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叙事文学与冥界书写研究
- 邵颖涛
- 447字
- 2021-03-25 18:44:24
第一章 冥界思想渊源与流变——从先秦到唐代的观念演绎
任何一个民族,对死后世界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认知。死后世界的存在与否,寄托着生者面临生命流逝时的期待与诉求,展现了某种文化背景下对生命问题之思考与索求。中国文化中死后世界的观念源远流长,并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日渐丰富。先秦诸子各持己说,从不同认识角度阐释对死后世界的看法。儒家秉持尊鬼敬神理念,“子不语怪力乱神”,以审慎态度回避探讨鬼神;道家则把死亡视作重新回归自然,任由造物安排;墨子则对死后世界中的鬼神话题极为关注。诸说并立的原始形态显示出传统冥界观的多元化面貌,它很早便植根于繁杂的认知基础之上,具有包容与兼纳异说它论的文化特质。
冥界作为此界的相对概念,是前人所遐想出的并不存在之生存空间,根源于先民对死亡及死后状态的理解。民族固有的尊神畏鬼理念赋予冥界一种神秘的色彩,使人难以窥知。幽冥晦暗,泉路深邃,让古人陷入难以接近却又无法彻底捐弃的境况。处于此种敬畏复杂心态的古人最终接受冥界理念,并将其渗入日常生活与社会文化中,反映于各类典籍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