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百年企业的长赢基因
- 周锡冰
- 6350字
- 2021-03-27 17:34:37
基因二 匠人精神
日本人喜欢工匠达人甚至胜过喜欢“天才”。在亚洲,将工匠达人尊为人生目标和典范的国家,唯有日本。
——日本拓殖大学国际开发系教授 野村进
日本人喜欢工匠达人甚至胜过喜欢“天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日本企业界非常遵循这样的规则。同时,企业经营者也会要求员工遵循这样的规则。日本拓殖大学国际开发系教授野村进(SUSUMU NOMURA)就撰文指出,“在亚洲,将工匠达人尊为人生目标和典范的国家,唯有日本”。
野村进教授的观点并非自吹自擂,而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得出来的。在《一千年的志气:永不衰竭的企业竞争力》一书中,野村进教授重点研究了日本百年家族企业长青的秘密。
在野村进教授所研究的企业中,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示了日本家族企业长青的秘密。在这些秘密中,“匠人精神”就被重点提出。
野村进教授坦言,在亚洲,将工匠达人尊为人生目标和典范的国家,唯有日本。这个国家绝大多数企业人,在各自的工作环境里力争成为达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阶层本来就有一种强烈的“武士”志向,醉心于“德川家康式人心掌控术”。相比之下,普通老百姓更喜欢工匠达人。
野村进教授还发现,在日本人中,他们喜欢工匠达人的程度难以想象,其喜欢程度胜过“天才”。所谓“工匠达人气质”首先属于赞誉之词,其含义包括敬重工匠达人的倔犟性格在内。在工匠中,一旦某个工匠将自身本领发挥到极致,那么这个工匠将得到“达人”的桂冠,同时还会受到人们的最大尊敬。
在今天已经进入工业化国家的日本,而家族手工业和制造业的数量依然十分庞大。据《老店企业研究》统计数据显示,在日本百年以上的10万多家企业中,从事制造的就大约有45000家。然而,在“士农工商”身份识别制度较为严格的古代日本,手工业和制造业通过家族式地传承下来。这主要是基于日本人对“工匠达人”的尊敬。
正如野村进教授所言的那样,在亚洲各国中,真正地将工匠达人尊为人生目标和典范的国家,的确也只有日本这个国家。不论是自己是当权者,还是一个普通百姓,对工匠达人都充满了尊敬,并且还会竭尽所能地厚遇和庇护工匠达人。
在《支撑世界的日本技术》一书中,时任富士大学校长小山田了三提到,在日本镰仓时代(1185~1333年)以后,种田人出身的武士尽管掌管了天下,但是这些统治者们还是将做体力活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为今天日本人重视技术打下了基础。
可以说,当时统治者的庇护培养了长寿企业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充分信任,而消费者的认可则促成了长寿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正是这两方面从根本上造就了日本数不胜数的百年企业的常青奇迹。
时至今日,匠人精神依然融入日本的国民意识中,特别是商业中,而且日本人还将匠人精神发挥到了极致。在《家族企业长盛不衰的秘诀》培训课上,一个名叫韩凯的学员,非常生动、有趣地讲述了日本的“匠人精神”,韩凯讲述的故事如下。
20世纪90年代,韩凯不负众望,终于可以前往日本留学。和其他中国留学生一样,韩凯也在课余时间通过勤工俭学来赚取学费。
在勤工俭学中,韩凯跟中国大多数留学生一样,选择刷盘子。于是,在学长的带领下,韩凯给一家日本拉面馆刷洗盘子。
在进入该拉面馆打工时,学长告诉韩凯,在日本餐饮业,遵循一个不成文的行规,即餐馆的盘子必须用水洗上七遍。
在韩凯勤工俭学的拉面馆也不例外,必须遵循这个行规。但是,拉面馆老板在支付工资方面,洗盘子的工作往往会按照计件付酬。
韩凯开始工作时,按照行规刷七遍。然而,没过几天,韩凯为了拿到更多的薪水,韩凯居然耍小聪明,在刷盘子时,开始总是少刷一遍。而后,又少刷一遍,再后来又少刷一遍。就这样,韩凯比其他刷盘子的学生多拿不少工资。对此,一起洗盘子的日本学生向他请教技巧。韩凯毫不避讳说:“你看,洗了七遍的盘子和洗了五遍的有什么区别吗?少洗两次而已。”
而日本学生听后却非常惊诧,觉得这样做简直不可思议,于是将这个情况报告给老板。而老板也没有相信日本学生的报告,同样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在韩凯加盟该拉面馆时就已经告诉他了。
一周后,拉面馆的顾客投诉称,该拉面馆的盘子刷得不干净。拉面馆老板下令抽查盘子刷洗的情况。结果在这次抽查中,拉面馆老板用专用的试纸测出盘子清洗程度不够,并责问韩凯说:“韩凯君,让您刷洗七遍,您为什么只刷五遍,甚至是四遍?”
而韩凯振振有词地说:“洗五遍和洗七遍不是一样保持了盘子的清洁吗?我在家刷碗时,只刷两遍,也没有觉得不干净。”
拉面馆老板只是淡淡地说:“韩凯君,您缺乏尽善尽美的匠人精神!对不起,我们这里需要的是拥有尽善尽美匠人精神的刷碗工。请您离开。”
为了生计,韩凯又到另一家拉面馆应聘刷盘子的工人。而拉面馆老板打量了韩凯半天,才说:“您就是那位只洗五遍盘子的中国留学生吧!对不起,我们不需要!”
第二家、第三家……韩凯屡屡碰壁。不仅如此,房东也要求韩凯退房,理由还是韩凯的不良工作问题对其他住户(多是留学生)的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此刻,韩凯就读的学校也专门找他谈话,谈话的内容大意是,劝韩凯能转到其他学校去学习,因为怕韩凯的问题影响了学校的生源……
在万般无奈的境况下,韩凯只好搬到了日本的另一座城市,重新开始自己的求学之路。而后,韩凯告诫准备到日本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洗盘子,一定要洗七遍。”
“这就是匠人精神!”韩凯说。
或许这个案例真的能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日本一个小小岛国,却能创造出曾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今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规模的能力。
这不仅让中国、印度、俄罗斯这样的大国感到汗颜。甚至有学者坦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的日本在短短数十年之间迅速崛起,与其匠人精神有关。”
尽管这样的观点有点夸大,但是,还是说明了匠人精神融入了日本人的潜意识中。当然,正是日本百年家族企业历代经营者推崇的重要精神,造就了今日日本上万家家族企业的基业长青和永续经营。
既然“匠人精神”的作用如此之大,那么何谓“匠人精神”呢?所谓匠人精神,就是人与物平等相遇,人与物对话、共舞、交融、合一的境界,这种精神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种精神之下有了鬼斧神工的作品。那么作为企业家,如果具有匠人精神,他们的作品,即产品和企业本身会如何?自然是伟大的产品,伟大的企业。
从匠人精神的定义不难理解,透彻的匠人精神,是执着,是通过精益求精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确立和保证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是在获得社会认同的基础上,稳定企业的发展,实现经营的长久。
例如,在日本的五大商帮中,名古屋商帮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名古屋商帮的典型精神特征就是“具备彻底的匠人精神”。资料显示,名古屋商帮造就了一大批知名的日本企业,例如,丰田、本田、三菱、日立、新日铁等。可以说,正是因为名古屋商帮“具备彻底的匠人精神”,才有了知名度较高的伟大产品和企业。
事实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尽管这个词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脱口说出,可是离中国人却越来越远。这就使得传统的匠人精神远离中国人的精神,而一海之隔的日本却把这个精神发挥到极致。
“日本人喜欢工匠达人甚至胜过喜欢‘天才’”“在亚洲,将工匠达人尊为人生目标和典范的国家,唯有日本。”然而,野村进教授的研究对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是莫大的遗憾。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像瓦、木、石、绳、棚匠的祖师鲁班;像铁匠、补锅匠、窑匠、金银业的祖师太上老君;像小炉匠、兴秤匠的祖师胡顶真人;像皮匠的祖师白头佛;像画匠的祖师吴道子……这样的能工巧匠举不胜举。
不仅如此,从这些匠人给我们今天留下来的无数鬼斧神工的艺术品就看得出来,匠人精神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不管是传说,还是如今匠人的祭祀中,匠人精神都在影响着如今的中国人,“梓庆教木匠”的故事这其中的一个较为典型的例子。
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在鲁国,有一个名叫梓庆的木匠,其技艺非常高超。尽管当时的生产力较为低下,但是梓庆却能制作各种各样的精巧木器,而梓庆制作的木器不仅精工细作,而且还如同出于鬼神之手。
梓庆的名气由此声名远扬。鲁侯听说了梓庆的消息,于是就请教梓庆制作木器的奥秘。面对鲁侯的询问,梓庆很坦诚地告诉了鲁侯。
梓庆说:对于我一个木匠而言,其实也没有什么诀窍。只不过我在准备做这个醵时,我不敢耗损自己丝毫的力气和精力,同时还必须用心斋戒。当然,我斋戒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更好地“静心”,这样做就是更好地让自己的内心真正平静。
在整个斋戒的过程中,当我斋戒到第三天时,我就把“庆赏爵禄”给忘记了。即把利忘了。当我斋戒到第五天时,我就把“非誉巧拙”给忘记了。即把名声忘了。当斋戒到了第七天时,我就把我这自身的“四肢形体”给忘却了。即达到忘我之境。
此刻,我才可以进山寻找我需要的木料了。这时我观察树木的质地,及其合适的形态,就好像一个成型的醵在我面前。
然后,我就把我认为最合适的木料砍伐了,运回来。再稍稍加工一下,这个醵就成为现在的样子了。其实,我做的这些事情只不过就是“以天合天”而已,这就是我做木匠的奥秘。
梓庆所说的“以天合天”,就是以“我”之自然去合“物”之自然,使人的自然与物的自然相契合,人就可以与自然万物相往来。这就是中国古已有之的工匠精神,多么精妙,不仅提出了这一精神境界,而且还给出了修炼的方法,即封为忘利、忘名、忘我的三步走。
匠人精神往往会融入其经营理念中
在日本企业经营中,匠人精神往往会融入其经营理念中。专营寺庙建筑的金刚组,创建于公元578年(日本的飞鸟时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家族企业。
除了“金刚组”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家族企业以外,日本百年以上的企业也举不胜举。来自日本调查公司——帝国数据公司资料库发布的信息显示,在日本,百年以上的公司数量竟然高达22219家,其中竟然有39家企业,更是拥有500年以上的企业经营历史。
然而,除了日本,在其他亚洲各国中,其老字号店铺和历史悠久的企业竟然寥寥无几。可能读者会问,在亚洲各国中,拥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和印度是占据世界半数的文明古国,然而为什么百年企业如此都集中在日本呢?换句话说,日本百年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
在日本的历史上,与亚洲各国一样,日本也面临战争等都诸多因素,然而,日本企业的经营者却能保持其顽强的生命力。对此,野村进教授就发表了自己的观点,野村进教授认为,就外部条件而言,日本企业没有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数百年的历史上,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相比亚洲其他国家来说相对较为稳定,不仅没有因沦落为欧美国家殖民地而遭受到欧美国家企业的商业打击,同时又没有因华人的大量涌入而遭受到华商的经济威胁。
然而,野村进认为,日本长寿企业的一个重要秘诀,还是植根于日本文化中的对工匠达人的崇尚精神,这才是造就日本长寿企业数量如此众多这一奇迹的主要原因。在野村进的定义里,就存在着两个“亚洲”,即“工匠达人的亚洲”和“商人的亚洲”。
在《一千年的志气:永不衰竭的企业竞争力》一书中,野村进坦言:与此相对,我们不妨把日本以外的亚洲,尤其是包括海外华侨在内的中国人的亚洲称作“商人的亚洲”,与“华侨”并称的“印侨”(这个称谓虽然陈旧点儿)也是“商人的亚洲”中强有力的成员。只要到肯尼亚、坦桑尼亚那样的东非国家去走走,你就会对印度商人势力之强大这一点深有体会。不是有种说法吗?“华侨三千万,印侨一千万。”
“商人的亚洲”往往被讽刺为“经济动物”。野村进的解释是,在“二战”后,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时期的产物,就有人称之为“经济动物”。
不过,在“二战”前,在整个亚洲各国中,日本对工匠的尊重还高于其他亚洲国家,可以说“工匠达人”文化依然非常浓厚。
时任富士大学校长的小山田了三也印证了野村进的观点。在《支撑世界的日本技术》一书中,小山田了三就披露了野村进教授的这一观点。
小山田了三举例说,在朝鲜半岛上,历经上千年的历史中,一些人往往把需要付出劳动的工作一直被视为“下等人的工作,非王公贵族所为”的观点。这样的思维极大地禁锢了匠人文化对经济的促进。
反观日本,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日本,匠人文化依然贯穿着日本人的生活全部。在幕府时代,日本人就对拥有特殊技能的人特别推崇,尊称为“匠人”。“匠人”往往具备一流的手艺和技术,而且是招徒传承。这样的思维一直影响着日本的商界和社会,不管是商人大佬,还是从事业,都以此为荣。见表2-1。
表2-1 日本人践行“匠人”文化的案例
可能读者会问,日本这样上至王公,下至臣民尊崇匠人文化的风气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
小山田了三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镰仓时代,即公元1185~1333年以后,掌管日本政权的武士大多“都是种田人出身,包括各地诸侯自己在内,都认为干体力活是理所当然的事”。小山田了三由此推断“此乃当今日本人重视技术培养的思想根基”。
在《一千年的志气:永不衰竭的企业竞争力》一书中,野村进坦言:“我们很难想象中国的皇帝会汗流浃背参加筑城修墙,朝鲜的两班(特权统治阶级)会亲自下厨一试身手。小山田的观点即便是一种假说,却有一种让人心悦诚服的东西在里面。”
不过,野村进也承认,除日本以外的亚洲各国,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地域上看,并非完全不存在应该划归为“工匠达人的亚洲”的集团。印尼的巴厘岛人姑且可以算为数稀少的“工匠达人的亚洲”中的一分子。例如从事巴厘传统舞蹈的人的那种气质和技艺,跟日本歌舞伎演员有着惊人的相似。
不可否认的是,野村进将日本为首的国家称之为“工匠达人的亚洲”并不过分,因为在日本,“工匠达人们”往往都受到来自当权者的厚遇和庇护。
这主要源于在“工匠达人的亚洲”的根基里面,有一种对王者,即当权者坚定不移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往往又跟对国家对政府的信任连为一体。尽管近来这种趋势有所衰减,但日本人仍然属于世界上相当信赖自己国家和政府的国民。
在野村进看来,“商人的亚洲”往往只有自己的家族、金钱。所以,血亲家族企业就比较多。一般地,企业经营者又被血缘关系牢固地捆绑在一起,企业的头把交椅往往不可能让家族以外的人来坐,也不大愿意让股票上市。这就是除日本以外的“商人的亚洲”圈子里,很难拥有数量较多100年以上企业的根源。
事实证明,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尊崇匠人的国家。不管是电视剧《工匠达人》,还是在动画片中,都在传递着匠人的自豪。
在很多日本电视剧和动画片中,我们往往能听到如下的台词——“我要做全日本最好吃的拉面”;“我要治好全日本的跌打伤”……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受人尊敬的医师到普通的拉面师傅,各行各业都体现出从业者对技术的极致追求和骄傲。当然,这或许与日本旧时代森严的等级制度分不开。
在这里,我们来分享一下日本百年老店中的匠人精神:
对于匠人精神,拥有400年历史的HIGETA酱油公司常务董事山下启义坦言:“我们有时还是会在工作中对微生物说话,比如会对那些小家伙们打招呼,说‘好嘞!今儿在这儿给你们加点儿空气,给你们搅拌搅拌怎么样啊?’什么的。我们不仅重视微生物,而且对它们充满了敬意。”
而有130年历史的田中贵金属集团公司本乡主任说:“好像贵金属在向我们一个劲儿地呼吁似的,要我们将它们这些特性用于社会,而不是我们想到要把这些特性找出来。我们觉得自己的工作,就是努力做好贵金属渴望我们做的事情。”
稻盛和夫也非常推崇匠人精神,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圣”,主要是因为稻盛和夫创建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可以说,稻盛和夫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家,为此,稻盛和夫曾说过以下两句话:(1)“要用率真的眼睛目不转睛地观察现场。就在这种审视、倾听、贴心当中,我们才能第一次听到‘产品对我们的私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2)“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等同于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如果找到了不合格产品,就是听到了产品的‘哭泣声’,我就会想,‘这孩子什么地方疼痛才哭泣呢?它哪里受伤了呢?’当你把一个个产品完全当做自己的孩子,满怀爱情,细心观察时,必然就会获得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提高制成率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