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客时代:用声音打造影响力
- 艾勇 陈思维 赵寒笑
- 1133字
- 2025-04-09 18:33:30
1.2.2 创作端:专业入场,加速播客成熟
其实,播客圈重量级的节目还有很多,你一梳理就会发现,这些头部节目的背后大多都有着众多传统媒体机构的身影。
2004年之后,包括ABC、NBC、维亚康姆、BBC、ESPN和《新闻周刊》《商业周刊》《福布斯》等杂志在内的知名媒体公司纷纷在播客领域开辟疆土,成为播客主要的内容制作方。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这其实很好理解。传统媒体之所以能够生产广受欢迎的高质量播客节目,与其高度重视听众关心的话题有着密切联系,加上传统媒体拥有精良的制作技术和广泛的发行渠道,使得这些机构对内容生产和运作机制更得心应手。高质量的播客内容会提升听众对播客这一媒介形式的认可程度,也会让播客节目更容易收获粉丝和实现商业变现,有不少传统媒体已经在播客上取得了不错的营收。
这里不得不提到现象级播客《连环》(Serial),这档罪案深度报道类播客深入探讨一个个真实犯罪案例。在2014年,这档播客的火爆使播客作为一种新兴内容形态在美国迅速走红,NPR正是这档现象级播客的出品方。现象级的播客节目的出品方中除了历史悠久的媒体,还有不少专业垂类的媒体机构。
比如,总部位于好莱坞的独立播客制作工作室Wondery就以专门制作高质量、引人入胜的故事叙事见长。Wondery在考虑每档播客节目改编为影视内容的可能性,也在推动品牌投放播客广告。这家播客工作室在2021年被亚马逊收购,这次收购增强了亚马逊在非音乐类内容版图的实力。
其实,不仅是大型机构在下场做播客,近年来专栏作家和媒体人也开始通过播客输出自己的观点,打造自己的人设和影响力。比如,《纽约客》专栏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Malcolm Gladwell)从2016年开始主持一档名为《修正历史》(Revisionist History)的播客,到2024年已经做了八季。这档播客的每一集故事都是对过去的一次重新审视——一个事件、一个人、一个想法,甚至一首歌,为什么它们当时会被误解、被漠视,格拉德威尔会从中一一为听众解读。通过对历史的再解读,引发听众对过去事件的思考,唤起对不同观点的尊重和探索。在这个声音与情感共鸣交织的空间里,播客不仅仅是信息传达的工具,更是一种沟通的方式,让思想在互联网时代更丰富、更立体地展现。
这些媒体机构和媒体人的积极下场为播客创作带来了示范效应,也让越来越多的名人和专业人士参与到了这个媒介的发展过程中。比如,马斯克、比尔·盖茨等都是播客的常客,连政治人物如特朗普也做客过播客节目,引发不小的反响。其他诸如作家、演员、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等社会各界名流也开始热情地拥抱这种新兴媒介。
根据播客搜索引擎Listen Notes的数据,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播客总量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新增100万档以上的播客节目。截至2022年底,全球至少有300万个播客频道,制作了超过1.54亿集播客内容,其中有将近200万个播客频道位于美国,这也奠定了美国在全球播客市场中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