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消化系统(4)
- 儿科危重病症防治手册
- 孙绪丁 卓琳
- 2567字
- 2016-03-02 10:18:29
3.3.6.4对症治疗
1.合理使用抗腹泻药物
对腹泻患儿一般不宜用止泻剂,应着重病因治疗和液体疗法。仅在经治疗一般状态好转、中毒症状消失而腹泻仍频,可试用鞣酸蛋白、次碳酸铋或氢氧化铝等收敛吸附剂,但腹泻早期不用。
近年来有作者根据腹泻发生的机制分别试用抗肠道分泌、促进肠道水分吸收、抗肠道动力及收敛止泻等药物:如氯丙嗪、次水杨酸铋、消炎痛可抑制或减轻肠黏膜的分泌作用;复方苯乙哌啶、盐酸洛哌丁胺(易蒙停)、654-2等可抗肠道动力、解痉止痛,用这些药物治疗急慢性腹泻,如选用恰当,可有一定效果。
2.腹胀
常见原因是缺钾,亦可由于细菌分解糖产生气体或中毒性肠麻痹所引起。针对病因治疗,要注意及时补充钾盐;针刺足三里、天枢、气海或艾灸神阙;或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肛管排气或上述数种合用。
3.呕吐
多为酸中毒和全身中毒症状之一,随着脱水酸中毒纠正,病情的好转,呕吐逐渐停止。必要时可用吗丁林口服、氯丙嗪或灭吐灵肌肉注射,亦可针刺内关。
3.3.6.5微生态疗法
是利用人体肠道正常菌群成员或其促进物质制成的活的微生物制剂,以补充和充实肠道微群落内涵,改变不正常的微群落成分,以恢复肠道正常菌群的生态平衡,抵御病原菌定植侵袭,有利于控制腹泻。
这类药物有:促菌生、乳酸菌素、培菲康、回春生、双歧口服液等。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菌丛失调发生的腹泻有良好疗效。
3.3.6.6黏膜保护剂
肠黏膜屏障分三层:
1.细胞前保护层:由黏液、IgA、正常菌群组成;
2.细胞保护层:有肠细胞、细胞间桥、微绒毛上多糖蛋白复合物;
3.细胞后保护层:包括血运、淋巴,正常肠道黏膜屏障能抵御各种内、外攻击因子,维持消化道的正常生理功能。
小儿腹泻的发病与肠黏膜屏障功能破坏有密切关系,因此维护和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是治疗腹泻的方法之一。
思密达是一种较好的消化道黏膜保护剂。临床实践证明,思密达对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泻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对引起腹泻的病毒、细菌及其毒素具有固定清除作用;同时能帮助受损的黏膜上皮细胞修复和再生,平衡了肠道正常菌群;由于该药不进入血液循环,无任何毒性作用,味道香甜,儿童易于接受。每日用量:1岁以下1g,1~2岁2g,2岁以上3g,分3次。将药物倒入20~50ml温水中搅匀后服用。首次剂量加倍,两餐之间空腹服用。
3.3.6.7液体疗法
1.口服补液
目前各地普遍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口服补液盐(ORS),治疗急性腹泻脱水,取得良好效果。这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此种溶液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腹泻、脱水,治疗对象一般限于轻或中度脱水患者,并只用于累积损失、继续损失的水和电解质的补充。
1)累积损失
轻度脱水口服补液量一般按50ml/kg计算;中度脱水按80~100ml/kg计算。所需液体量要求在4~6小时服完。
2)继续损失
根据大便量和脱水纠正情况酌情增减,原则上随丢随补,丢多少补多少。因ORS溶液含电解质浓度较高,如含钠90mmol/L,当脱水纠正腹泻停止后应即停服,以防高钠血症。
按上述方法补液,如因腹泻严重,脱水加重,或因呕吐频繁不能口服者,应采取静脉补液治疗。如完全缺乏静脉补液条件,也可采用胃管滴入法。
在口服补液期间,应同时注意患儿日常液体需要量。口服补液过程中不禁食、不禁水,在补充累积损失的4~6小时中,如果由于饮用ORS液而不可能再进食饮水者,脱水一经纠正,要立即开始进食和饮水。
母乳喂养者,应让患儿自由进乳;人工喂养者,可将牛奶适当稀释,幼儿可食用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在补充继续损失阶段,一定要根据患儿要求随意饮水。
本溶液含氯化钾0.15%,为腹泻的一般量,如有低钾症状,应适当增加补钾;有明显酸中毒者,需另用碳酸氢钠纠正。
在配制ORS溶液时,容器应清洁,要用冷开水溶解。应坚持少量多次口服,每隔2~3分钟喂一次,每次10~20ml,以免呕吐影响疗效。
2.静脉补液
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重或腹胀者需静脉补液。
1)第1天补液
(1)溶液总量
包括累积损失、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三部分。
累积损失量按脱水程度计算,轻度脱水50ml/kg;中度脱水50~100ml/kg;重度脱水100~120ml/kg。
继续损失量根据具体吐泻情况估计,一般情况下每日10~40ml/kg。
生理需要量根据不同年龄需要,婴儿每日需60~80ml/kg。
为了便于应用,临床将上述三部分概括为以下数值,可适用于大多数病例。轻度脱水需90~120ml/kg,中度脱水需120~150ml/kg,重度脱水需150~180ml/kg。个别病例必要时再作较详细计算。
(2)溶液种类
溶液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比例主要根据脱水性质而定,累积损失的补液性质可按等渗脱水用1/2~2/3张含钠液,低渗脱水用等张~2/3张含钠液,高渗脱水用1/3~1/5张含钠液。
若根据临床表现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可先按等渗性脱水处理。继续损失用1/2~1/3张液体。生理需要用1/5张或含钾生理维持液。
(3)输液速度
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继续损失量和速度。可分阶段进行,首先补充累积损失量,然后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量。
扩容:
对重度脱水有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先用2∶1等张含钠液20~30ml/kg,于30~60分钟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以迅速增加血容量、改善循环和肾脏功能。适合于任何脱水性质的患儿,对中度或中度以上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不需要扩容。
继续补充累积损失:
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选用前述不同溶液(扣除扩容液量)继续静脉滴注;本阶段应在8~12小时内完成,滴速应稍快,一般为每小时8~10ml/kg。
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
脱水纠正后,只需补充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可将这两部分液体混合在一起,12~16小时滴完,每小时约5ml/kg。
在液体疗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治疗后的反应,随时调整液体的成分、量和滴速。若经过累积损失的补充以后,吐泻已止,病人情况好转,继续损失和生理需要两部分,可酌情减少或改为口服。
(4)纠正酸中毒
中度以下酸中毒一般无须另行纠正,因为在输入的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而且经过输液后循环和肾功能改善,酸中毒亦随之纠正。
对重度酸中毒可另加一部分碱性溶液,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5mmol/L(10vol%),如给5%碳酸氢钠5ml/kg或11.2%乳酸钠3ml/kg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