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6版)
- 胡品津 谢灿茂主编
- 6327字
- 2020-08-28 23:31:28
26.1 双侧肺门增大
一、肺水肿
(一)心源性肺水肿
主要见于由风湿性心瓣膜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瓣膜功能障碍、急性重症心肌炎等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薄壁的肺静脉扩张引起肺淤血。X线征象是双侧肺门阴影增大和肺纹理粗乱,肺野透亮度普遍降低。如并发肺泡内渗出液,则肺门周围肺野密度增高,但肺门搏动不明显。透视下可见心脏增大。听诊双肺底中、小湿啰音与心瓣膜病理性杂音。B型利钠肽(BNP)>400ng/L,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1500ng/L,则心衰可能性很大,其阳性预测值为90%。若BNP/NT-proBNP水平正常或偏低,则基本可排除急性心衰的可能性。此外,血流动力学监测心源性肺水肿时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mmHg,心输出量CO<5L/min,心排指数(CI)<3.0~5.0L/(min·m 2),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显示: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3.0~7.0ml/kg,在正常范围。
(二)非心源性肺水肿
非心源性肺水肿的病因有:①肺毛细血管流体静水压增高,除各种原因引起的左心衰竭外,主要见于输液过量、肺静脉闭塞性疾病;②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主要见于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尿毒症、吸入性肺炎、血循环毒素(蛇毒等),吸入有害气体(光气、臭气、氮氧化合物)、过敏性肺泡炎;③血浆胶体渗透压减低,见于肝肾疾病、蛋白丢失性肠病、营养不良性低蛋白血症;④淋巴回流障碍。X线表现为以肺门为中心的蝶状或片状模糊阴影。肺功能检查提示肺顺应性下降,小气道闭合气量值增高。大部分非心源性因素所引起的肺水肿,其PCWP<18mmHg,心输出量CO>5L/min,心排指数CI>3.0L/(min·m 2)。PICCO显示: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10ml/kg。
二、肺动脉扩张
(一)左向右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扩张是由肺循环血量增加所引起,最常见于有体循环血液分流至肺循环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鲁登伯综合征、艾森曼格综合征),肺静脉畸形引流、特发性肺动脉扩张等情况。
X线胸片上显示肺门的肺动脉及其分支明显增大,轮廓清楚。透视下可见扩张的肺动脉搏动明显。如在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病例中,往往出现肺门血管收缩期膨胀性搏动,形成所谓肺门舞蹈(肺门搏动),是诊断肺动脉扩张的重要体征。根据上述的X线检查所见,可与肺门淤血及肺门部淋巴瘤相区别。但直接位于主动脉上的淋巴瘤,可能伴有搏动(传导性搏动)而引起混淆,须注意观察区别。
(二)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
急性大面积肺血栓栓塞(massive PTE)指:①收缩压<90mmHg或较平时下降≥40mmHg,持续时间≥15分钟,排除其他致血压下降原因;②影像学显示栓塞部位≥2个肺叶或7个肺段,符合上述2项任意1项者,即为大面积PTE,也即高危PTE;急性中危PTE(次大面积PTE):非达到大面积PTE标准,但有右心功能不全表现;急性低危PTE(小面积PTE):未达到大面积和次大面积标准PTE者。
急性大面积PTE的X线胸片也可表现为双肺门阴影增大,肺动脉段突出或瘤样扩张,右心(房室)扩大征,右下肺动脉干增宽或伴截断征;区域性肺纹理纤细、稀疏,肺透亮度增加,未受累部分可呈现纹理相应增多。如发生肺梗死,表现为局部肺野呈楔形浸润阴影,尖端指向肺门。但仅凭X线胸片不能确诊或排除本病,应结合病史(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危险因素、症状(如一过性血压下降,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和其他检查加以鉴别。
肺栓塞在CT上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低密度充盈缺损,部分或完全包围在不透光的血流之间(轨道征),或骑跨在左右肺动脉内的血栓(马鞍征),见图7-2,图7-3,或呈完全充盈缺损,远端血管不显影;间接征象包括肺野楔形条带状高密度区或盘状肺不张,中心肺动脉扩张及远端血管分支减少或消失等。CT肺动脉造影应结合患者临床可能性评分进行判断。低危者如果CT结果正常,即可排除PTE;高危者,即使CT结果正常也不能除外单发的亚段PTE,需进一步结合下肢静脉超声、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或肺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诊断。
图7-2 肺动脉内充盈缺损(轨道征)
7-3 骑跨在左右肺动脉内的血栓(马鞍征)
(三)原发性肺动脉肉瘤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rimary arterial sarcoma,PA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在临床上极易与肺栓塞等肺血管疾病相混,前者抗凝治疗无效或加重。PAS的男女发病率大致相等,发病年龄在13~86岁,多为中年患者,确诊依赖手术病理学检查。胸部放射影像学表现多为:①肺门影扩大(占53%),为扩张的肺动脉或肿物对肺组织的侵占,常被误诊为肺门淋巴结肿大;②肺内结节影(40%),为肿瘤的直接侵犯及(或)转移所致;③心脏及(或)心包影扩大(33%);④肺动脉远端血管影稀疏(18%),肺动脉造影示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充盈缺损,平均右室收缩压高达74mmHg,平均肺动脉压超过25mmHg,核素的通气及(或)灌注检查均示灌注异常;⑤肺门动脉影进行性扩大呈动脉瘤样扩张,而没有下肢及盆腔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与胸部X线片相比,增强胸部CT肺动脉造影对诊断PAS临床意义较大,造影多表现为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甚至右心室流出道内大块充盈缺损影,管腔外浸润影。见图7-4。
三、感 染
(一)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常引起肺门阴影增大,且常为此病表现之一。X线检查发现肺纹理普遍增多、紊乱、增厚、模糊,尤以下肺显著,并可见支气管及支气管周围呈索状、点状或斑块状阴影,肺门阴影加重,往往伴有肺气肿。
图7-4 患者男,29岁,曾误诊为右肺动脉及分支PTE患者,先后溶栓2次,抗凝治疗无效,反复胸闷气促,后来拟行右肺动脉剥脱术,术中于中间段动脉内切取部分肿物送冰冻病理,报告为内膜肉瘤,遂行右全肺切除术。术后一般情况好
A.右肺动脉主干、右肺上、中、下叶动脉及其分支栓塞并动脉瘤样扩张;B.肺动脉造影+测压示右肺动脉主干充盈缺损,右肺中下叶动脉闭塞,肺动脉干压力35/17(26)mmHg,右肺动脉压37/16(26)mmHg,右室压21mmHg,右房压7mmHg,上腔静脉压7mmHg
(二)急性细支气管炎
是一种以病毒为主的感染性细支气管炎,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偶见于年长儿童和成人。临床上以呼吸窘迫、喘吼、呼气阻塞和缺氧为特征。X线检查肺透亮度增加,肋间隙增宽,横膈平坦。双侧肺门阴影增大,肺纹理增多、增粗,支气管周围有自肺门起始的密度不均匀、不规则线状阴影。
(三)肺门淋巴结结核
肺门淋巴结结核是原发型肺结核的主要组成之一,一般发生于儿童或青少年。成人病例大多来自农村或少数民族地区移居城市的人。
原发型肺结核的肺内原发病灶通常吸收较快,而较多见的是遗留下来的所属肺门淋巴结结核——即支气管淋巴结结核。随着病程的进展和机体抵抗力的不同,在X线胸片上表现为结节型与浸润型两大类。结节型表现为肺门区域突出圆形或卵圆形高密影,可见钙化灶。浸润型表现为肺门阴影增宽与边缘模糊,且向肺实质扩展。在活动性肺门淋巴结结核病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与结核中毒症状,如咳嗽、咳痰、胸痛、不规则发热或微热、乏力、盗汗等。血沉常加快。经抗结核治疗后,病灶吸收、痊愈,最后发生纤维化与钙质沉着。
本病在鉴别诊断上须注意与中央型支气管癌、纵隔原发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结节病等相区别。诊断主要采用排除诊断法。恶性淋巴瘤发展比较迅速,并可伴有肝、脾大,症状较重。中央型支气管癌也可引起肺门肿块,但较常引起进行性支气管腔狭窄、充盈缺损及管腔外肿块(淋巴结转移,尤其晚期病例),而致食管压迫移位及膈神经麻痹等现象。结核菌素试验在活动性结核病时常呈强阳性,在与肿瘤、恶性淋巴瘤及结节病的鉴别诊断上有一定价值。诊断性抗结核治疗疗效的意义更大。
肺门淋巴结结核是否为活动性,不能只凭一次的X线检查与临床检查结果作出定论,须依靠一系列的X线摄片和胸部CT检查。如X线征象在数周或数月之内发生改变,不论恶化或好转,也可认为有活动性或曾有活动性。比较困难的是判断已痊愈的肺门淋巴结结核,这时肺门通常呈现无明显界限的条纹状,须与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区别。这些病例有无活动性,可依靠一系列的X线摄片和胸CT检查作对比,并参考血F常规与血沉测定。如发现肺门区域内有钙化阴影,一般可确定为已痊愈的肺门淋巴结结核。
(四)肺真菌病
肺部真菌感染时,肺门阴影常有单侧性或双侧性肿大,肺部并可呈现斑片状、大片状或圆形阴影,而这些表现无特异性,易与肺部炎症、肺结核、肺肿瘤、结节病等混淆。若存在以下情况应考虑肺部真菌病的可能性:①肺门阴影增大被诊为支气管炎或肺炎,经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或加重;②若有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放射治疗等病史,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或体征;③血1,3-β-D-葡聚糖抗原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等阳性或定量检测水平升高;④痰、尿、粪便、分泌物、血液、脑脊液等涂片、培养、组织检查,找到真菌孢子及菌丝,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四、硅沉着病
硅沉着病常引起双侧肺门阴影对称性增大,密度增高,以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为明显,偶尔可在其周围发生钙化,如“蛋壳”样(约5%病例有此征象),对诊断上有一定帮助。此病最明显的改变是肺野可见多发性结节状阴影(硅沉着症结节)、肺纹理扭曲或呈网状阴影或(及)大片融合病灶,以及继发胸膜增厚、肺气肿等改变。
在硅沉着病的早期,有时仅发现支气管旁淋巴结肿大,而肺部结节不明显。矽尘职业接触史提示重要的诊断依据。
五、恶性淋巴瘤
胸部淋巴瘤包括非霍奇金淋巴瘤与霍奇金淋巴瘤,其中以前者为主。根据胸部淋巴瘤的起源不同分为三类:①胸部继发性淋巴瘤;②胸部原发性淋巴瘤;③与免疫缺陷有关的胸部淋巴瘤。继发性胸部淋巴瘤发生率较高,其中霍奇金淋巴瘤胸部病变发生率为15%~40%。霍奇金淋巴瘤可引起肺门及纵隔的气管、支气管旁和气管分叉部的淋巴结肿大,在X线胸片上呈结节状或分叶状阴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一般无钙化,大多数位于前纵隔,为双侧性肿大,但不对称。肿物可压迫食管或气管、支气管,使其移位或变窄,有时肺野可出现浸润性病变,也可侵犯胸膜,出现胸腔积液。对于不对称而境界清楚的肺门淋巴结肿大,应多注意本病。如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则诊断较困难。如患者同时有周期热、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减少(淋巴细胞增多不支持本病)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须考虑此病。如患者仅有肺门淋巴结肿大,而经2~6个月之后,尚未见有颈、腋窝等处淋巴结肿大者,则霍奇金淋巴瘤的可能性小。
非霍奇金淋巴瘤引起肺部病变,以肺结节为主要表现,结节大小不一,单个或多发,一侧或两侧,有时可见空洞,多呈偏心分布;较大的肿块实变中常见到含气支气管征,此种改变多为纵隔或肺门淋巴瘤直接蔓延的结果。
浅表淋巴结活检对本病的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本病对氮芥类药物及深部X线照射治疗相当敏感,对高度怀疑的病例可作诊断性治疗,如治疗后肺门阴影显著缩小或消失,则强力支持此类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六、白血病
白血病也类似恶性淋巴瘤,可引起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常为对称性,常累及纵隔和支气管旁的淋巴结。有些病例可合并肺实质浸润与胸腔积液。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导致的肺门阴影增大较粒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白血病胸部浸润的X线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几种表现形式同时存在:表现为肺间质性改变、纵隔或肺门肿大、肺内多发粟粒灶、肺内结节灶及心脏、心包、胸膜受累等,但以肺间质性改变最为常见,纵隔、肺门、腋窝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次之。进行性贫血、发热与出血倾向,有助于提示此病诊断。确诊依赖于骨髓细胞学检查或浅表淋巴结活检。
七、结节病
结节病(sarcoidosis)是一种原因未明、多器官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其特征为病变部位T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积聚、活化和非干酪性类上皮肉芽肿代替正常组织结构。罹患年龄以20~45岁为多,女性略多于男性。2/3患者无症状,是偶然X线检查时被发现。
肺脏和胸内淋巴结是结节病最常累及的部位(>90%)。肺结节病合并肺外结节病的情况,国内统计资料:浅表淋巴结肿大37.17%(385/1020),皮肤病变19.7%,其中皮下结节9.3%(74/798),皮损10.4%(83/798)。肝脏9.0%(46/512),眼睛19%(57/300),腮腺3.3% (24/729)。肺结节病大多有淋巴结受累,周围淋巴结的受累率达71%。周围淋巴结受累以颈前、颈后、锁骨上多见,腹股沟、腋窝、肘窝次之。病因迄今尚未明确。
胸部X线的典型表现为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对称性肿大,可伴有肺内结节状、网状或斑片状阴影。脾脏和腹膜后淋巴结也受累(图7-5)。
图7-5 结节病患者在肺、纵隔、脾、腹膜后影像学表现:双肺弥漫分布1~2mm大小不一斑点状影,边缘不清。双侧肺门及纵隔内见多数大小不等淋巴结影,最大者约14mm,部分融合,以右侧肺门显著,未见钙化。双肺见支气管壁增厚,由肺门向外周放射分布,周围肺实质见粟粒状小结节。脾脏多发低密度结节,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临床表现和自然进程差异很大。2/3患者无症状而偶然X线检查时被发现。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咳嗽、气短、或胸痛。可有低热、乏力、盗汗、纳差、肌肉酸痛、皮肤病损、眼部病变等。依据表现结节病分为:①伴结节红斑的急性结节病,以急性发作的结节红斑和双肺门淋巴结肿大为表现,常伴发热、多关节炎和葡萄膜炎,即Lofgren综合征。②肺结节病,其在肺内表现见表7-2。③肺外结节病,约占20%。
表7-2 465例肺结节病的肺内病变
注:*表中可见以肺间质纤维变和网状影较多。
不典型胸内结节病表现为肺不张、肺内孤立阴影、单侧或双侧肺实变、双肺粟粒样结节、胸腔积液以及单侧纵隔及(或)肺门淋巴结肿大等。须注意与肺门淋巴结结核、淋巴瘤和肺癌以及慢性增殖性结核病、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波状热或异物性小结节鉴别。结节病的组织学改变是具有类上皮细胞与巨细胞的特别肉芽肿,类似结核病,但无干酪样变,也无结核菌发现,故病理活检有重要诊断价值。慢性增殖性结核病、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波状热或异物性小结节,都可有类似的病变,须结合其他表现进行鉴别等。下列的临床资料有助于本病诊断:
1.结核菌素试验(PPD),5IU结核菌素的皮肤试验呈阴性或极弱反应,但须注意临床上也存在结节病合并结核病的情况。
2.确定其他器官的结节病病变。对怀疑为本病时,须注意检查其他器官的结节病病变,如多发性囊样骨炎(Jüngling病),X线检查发现指骨有局限性囊状透明区,但无骨膜反应。
3.结节病活动期,血钙增高、血尿酸增加,碱性磷酸酶增高。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测定,50%~75%的结节病患者血和肺泡灌洗液中ACE水平升高。
5.结节病活动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淋巴细胞数明显增多>20%,CD4/CD8T细胞比值>3.0,对结节病有诊断价值。BALF中的非细胞成分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NCF)、肿瘤坏死因子(TNF-α)、α2-巨球蛋白(α2-MA)和弹性蛋白酶活性、白介素-2(IL-2)、内皮素-1(ET-1)、纤维连接素(FN)和免疫球蛋白G(IgG)均明显升高,且这些指标均与淋巴细胞百分比呈明显正相关,认为NCF、TNF-α、α 2-MA、IL-2、ET-1、FN等均可作为结节病肺泡炎活动性的标志。
6.组织病理学检查 选取肿大浅表淋巴结、纵隔淋巴结、支气管内膜结节进行活检及皮肤损害处活检,典型的病理特征为为非干酪性坏死性上皮细胞样肉芽肿,抗酸染色阴性。这是确诊结节病的主要依据,但必须结合临床考虑。
7.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FDG PET)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结节病诊断、分期及治疗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①能较传统影像学发现更多的结节病累及部位,尤其体格检查、X线胸片或CT等常规方法未发现的隐匿病变部位,如骨骼、后腹膜、颈部及肝脾活动性病变;②评价结节病的活动性,较血清ACE敏感度更高,在血清ACE水平正常时更有价值;③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价疗效有价值,肺实质代谢活性增高时需要治疗,并且治疗后能改善肺功能,治疗后病灶的SUV max值降低提示治疗有效,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相关性;④ 18F-FDG和 11C-MET PET联合应用以及双时相 18FFDG PET能提供结节病预后信息;⑤联合应用 18F-FDG PET与 18F-FMT PET可鉴别结节病与恶性病变。
八、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
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结病是一组免疫性淋巴系统疾病,可呈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本病可有肺部病变,胸片示双侧(或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双肺弥漫性或小结节状阴影,以双下肺为显著,少数病例还有胸腔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