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沟通与设计师的发展

一个不善于交流的人可以成为设计师吗?如果你正是一个怀揣着设计梦而开始学习设计的年轻人,而你却不喜欢和人交流,也没有朋友,那么我想你可能会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遇到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并非来自设计本身,却有可能决定你设计的命运。从事设计工作应该在一开始就尝试培养和改变自己的沟通态度,做一个善于和人交流、习惯听别人批评的人。职场中的设计师给人的印象通常是一群非常有个性的年轻人,这点从最开始学习设计的大学生身上就能看出来。观察下大学入学的新生就能发现,当然如果这个学校够好,而学生濡染的艺术够多,那么,从外形上有着强烈特点的一般就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脸上总能标榜一些艺术的气质和个性,这种特质明显和他们学习艺术基础有一定的关系。艺术有别于设计,艺术的思维往往是一种单向的思维,它更多的是一种个人感受,它有明显的个人性和独立性。这种特征让很多学生在开始设计的学习后还是喜欢沉浸在艺术式的个人感觉里,他们不太乐于去沟通,以至于即便进入职场也还是喜欢一个人面对一台计算机,依然沉浸在自我的设计过程里。长此以往,缺乏沟通能力的设计师慢慢就变成了只会计算机的制图员,或者是给不懂设计的老板打工的设计师,我想每个设计师都不想一辈子做一个在别人眼里只是懂得计算机的人,或者一辈子在实现不懂设计的老板的设计想法。相反,如果善于沟通的设计师既可以成为设计总监,也可以成为老板,这也符合设计人才职业规划的要求。任何一家设计机构设计总监和设计师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沟通能力的不同,或许他还没你会做设计!

沟通其实是在培养一种语言习惯,就像孩子刚出生时不会说话,而是慢慢通过不断地和大人交流来获得对语言的认知。当他们尝试讲话的时候,最开始父母可能并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但没过多久,他们便会叫爸爸了。设计师通过不断地沟通来熟悉设计沟通的语言,这种语言技能的习得是以在设计过程中不同参与角色的介入来达到对设计沟通语言表达的提升。当一个人长时间处于封闭的状态,不和外界做任何交流和信息的交换,那么没过多久,他肯定会被这个社会淘汰,因为周围世界对他来说是陌生的,他没有融入这个社会。正常人在觉醒的状态下大约要花费80%~90%的时间与他人进行沟通。心理学家赫隆曾经做过一个“感觉剥夺”实验,他将自愿参加实验的人关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实验室里,在里面看不到任何光线、听不到任何声音,参加实验人身体的各部位被包裹起来,以尽可能减少触觉体验。实验期间,除给被实验者以必要的食物外,不允许其获得任何其他刺激,结果仅仅三天,参加实验者的整个身心就出现严重障碍,甚至不能准确地做某些大动作。由此可见,沟通是一个人的本能需要,没有一个人能做到一天不和任何人沟通交流。人的本能沟通是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它是维系正常生活的基础条件。本能沟通行为更多的是一种原发性行为的体现,从心理学角度看,本能沟通是一种人的自我满足。本能沟通不同于设计沟通,设计沟通是一种专业的沟通行为界定,他具有明确的诉求性和目的性,同时它的终极目的是满足他人的设计需求。也正是人的超我本能的特性,使得设计沟通行为是设计师不容易做到的,因为往往目的变成追求他人的满足的时候,这种沟通就带有强烈的强迫性和必然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如果一个生活中不善于表达和沟通的年轻人本身就不适合从事设计工作是一个极端的说法的话,那么我们试想,作为设计师的他如何去把他精彩的创意提交给客户,他又怎么能够让客户理解他的设计和创意。设计沟通的问题,直接决定了设计师的生存状况,同时能否被他人认同是设计师的价值所在,因为设计一定是和他人发生关系的行为,不然就不能称其所做的事情为设计。设计沟通决定设计师能否生存下去,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在中国的今天有大量的设计公司,同时有大量的设计师,这其中有影响的设计组织和设计师一定有他们独特的设计沟通方式,即便他们的很多沟通方式还不清晰,但一定“有一套”。即便是初学设计的学生在自己的作品面前也很难形成一个系统的对设计表述的语言,他们习惯于用图来说话,而吞吞吐吐地表达往往给人的印象大打折扣。设计师作为视觉文化的创造者,它的作品总是需要经过一定的媒介传达给受众,而受众群体的评价和反馈是设计师设计创意的动力,良性的反馈给设计师的创意激发了更大的潜能量。我们总能看到一个设计组织中的设计师在接受到设计任务时就开始埋头苦干,沉默于独自的创造。一方面,设计师完全封闭自我,以为凭借个人力量就能产生佳作;而另一方面,面对客户时又沉默不语,不能有效地表达设计的思路和概念。这些现象都是设计师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所导致的,它使设计过程受到强大的阻力,从而导致设计不能有效地实施,由此产生的设计尴尬总是不少。设计师的沟通能力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一系列广泛的活动技能,从写到说、从画到说、从草图的自我沟通到与计算机的人机沟通。这些沟通能力的培养,对设计师走向成功的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从低级到高级按照层次顺序发展起来的,低层次的需要基本获得满足后,人们就会关注高一层次的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得到不断的成长和完善,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任何一种需要得不到满足,都难以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和发展的人。人们欣赏绘画摄影作品,看电视、电影,阅读散文、诗歌和小说,这些过程实际上都是在体验作者创作的情感历程。不仅如此,受作品的激发,人们在欣赏过程中还会产生出许多作品中没有的或超越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设计师在情感体验的性质上,沟通的过程使积极的情感体验加深,使消极的情感体验减弱。设计师的思维总是需要打破以往的思路,寻找新的创造。作为创造者无论他的精力多么充沛,他的直接经验都是有限的。思想和思想的交换就会使设计师具备更多的想法,产生超乎自身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