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穆堂侍郎集》下

予所见先生撰著此三种外,尚有《陆子年谱》三卷,《志学编》及《志学附编》。《志学编》系选宋元明大儒之文,《附编》则其自作者,已散见文集中。然其自序又谓先有笔而存之,积成六卷者,则予尚未之见也。此外,又有《春秋一是》《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三书各二十卷,《阳明学录》若干卷。凡此诸书,皆予所梦想欲见者,而《春秋一是》尤萦心焉。

予于诸经自三礼外,惟《春秋》疑窦最多。盖欲明《春秋》者,必须得《鲁史》旧文与夫子手定之《春秋》参较之,方知笔削之真。既得其笔削之真,然后可因而推求圣人之意,然犹虑未必悉当也。况今不惟不见《鲁史》旧本,即夫子所手定者,三传所传,亦或歧异,将何所取正乎?即就其不歧者,以诸家之说广参,尚觉未能豁然于心者,不胜数也。张子尝曰:“《春秋》惟孟子能知之,非理明义精殆未可学。先儒未及此而治之,故其说多凿,是固然已。”然张子同时如程子,在后如朱子,固世所推为足绍孔孟道统之正传者,顾伊川之说《春秋》,不如后儒之精审者颇多,朱子亦屡言《春秋》难通,有此生不敢问之叹,故其解说无成书。陆子年至五十后始欲著书,常言诸儒说《春秋》之谬尤其于诸经,将先作传,值得守荆门之命未果。陆子解悟在伊川之上,然集中说《春秋》诸条,未甚精惬者,亦非止一二端焉,甚矣其难也!今先生自名其书曰《春秋一是》,盖自许为能折衷于至当者耶?虽未易克当,谅亦多可采者。观集中解说经史诸篇,识鉴周澈者居大半可知也。或曰:康熙中《钦定春秋传说汇纂》,先生以卿贰为分修其说,谅不外乎是书所载者矣。答曰:分修非总裁之比,且官书众修,虽总裁亦难尽行其意焉,况分修哉!观集中两与同馆论《春秋》义例书,亦可知矣。是时先生年才四十馀,所见亦恐尚未定,《春秋一是》当成于晚年也。

昔归熙甫云:“自秦火之后,诸儒区区掇拾,而文艺之全者尠矣。非孔子复生,莫之能复也”。谓即今诸经之见存者,真伪糅杂,简编错乱,解说纷纭,亦非孔子复生莫之能正定矣。嗟夫!六经之书,圣人所以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而期其将与天地为无终穷者也,顾不明不备若此,盖已历二千年于兹矣,岂非天地间一大缺憾事耶!有心者亦将若之何哉?亦将若之何哉?


注释:

①张子:张载,字子厚,祖籍大梁(今开封),徙家凤翔郿县(今宝鸡眉县)横渠镇,人称横渠先生。嘉祐二年(1057)进士,授祁州司法参军,官至知太常礼院。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

②程子:程颢,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原籍河南府,生于湖北黄陂县。北宋“洛学”创始人之一。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

③伊川:程颐,北宋洛阳伊川人。北宋理学家,与其兄程颢共创洛学。

④归熙甫:归有光,字熙甫,明代昆山人。著名学者、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