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国家体育总局2011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管理专项赴德国研修班学习考察报告
- 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
- 921字
- 2020-06-24 19:00:11
德国青少年体育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福建省重点少年儿童业余体校 邹志红
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共有16个州,8,200万人口。德国不仅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强国。
德国共有9万1千个体育俱乐部,体育人口2,760万,占人口总数的三分之一,有750万体育志愿者,每年为体育志愿服务的时间达5,550万小时。据统计,截至2010年,德国奥运项目的体育俱乐部会员有2,100多万人(约占德国总人口的25%),非奥运项目体育俱乐部有会员370多万人。德国民众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列前五位的分别是:足球(675万会员)、体操(492万会员)、网球(155万会员)、田径(88万会员)、手球(84万会员)。
德国的体育通过协会组织管理。全国最高体育组织是德国奥委会,其下辖有16个州体育协会(如:柏林、黑森州、汉堡州等体育协会)以及62个单项体育协会(如:足球协会、篮球协会、田径协会等)。每个州体育协会里都有专门的体育单项协会来管理本州的该项目,每个协会下面又有许多俱乐部,俱乐部实行会员制管理。
德国的足球、皮划艇、滑雪、曲棍球、射击、游泳、田径等项目的水平都居世界前列。德国也是青少年体育锻炼开展得最好的国家,德国各俱乐部非常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在各俱乐部中7~14岁年龄段的青少年人数最多,前东、西德所辖各州加入俱乐部的男孩人数分别达到该年龄段总人数的90%和55%。而15~18岁的青少年因中学即将毕业,准备报名入大学故加入俱乐部的人数有所减少,但男子仍达到75%,女子达45%。对比宗教、音乐,体育是德国青少年最喜欢的项目。
德国还是世界上大众体育开展得最早和最好的国家之一,它的体育俱乐部已经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如,汉堡的HT16俱乐部。可以说在大众体育体系社会化、产业化、法制化、科学化管理等方面均已形成比较系统的科学体系。
此次随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管理专项研修班到德国学习培训,21天访问了22个单位,与33位授课人进行了交流,可以说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德国体育发展的整体情况,收获很大,启发颇多。
一、对体育功能的再认识
(一)体育对青少年的意义和作用
德国人认为,体育是教育的一部分,体育运动与人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青少年从小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培养他们聪慧的头脑,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和睦相处,帮助他们形成高度的纪律性。通过锻炼,青少年可以学到更多的社会知识和人生知识,磨练心智,不断提升自信心,对他们的人性、人品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通过体育锻炼,他们可以非常阳光地走向社会。德国人认为,运动的魅力认识得越早越好。
据汉堡体育协会一项统计表明,德国青少年最喜欢的兴趣爱好分别为:1.体育占62.9%;2.音乐占11.9%;3.艺术占6.7%;4.宗教占6.4%。由此可见体育在青少年中的影响。
在中国,从政府层面的工作报告到各项制度安排,从法律文本到具体的锻炼标准,都对青少年的锻炼时间有明确要求。但具体到个人,由于青少年处在传统的薄弱体育观念和氛围之中,体育课被挤占与体育锻炼方式缺乏等各种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他们体格体型的发育。而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课外辅导班盛行以及手机、电脑游戏影响等导致的静坐多、运动少和营养过剩,如何确保孩子每天的锻炼时间成为一个无解的难题。
(二)体育的社会功能
德国人认为,体育的责任是社会性的,也就是要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他们认为,体育训练不光是传授体育的技术、技能,更主要的是通过体育锻炼教育各类学员,怎样做人、怎样对待社会、怎样为社会承担责任。法兰克福青少年体育中心俱乐部有一项“午夜计划”,即在每天深夜12点举行比赛。这是针对很多年轻人,因为家庭问题,晚上在街上喝酒闹事,他们通过深夜组织比赛,把学员吸引过来,减少打架、斗殴等社会问题发生。俱乐部的教育观念是:我们不光是体育工作者,更是社会工作者,我们把社会的闲散孩子、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外国移民的孩子集中在一起,通过体育锻炼占据他们的时间,把他们变成体育人才,减少政府管理的负担。通过俱乐部的教育,他们可以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
在我国,大多数人还是把体育简单理解为竞技体育,忽视体育的教育功能,忽略体育的社会责任。竞技体育要为国争光,但一定要转变金牌的生成方式,以更经济、更节约的方式完成。体育总局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一定要有自己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要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
二、对运动员文化教育的重视
德国青少年在训练阶段实施“平行教育”。他们认为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同等重要,有专门的法律来保障运动员的学习。青少年运动员,不能因为训练、比赛而影响学习,也不能因为是尖子运动员就让其放弃学习。各训练单位都制定了运动员的补课制度或延长学制的办法,这是对青少年的一生负责,也是对家庭、对社会负责,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认知。他们教育青少年运动员,现在没有一个人能靠竞技体育比赛生存一辈子,这是一条生存原则。前东德时期,政府为优秀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机会,两德统一后,再没有这样的就业机会了。就是拿了金牌的运动员,如不适应社会,生活也会非常艰难。因此,青少年体校和其他中小学一样,要在文化教育上接轨,以便学生运动员能顺利进入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
在中国,运动员的文化教育问题成为社会诟病,新闻媒体,社会各界抨击不断。造成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短板,既有体制的原因,也有体育界固步自封的结果。这是我们青少年运动员训练的一个顽疾,如果不能从体制、机制上妥善解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作将面临极大的困境。
三、对教练员职责的要求
首先,明确教练员是在专业体育俱乐部中从事运动训练并有一定教育任务的体育老师,教练担负的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角色,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传授者。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就应当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其次,不要单纯地认为运动成绩好就可以成为教练员,而作为一名教练应该做到:
(一)保证运动员能学到知识。
(二)保证运动员的健康,避免无谓的运动伤害。
(三)创造快乐的训练氛围,使运动员愉快地训练和比赛。
(四)避免与运动员对立,使其失去兴趣,而导致转会或中止训练。
根据1997年德国制定的《教练员守则》,教练员必须签订文书,确保遵循教练员守则。教练员既要教体育技能更要承担教育人的社会责任,又要培养运动员互相融洽,互相促进,团结协作,相互激励。一个优秀的教练员就是一个优秀的教育者,体育与教育是分不开的,教育跟得上,体育才能上得去。
在德国,教练员持证上岗,执照两年更新一次,他们认为,让教练员经常回炉,学习新的知识,非常必要。
目前,我国各级各类的教练员,基本上就是一个技术传授者,离教育者的角色还是有很远的距离,对于一个从小参加训练的运动员,教练影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快提升教练员的能力素质和专业水平,培养师德风范刻不容缓。
以上是本人在工作岗位感受比较深的三点启示。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尼采曾经写道:“德国人的灵魂深处埋藏着许多曲折环绕的通道,它们之间互相连接着,那儿有洞穴、躲藏处和地牢,它的杂乱无章使它更加迷人和神秘;德国人是熟悉这些混乱的通道的。”经过几代人的探索与开掘,德意志终于从“混乱的通道”里走了出来,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欧洲强国和体育强国。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德国在事隔近五、六十年后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公认的体育强国,体育在德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地位,这有赖于其战后快速的经济发展,但其高效运行的体育管理机制和一系列的体育措施、体育计划也功不可没。当前,中国正处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奋进过程中,如何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摈弃体制差异,研究德国体育发展历程,引进、吸收和借鉴其青少年体育发展和群众体育发展的经验,对于我们转变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构建适合中国实际的、惠及百姓和民生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