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必须破除汇率操纵论,理性看待汇率之争

(一)均衡汇率的“可测性”与汇率操纵论

从既有的模型测算来看,均衡的人民币汇率测算结果差异很大,差距高达60%。如此巨大的差异使得理论模型测算的均衡汇率不可能作为政策制定的参照,而汇率操纵论的依据恰恰是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的测算。国外一些研究在一系列假定的基础上测算出人民币均衡汇率被低估,加上次贷危机后美国为保持国内就业率,对华贸易摩擦升级,汇率操纵论被美国单方面提出作为对华贸易制裁的借口。这里我们并没有罗列大多数关于均衡汇率的测算结果,但可以做些说明。首先,由于均衡汇率理论本身存在很大的差异,就主流的均衡汇率理论来说,PPP(购买力平价模型)、FEER(基本均衡模型)、BEER(行为均衡汇率模型)、ERER(均衡实际汇率模型)、NEER(自然均衡汇率模型)等模型各自的假定差异甚大,不可能得出具有共识性的结论。其次,即使采用同一理论进行测算,由于模型变量设定以及样本选取的不同,算出的结果也不相同。比如同样使用的是FEER方法,Goldstein、Lardy(2006)研究得出2005年人民币被低估的幅度为20%~40%的结论,而Anderson(2005)得出的结论却是人民币被低估了15%~20%。由于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很难将它们进行比较并判定优劣,也因此难以将它们作为政策制定的参照。

可见,均衡汇率的“可测性”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不可测性,那么依据这样的测算结果得出人民币汇率被操纵的结论是不可信的。人民币汇率操纵论更多地带有政治色彩,是逆周期贸易政策在货币领域的突出体现,即美国单方面要求人民币升值,减弱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达到降低美国贸易对华赤字并保护美国国内产业和保住就业机会的目的。

从历史上来看,在经济处于危机、下行周期或贸易不平衡比较严重的时期,贸易摩擦是常态,汇率之争也是常态。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为降低对德、日的贸易赤字,要求德、日的货币升值。1985年的《广场协议》是美国要求日元升值以降低美国对日本贸易赤字的经典案例。对照历史,可以发现次贷危机之后逆周期的贸易摩擦和汇率之争只不过是1929—1933年大萧条时期“以邻为壑”的贸易和汇率政策的新版本,但要理性很多。因为那个时期“以邻为壑”的贸易和汇率政策解决不了内外部不平衡问题,而且货币竞争性贬值带来了高通胀和国际贸易量的急剧萎缩。因此,对于汇率之争更应理性看待,按照“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积极应对。

(二)对汇率之争背景下近两年出现的汇率急剧波动的看法

从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中国的通胀率一直都高于美国的通胀率,只有2012年9月和10月中国的通胀率低于美国的通胀率。从相对PPP来说,2010年2月到2012年8月人民币对美元应该贬值,而事实上人民币总体上在升值,升值幅度为7.06%,这说明短期外汇市场上影响汇率的因素超过了决定汇率的长期因素。同时,在上述期限内,当中国的通胀率高于美国的通胀率时,人民币也出现过贬值(比如2012年4—5月份、6—8月份等)(见图1—5)。从月度数据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日波动区间扩大到5‰,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更多的双向浮动的状态。

28

从短期急剧的波动来看,到2011年12月9日人民币对美元曾经出现了连续8个跌停;而在2008年年底次贷危机爆发时,由于短期资本快速回流美国,也出现过人民币对美元4个跌停。在中美通胀水平基本接近的条件下,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连续8个跌停,突出体现了影响汇率的短期因素被市场投资者放大了。首先,从中国的国际收支来看,“双顺差”预期的格局和实际的格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2012年以来,中国出现了明显的资本外流。外汇储备在2012年1月达到历史的高点33.1万亿美元,到9月份下降至32.85万亿美元,而在这期间贸易顺差和FDI接近1900亿美元,这说明资本外流超过2100亿美元,中国出现了经常账户顺差、资本账户逆差的格局,影响人民币升值的中短期因素大为减少(见图1—6)。其次,短期资本流出是导致人民币盘中跌停的重要因素。在中国经济下行和房地产调控以及国际市场上“做空中国论”的言论影响下,2011年11月份和12月份中国外汇储备在FDI流入和贸易顺差的背景下分别减少了约529亿美元和396亿美元,资本突然逆转带来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逆转,出现了连续跌停的状态。最后,对国内经济复苏预期的恶化在带来资本流出的同时,也加剧了人民币贬值的心理预期。比如2012年的4—5月和6—8月,在中国经济探底的不确定因素下,国际投资者做空中国的动机进一步加速了外资流出,2012年5月份非贸易、非FDI资本流出高达1200亿美元,人民币对美元出现了贬值的态势。可见,在影响汇率的短期因素被放大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幅度的加大也是正常的。

29

从未来来看,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总体上将呈现出递减的态势。自2005年汇率改革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了约24%,平均每年升值幅度达到3%左右。其中,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升值了4.8%,2012年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基本保持稳定,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更多是在“均衡”汇率水平上有序运行。未来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应该是继续依托大量的外汇储备而采取防御性的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应该围绕现行的汇率水平上下波动,不应出现大幅度的升值的态势(王晋斌等,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