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概念

新时期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界定与分类研究

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尤其科学研究过程中,分清研究对象的结构与层次,就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因此,了解当前我国篮球人口的结构,分析不同层次人群所占的比重,从而明确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范围及其规模,对促进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是与自然资源或物力资源相对应的、以人的生命机体为载体的社会资源,指在一定领域内人口所拥有的劳动能力。”【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人力资源形成的基础。劳动力是指人口中达到法定的劳动年龄、具有实际劳动能力,并参加社会就业的那一部分人。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较高层次的部分,是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力。他们具有特定的知识、技能和专长。一般以学历、技术职称和资格证书来作为衡量人才资源的标准。如中专学历以上、初级技术职称以上、五级以上技工证书持有者,均被认定为人才。人口、人力资源、劳动力和人才资源的关系。

人才学通常认为:“人才”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能以其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或社会某一方面的发展做出某种较大贡献的人【2】。“人才”在《辞海》中解释为有才识学问的人,德才兼备的人。体育人才,是指从事体育事业,具有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的专门的人才。体育人才主要包括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教师、体育企业家及体育经纪人等【3】。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与人口、劳动力、人才等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从广义上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体育人才资源中的一部分,是指具有一定的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和技术,经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后,可能为竞技体育做出贡献的接班人群体,包括从事竞技体育工作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科研人员、体育管理人员、体育教师、体育企业家及体育经纪人等。广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涵盖面较宽泛。狭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潜能的青少年运动员这一群体。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广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运动员除外)并不一定都经过青少年运动员的特殊训练阶段,不少是来自相关专业的专门人才。狭义上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有一定的对象、范围限定的,并且存在潜在性,不能以学历等成人的标准来衡量,而是从基本身体条件、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选材。优秀运动员的成长一般都要经历后备人才这一准备时期。

在《辞海》中“后备人才”泛指战时可以征集到军队服役的人员,最初是军队中使用的术语。王同忆主编的《词言大典》中,把“后备人才”解释为:某些职业队伍的补充力量。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优秀运动员队伍的人员调整和补充问题开始被重视起来,“后备力量”及“后备人才”也逐渐被体育界引用,泛指优秀运动队下属的青少年运动员。而“后备人才”一词更能涵盖青少年的成才之意,近年来在体育界已成共识并广泛使用。

根据以上论述,本研究认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指具有一定体育天赋,经过系统训练后,可能对竞技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的青少年运动员。这与原国家体委对二线、三线运动员的界定基本吻合。三线包括普通业余体校、体育中学、重点业余体校。二线包括体育运动学校、竞技体校等,还包括一些民办或政府办的各类青少年业余体育俱乐部在内。通常体育界把三线、二线的青少年运动员作为后备人才。本课题研究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特定为二、三线的青少年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