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技体育实战制胜案例
- 杨桦 池建
- 4623字
- 2020-06-24 18:59:28
专题二:竞技项目的创新和发展
本专题包括:与时俱进、自主创新——中国乒乓球队发展与创新的历程;否定自己、否定传统——皮划艇项目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辉煌的秘诀与创新的动力——庄则栋谈中国乒乓球的创新3个案例。
案例4 与时俱进 自主创新
——中国乒乓球队发展与创新的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乒乓球国手们已先后夺得100多项世界冠军,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整个乒乓球界都坚持不断创新。面对眼下国际乒坛“世界打中国”的局面,乒乓球队坚持与时俱进,继承创新,让球队永葆青春活力,用蔡振华的话说:“整个乒乓球运动史就是发展和创新的历史,唯有创新才有出路。”
在备战第二十五届巴塞罗那奥运会期间,乒乓球队教练班子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策:选择男子双打作为突破口。人们知道,世界乒坛历来男子强手如林,当时与中国头号主力马文革在同一层次的外国优秀运动员多达20余人,中国队欲夺男单金牌显得势单力薄。而当时世界各强队对双打的技战术却没有进行充分和系统的研究,其他国家的几对强手都是凭出众的个人技术进行双打配合。而中国男队在双打技战术研究方面已先行一步,只要明确双打的技战术风格和意识,一定会有所成就。果然,经过一番苦练之后,王涛和吕林在奥运会上夺得了男双金牌。事实表明,当时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从那时以来,中国男双在世界大赛中几乎是百发百中,成为男子比赛的“保险项目”。
再拿直板横打来说,在徐寅生、李富荣的多次倡导下,国家队直板运动员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训练这种打法。所谓直板横打,就是直板运动员在打反手时由过去利用正面进行推挡,改为用反面进行抽拉,这样大大增强了反手的攻击性。但当时有些教练却不同意采用直板横打,理由是这种打法还没有多大把握,很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因此,当有些运动员在国家队集训时练了直板横打,可回到省队参加全国比赛时,教练员又让他们改回去。面对这种状况,国家队男队教练组坚持创新,顶着各种压力毫不动摇。教练员们一起反复研究如何改进训练方法,进一步提高这种打法的成效。后来,刘国梁、马琳、王皓等直板运动员,都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这种打法,成为中国传统直板克敌致胜的一个法宝。
10多年来,中国乒乓球队先后创造了直板横打、背面发球、攻防转换、三快战术等多种新打法和新战术,以及把对手的名单和打法贴在墙上以不断提示运动员,在训练场地悬挂国徽、党旗以激励运动员等多种特殊的训练方法和措施。
乒乓球队不仅在技术上积极创新,而且在管理机制上也勇于创新。国家队过去的训练都是沿用前苏联的训练模式和机制,运动员进了国家队就等于进了保险箱,新老更替、自然接班,竞争性不强。蔡振华执掌男队教鞭后,清醒地认识到竞争是竞技体育的生存之本,坚决地把竞争机制引进乒乓球队。其具体做法是:将国家队分成一队和二队,在队内定期进行循环比赛,打出名次,进行升降,展开竞争;一队前6名有资格进入世锦赛主力阵容,后4名则与二队实行交流;二队前4名可上升到一队,后4名则与省队实行交流,把过去的以训为主改为现在的以赛带练。近几年,国家队又完善了这一机制为“积分制”,即把比赛成绩、训练态度、比赛作风、生活管理等项内容化为分值,统一评定。这一整套竞争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彻底打破了大锅饭、铁饭碗,大大激发起运动员们的上进心和拼搏精神,像世界冠军孔令辉、刘国梁、王励勤、马琳、刘国正、王楠,都是在这种机制下脱颖而出的佼佼者。
创新同样也被引进到乒乓球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每年乒乓球队都要组织到“老虎团”进行军训,到西柏坡、正定高平地道战遗址等老革命根据地参观,到天安门观看升国旗仪式等,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让“祖国培养意识”、“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观念,在队员心中牢牢扎根。蔡振华教练曾经说过:“中国乒乓球队要取得胜利,关键还是一个拼字。我们这些年轻人,既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考验,也没有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练,很有必要学学老一辈革命家的斗争精神,‘育球’先育人啊!”
案例5 否定自己 否定传统
——皮划艇项目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动力
皮划艇项目短期内实现历史性突破和整体性提高的双重使命,得益于“超常规思维、跨越式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与训练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分不开的。其中,不断地否定自己,否定传统,是训练创新的重要内容和过程。回顾三年来的创新实践历程,国家队一年一个台阶,进行了10余项重要创新内容(表1)。
表1 皮划艇项目创新工程的阶段划分和基本内容
这些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对皮划艇项目特点和规律,对备战大赛和参加大赛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成果。例如,确立皮划艇项目有氧训练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基于九运会调查研究和国家队组建后的学术研讨,确立了皮划艇项目的基本特征是“以有氧供能为基础、快速力量耐力为特点的、技术性强、竞争激烈的短、中距离竞速项目”。有氧能力重要地位的确定,转变了多年来的训练指导思想(即过分强调以培养运动员“乳酸糖酵解”为目标的高强度无氧训练和忽视强化个体能力的多人艇训练),代之以“坚持以有氧耐力训练为基础,坚持以发展个体能力为主体,坚持以每一桨效果为核心”的指导思想。
高原训练效果显著,成功率高,而把目的放在培养状态上则失败的概率高。如男子皮艇的高原训练多以培养状态为主,结果在世界锦标赛和全国锦标赛遭受失败;而划艇组针对自身问题,采取发展能力为目的的高原训练,实践取得了成功。以提高能力为重点、自觉坚持大运动量训练、使高原训练平原化、避免以培养状态为目的而导致训练不足。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为划艇组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立“以我为主,灵活多样的程序化为核心”的成功参赛新模式。皮划艇项目属于分道竞速的项目,“以我为主,注重过程”是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潜力,创造优异成绩的基础。要在比赛中真正做到“以我为主,注重过程”,必须牢固树立“心理为技术服务”的概念,为重视过程提供具体的手段和方法。为此提出坚持程序化参赛和“零失误参赛工程”。程序化参赛从生物学和社会学改造运动员。其主要作用有:参赛群体(教练员、运动员和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形成共识,形成强大的心理氛围;避免运动员因大赛的紧张造成过度紧张而忘却某些重要参赛环节;使不同角色各归其位,比赛现场忙而不乱;为运动员发挥比赛能力提供必要的保障。
围绕奥运突破,积极进行赛制改革。多赛制是现代竞技体育的主要特征,主动适应多赛制才能参与竞争。皮划艇的国内赛制延续近十年没有太大的变化,九运会后,水上中心在深入认识皮划艇项目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十运会周期的赛制进行了改革,初步形成较为合理的竞赛结构和积分体系。改革的重点包括几个方面:建立年度系列比赛制度,将年度比赛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实现对全体运动员的整体推进作用;将年度比赛与全国十运会相联系,形成四年一体化的皮划艇项目全运会竞赛体系,为整合皮划艇训练资源起到远程导向作用,避免全运会的省市冲击式投入模式的再现;建立“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竞赛项目和内容,避免机械性地与国际接轨,形成体能评价主导型春季冠军赛、均衡型评价的全国锦标赛、年度终极诱导的秋季冠军大奖赛等年度竞赛的合理结构。
赛制改革调动了各省市对皮划艇项目投资体系的适应性变化。全运席位制的改变又调动了地方积极性,积分制的引进,使得先进省市为了团体总分的争先进位,在把重点放在优秀运动员身上的同时,重视了整体规模的加大。改革实践表明,中国皮划艇的整体水平上了一个大的台阶。
案例6 辉煌的秘诀与创新的动力
——庄则栋谈中国乒乓球的创新
辉煌的秘诀——创新
在世界乒坛,庄则栋以他的三个三连冠闻名于世——世锦赛三连冠、全国比赛三连冠和国家队内比赛三连冠。对乒乓球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中国,拿全国比赛冠军的难度,甚至比世锦赛冠军还要大。谈及此事,庄则栋颇为自豪:“现在为止,全国锦标赛和国家队内比赛只有我一个人拿到过 ‘三连冠’!一说起来,邓亚萍、王涛都要伸舌头。”
在这样的成绩背后,庄则栋则以他的速度冠绝乒坛。“兵贵神速,只有抢到前头才能够有效打击对手。”谈起自己的速度秘诀,庄则栋说:“不能用静止的观点去看问题。例如,挥拍的停止动作,大家都习惯挥到额头前,都这么学这么打。我就研究,为什么要挥到额头前,应该是接触完球就完成一次挥拍动作了,剩下的惯性应该是无效功。所以,我很早就研究出了短挥拍。”
然而,创新同时也是对传统与权威的挑战。庄则栋的创新开始也受到了队里的批评,队友们认为他不规范,挥拍动作不完整。但是,到了比赛的时候,大家才发现,其他运动员都跟不上他短挥拍的快节奏了。“其实,这也就是后来欧洲人普遍使用的弹打技术,当年的队友都说我打球是 ‘左一弹,右一弹,发球乱弹’。”庄则栋自豪地说,“在1989年我从山西回到北京的时候,国家队正在推广学习弹打,这比我整整晚了25年。”
创新的动力——个性
最让庄则栋兴奋的并不是登上领奖台、去领奖牌的时候,而是看到自己有个性的新技术推广开来的时候。
“成绩的背后是选择,选择很重要,像我如果选择篮球、足球我都出不来,我选择了乒乓球,而且选择了两面攻。”庄则栋介绍说,“当时我们的国家队队员,绝大多数是直板。直板占了98%,横板只占2%,而在这些直板中,绝大部分又都是左推右攻,我管这叫 ‘半身不遂’。所以,我是一开始就学习两面攻。两面攻也不像当时流行的中远距离两面攻,在50年代中期,我就把两面攻推进到中近台,所以我可以很自豪、很骄傲地说,这个中近台两面攻是我在50年代中期创立的。到现在,包括王励勤、瓦尔德内尔都是这种中近台打法。”
正是这种个性的意识,在问及庄则栋最喜欢中国队中哪名选手时,他脱口而出的就是刘国梁,“当大家都说直板正胶不行的时候,刘国梁还在坚持,他为什么能够坚持下来?那就是有个性。”庄则栋强调:“我们欣赏千军万马的力量,更敬佩的是孤军奋战的勇士,也只有与众不同,才能出类拔萃。”
同样,以创新个性打法闻名的王皓也得到了庄则栋的认可,“发展个性确实不容易,当大家都在推挡的时候,他却使用了横打,应该得到肯定。奥运会上,他还是压力太大了,需要练气,练志气。”
【专题点评】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们的工作要有新局面,就必须与时俱进,大胆地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这一精辟的表述同样适用于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同志在备战雅典奥运会期间曾说过:“要不断深化对项目发展规律的认识,注重竞技体育理论创新。学会从丰富的实践中寻找项目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新一轮的奥运备战工作,推动训练思想、训练理论、训练方法的不断创新。”这句话不仅深刻地揭示出创新在竞技体育事业,在项目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核心地位,而且也将不断地激励着竞技体育界勇于开拓,锐意改革,积极进取,再创辉煌。
竞技体育的创新体现在运动训练、竞赛、管理等各个方面,既有观念层面的创新,也有实践层面的创新;既有技战术的创新,也有运动器材设备的改进;既有训练方法、手段的创新,也有负荷变化的创新;既有竞赛组织的创新,也有运动队伍管理的创新等等。其中,观念的创新占据着核心地位,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通过上述创新活动,将有力地推动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提高,进而使整个项目的发展走上快车道。
乒乓球项目作为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其长盛不衰的发展历史进程中,创新和发展一直是乒乓界的成功基石和不竭动力。而作为奥运新科状元的皮划艇队来说,敢于否定自己的创新思维更是他们短期内实现突破的重要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