验。项目组广泛运用实证方法,在调研的基础上对信息加以分析和综合,并提出对策。项目完成后,形成政策建议清单。

三是交流价值。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劳动法学研究的现状,注重汲取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不但对我国的实践有所启发,而且对国际劳动法学和比较劳动法学的研究也不无裨益。借助国际交流平台,本书有望走向世界,成为展示我国劳动法制进展的一个窗口。

与本书的价值相对应,本书的应用方向是:呈送中央立法机关、国务院法制部门、最高人民法院,供制定规范时参考;根据需要,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司法部门提供专题咨询;提供给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机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及工会组织,作为开展劳动法律业务的参考依据。

借项目研究的总结性成果作为著作出版的机会,作为本研究项目执行负责人和协调人,我要代表项目总负责人贾俊玲教授,向过去参加本项目研究的全体成员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谢意!本课题的子课题负责人王全兴、郑尚元、刘俊、李坤刚、佟新、卢晖临、Cynthia Estlund、Alan C.Neal、Araki Takashi、万以娴、闫冬等国内外劳动法学者为本课题的项目申报以及后续的学术研讨会筹办、实地调研等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贡献了学术成果;本著作的撰稿人谭金可、肖京、王倩、王天玉、王显勇、闫冬、阎天、张东等社会法青年才俊为本书的写作倾注了大量心血、贡献了学术智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青年教师魏倩博士在北京大学法学院做博士后期间,担任本项目秘书,为项目的申报、管理和学术活动组织等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外,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研究生郭昌盛、法学硕士研究生郑媛以及法律硕士研究生李强强、罗超、王林燕等同学参与了本书编辑、校对及文献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