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空间布局设想

如前所述,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在空间布局的精细化和精准化安排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不但规划了重点经济区、资源富集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区等较为宏观的类型区,还谋划布局了内陆开放战略高地、重点城市新区、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这种精细化和精准化的空间布局安排符合我国空间开发战略的改革方向,应该在西部“十三五”规划中得到继承。

同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其一,西部作为全国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面临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更大压力;其二,“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其三,我国转向“五位一体”的全面发展,使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其四,我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地缘安全态势。

在全国空间布局调整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形势,西部“十三五”空间布局应紧紧围绕全面小康社会和“一带一路”建设,突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需求,实施多中心、多层级、多类型的精准化空间布局战略。以“三横一纵”海陆大通道为骨架,以国际门户城市和重要陆路口岸为依托,以重点经济区为主要载体,以全面小康重点建设区为支撑,以综合生态治理区为屏障,打造西部开放型经济空间新格局。

“三横一纵”海陆大通道中的“三横”包括新亚欧大陆桥、长江综合运输通道和南方海陆大通道,“一纵”指二连浩特—呼和浩特—包头—银川—兰州—成都—重庆—贵阳—南宁—北部湾的南北向海陆大通道(图3—2)。这“三横一纵”海陆大通道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空间方向基本一致,是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重要举措。

图3—2 西部“十三五”空间布局重点轴带

一、加强重点经济区和国际门户城市建设

以强化国际门户城市(对外开放战略高地)的地位和作用为牵引,进一步推动重点经济区的建设和发展。考虑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需要,建议在西部三大国际门户城市(即重庆、成都和西安)基础之上,将乌鲁木齐、南宁和昆明建设成为西部重要的国际门户城市,成为带动边疆地区发展的“龙头”。考虑到要素集聚的需要,“十三五”期间在原有的五个城市新区基础上应重点支持乌鲁木齐建设新区,使其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支撑点。

二、以支撑全国经济发展和确保能源安全为目标,建设若干个能源原材料基地

能源:重点建设鄂尔多斯、新疆能源综合基地。优化鄂尔多斯、陕北、锡林浩特市、蒙东、宁东、云贵等煤炭基地开发,稳步推进新疆煤炭基地建设,鼓励建设煤炭煤电综合基地,在鄂尔多斯、宁东、伊犁等水资源条件允许地区开展煤制气示范项目;继续全面推进金沙江中下游、澜沧江中下游、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电基地建设,重点开发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中下游基地,有序启动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黄河上游、怒江中下游水电基地开发;大力推进长庆、青海、新疆、吐哈和塔里木油田油气基地建设,稳步提高油气产量,建设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兰州、重庆等石油化工基地。加大西南油气田非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稳步提高页岩气产能;继续大力推进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大型风电和光伏基地建设。

此外,还要建设若干原材料基地。①钢铁:稳步建设四川攀枝花—西昌钢铁、钒钛加工基地,加快重庆、昆明、贵阳、包头、酒泉、六盘水和乌鲁木齐钢铁基地改造,发挥沿边省区优势,积极利用境外资源,在云南、广西和新疆适当城市,建设进口铁矿深加工基地。②有色金属:加快建设新疆阿尔泰山铜镍及铅锌、天山东部地区铜矿基地,改造提升陕西宝鸡—西安国家钼钛材料基地、榆林铝镁基地、甘肃河西地区镍铜钴铜等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张掖钨钼生产基地,推进青海柴达木盆地镁锂基地、滇西北铅铜基地、滇南个旧锡业、昆明铝电联营及钛锡基地、贵阳—遵义镁锰铝基地、遵义钛及钛加工基地、黔西南铅锌锑基地建设,稳步发展西藏中部地区铜铁铬基地和广西铜钛锰铝基地建设。③非金属矿产资源:积极推进新疆盐湖、青海柴达木等资源综合开发,积极发展钾肥及盐碱化工,稳步发展云南滇池周围地区、贵州开阳—瓮福地区、四川金河—清平磷化工基地。④稀土:加快内蒙古包头稀土深加工基地改造提升。

三、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沿边开放战略,构建边疆稳定的屏障

重点口岸。加快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喀什、红旗拉普、满洲里、二连浩特、凭祥、东兴、瑞丽、畹町、河口、勐腊、磨憨等陆路口岸配套通关、仓储和物流设施的建设,依托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农副产品加工区等平台促进口岸经济发展,同时加强口岸的公路、铁路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通向西、向南的国际运输物流通道。进一步加强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昆明、南宁等重点航空口岸建设,培育国际航空枢纽;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开辟与中亚、西亚、南亚、中东欧、俄罗斯等区域重点城市之间的航线;依托国际旅游,加强敦煌、伊宁、塔城、芒市等航空口岸建设。依托“一带一路”建设,重点加强重庆、成都、西安、乌鲁木齐等铁路口岸的开通以及建设,优化通关环境,加强对进出口物资、金融保险、人员流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边境城市。重点加强伊宁、喀什、博乐、二连浩特、满洲里、瑞丽、景洪、凭祥、东兴等边境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努力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增强边境城市对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聚能力;提高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推动边境城市成为西部沿边地区对外的人流和物流集散地、地方特色产业集聚地、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集中地。

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发挥沿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重点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扩大规模,并积极增设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吸纳跨境资金、技术和廉价劳动力等资源在重点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集聚,大力发展出口加工贸易。在东兴、河口、瑞丽、畹町、临沧、凭祥等六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实施更加灵活的人员出入境政策,吸引内地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经济区内落户,利用越南、老挝、缅甸的廉价劳动力积极发展出口加工,将六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成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出口加工中心。在吉木乃、塔城、博乐、伊宁、满洲里、二连浩特等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面向中亚及俄罗斯的能源资源产品进出口交易及加工基地、果蔬及建材出口加工基地、建材及纺织等强工业出口加工基地。加快推进东兴、瑞丽、满洲里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继续推动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建设。

四、设立全面小康重点建设区,确保西部地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准(见第七章)及全国各县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计算分析,目前全国共有1268个县为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约占全国总县数的44.9%。其中,西部12省市区共有701个县为小康社会建设重点县(表3—1),占全部西部县域单元总数的65.2%,占全国重点建设县总数的55.3%。这些地区在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多数需要国家加大重点扶持力度,才能实现2020年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

根据各地区小康社会建设重点内容不同,将这些县可分为七大类,即:经济发展重点型、社会发展重点型、居民生活提高重点型、经济—居民生活复合型、社会—居民生活复合型、经济—社会复合型、经济—社会—居民生活综合型。其中:经济—社会—居民生活综合型所占比重最高,占全部重点县的28.9%。;其次为社会发展重点型和经济发展重点型,分别占21.8%和18.7%;社会—居民生活复合型比重最小,只占2%(图3—3)。

图3—3 全国不同类型小康社会建设重点县数量(个)

表3—1 西部地区小康社会重点建设县名单

为了更好地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措施,根据区域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的相似性、空间连续性、核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将701个重点县划分为14个类型区,即:内蒙古中部社会发展重点区、内蒙古东部综合发展区、南疆综合发展区、西藏综合发展区、四省藏区综合发展区、六盘山区综合发展区、秦巴山区综合发展区、乌蒙山区综合发展区、武陵山区综合发展区、滇黔桂石漠化地区综合发展区、滇西综合发展区、大凉山综合发展区、渭北经济发展重点区和桂东经济发展重点区(图3—4)。

图3—4 西部地区全面小康建设重点区域

(其中:1.内蒙古中部社会发展重点区2.内蒙古东部综合发展区3.南疆综合发展区4.西藏综合发展区5.四省藏区综合发展区6.六盘山区综合发展区7.秦巴山区综合发展区8.乌蒙山区综合发展区9.武陵山区综合发展区10.滇黔桂石漠化地区综合发展区11.滇西综合发展区12.大凉山综合发展区13.渭北经济发展重点区14.桂东经济发展重点区)

五、继续推进重点地区的生态综合治理,试点建立国家公园

“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应继续按照《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综合治理规划纲要(2012~2020年)》划定的西北草原荒漠化防治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青藏高原江河水源涵养区、西南石漠化防治区、重要森林生态功能区等五大重点生态区,并结合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的“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进行空间布局,开展生态综合治理(图3-5)。

图3—5 西部地区重点生态区和全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继续在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牧还草、长江/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等国家专项保护与建设工程;继续推进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西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综合性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配合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廊道,保障“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态安全和“两屏三带”生态屏障的发挥,重点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云南、广西等八省区部署丝绸之路生态廊道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