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学例话:全国新闻传播学优秀论文品鉴·第4辑
- 唐绪军
- 1274字
- 2021-03-26 17:17:21
五、断裂中的连续
至此,我们也就解答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在凯瑞的芝加哥学派中,帕克为会被降格为配角?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为了反对当时如日中天的哥伦比亚学派,他要建构一个气质截然不同的芝加哥学派。然而帕克身上却包含太多不符合他所期望的芝加哥学派的特质。鉴于帕克的影响力与他的研究成果,他在传播研究芝加哥学派的万神殿里又必不可缺,于是在凯瑞的剪裁下,帕克的形象才会显得如此刻板和模糊。
凯瑞在论述传播研究从芝加哥学派到哥伦比亚学派的“下降之旅”时,将李普曼视为两者之间的关键性过渡人物。他认为从李普曼开始,不再将传播作为实现民主的条件。因为李普曼在《公众意见》中发现,自由传播不能保证发现真相,也满足不了实现自由的条件。大众媒体的剪裁过滤、信源及政府的宣传误导、受众缺乏时间、精力与知识,再加之每个个体的刻板印象,导致他们根本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37]所以,自由的敌人不再是国家和不完善的市场,而是新闻的性质与新闻的采集方式、受众的心理倾向以及现代生活的规模与组织。李普曼将媒体的问题与道德、政治、自由问题转向了心理与认识方式的问题。从规范理论转向心理问题,开创了效果传统。[38]
李普曼固然在传播研究转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如果离开了帕克这一关键环节,我们同样无法理解凯瑞所提出的“为什么芝加哥学派的传播研究会走向衰落”的问题。其实所谓“衰落”很可能也是人为建构的事件。从以上对帕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芝加哥学派到哥伦比亚学派,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断裂。两个学派存在不少共识。尤其在帕克身上,我们可以发现芝加哥学派并不像凯瑞说的那么纯粹。它和哥伦比亚学派一样,也部分认可行政研究,同时也不排斥功能主义的研究框架,甚至方法上的差异也没有后来所描述的那么大。
甚至可以夸张地说,传播研究的芝加哥学派并没有“衰落”过,它只是在一定逻辑下,慢慢演化到了哥伦比亚学派。这其中关键的一环便是帕克。当我们把帕克从凯瑞所建构的芝加哥学派的叙事中“解放”出来,并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传播思想发展中的连续与断裂时,这一历史脉络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0XNJ02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刘海龙,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
遴选意见
《连续与断裂:帕克与传播研究芝加哥学派神话》一文,打破了传播学科史由宏大叙事所形成的学派之间的固有知识结构,通过新的文献史料的爬梳与清理,以芝加哥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帕克的传播思想为轴心,探讨了由凯瑞发轫与构建的“芝加哥学派”的意义框架,敞现了在芝加哥学派与哥伦比亚学派之间所深藏着的相互性关系,即断裂与联系。作者通过连续性地插入思考的灰色地带,有可能给传播思想史的中国研究带来变数。其学术贡献有以下数端:对元叙事结构形成足够的追问与反省,打破以标签化的方式处理学派之间的复杂关系;触及了西方传播思想史研究中的二元对立问题;显露出“学派”这个概念的合法性危机;对芝加哥学派的质疑与帕克传播思想的发掘,具有原创性的发现;较好地保持了传播学科与学术思想史研究不同学派之间面对面的距离。
(组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