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名垂千古的航海家

奉天殿,大朝会!

在京的文武百官,公卿贵族皆云集于此。

那奉天殿前的广场上,人影绰绰,文武百官们依照各自的官阶和职责,有条不紊地排列着。他们的队伍整齐划一,宛如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尽管每个人都尽量保持着庄重严肃的神情,但眼神中仍不免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期待与紧张。

此刻,阳光洒在那金碧辉煌的宫殿之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官员们的衣角,却吹不散这凝重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

文武百官依次整齐地排好班次,他们的队列排列得规整有序,丝毫不乱。每一位官员都身着华丽的朝服,头戴庄重的官帽,彰显着他们的身份与地位。然而,在这看似庄严肃穆的表象之下,百官们的内心却并不平静。

虽然现场气氛庄严肃穆,但在这庄重的表象之下,百官们仍难免私下里小声地交头接耳。他们的声音低沉而压抑,仿佛是在黑暗中悄然流淌的溪流。

“今日可是郑和下西洋归来还朝的大日子啊!”一位官员压低声音说道,眼神中透露出复杂的情绪。

“是啊,不知这次会有何收获。前两次可是靡费甚众,成果却寥寥无几。”另一位官员微微皱眉,忧心忡忡地回应着。

“若是此次依旧无所获,那这下西洋之举怕是要成为众矢之的了。”有人轻声叹息,脸上满是忧虑。

“户部尚书夏原吉大人一直反对,奈何皇上执意如此。这次若还是不行,恐怕朝堂之上又要掀起一番波澜。”

众人纷纷点头,心中暗自揣测着此次的结果。

今日,乃是郑和下西洋归来还朝的日子。

百官们都心知肚明,这郑和前两次下西洋,不但耗费的钱财物资极为庞大,而且所获成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巨大的投入与微薄的回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许多人心生不满和质疑。

这就好比皇帝耗费了大明大量的钱粮资源,全力支持郑和出海远航,然而结果却差不多如同石沉大海,打了水漂。那一次次的期望,最终都化作了泡影,让人心生失望。

即便那些个海外夷国也会呈上一些贡品,但这些贡品大多都是来自域外的稀奇物件,有实际价值的也就香料等寥寥几样东西,其他的贡品更是只能搁置在国库皇宫里充当吉祥物般的存在。那些奇奇怪怪的物品,虽然充满了异域风情,却对国家的实际发展和财政收入并无太大帮助。

并且依照太祖制定的“厚往薄来”朝贡体系,大明还要回赠给这些使臣十倍于贡品价值的赏赐。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让本就不宽裕的国库更加捉襟见肘。

这一来一去之间,所花费的可都是国库的钱粮。每一分每一毫,都关系着国家的民生大计,关系着百姓的温饱与安宁。

户部尚书夏原吉出于对民生的考量,原本就极力反对郑和下西洋的举动。他深知国家的财政状况已经十分艰难,每一笔不必要的开支都可能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奈何皇帝的态度异常坚决,他也只能无奈地捏着鼻子,艰难地筹措所需的钱粮,内心殷切地希冀着这一次郑和能够带回些真正值钱的货物。夏原吉为此日夜操劳,愁白了头发,只盼着能有一个好的结果。

现在,到了检验此次收获成果的关键时刻了。

倘若郑和此次的成果还是如前两次那样,收获寥寥无几,那就只能证明,这下西洋的举动纯粹就是一个无底洞!一个不断吞噬国家财富,却无法带来相应回报的巨大黑洞。

夏原吉今日哪怕是撞死在朝堂之上,他也一定要坚决反对郑和再次下西洋!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下一刻,鸣鞭声骤然响起,那清脆而响亮的声音在广场上空回荡,宛如一道惊雷。百官们顿时噤若寒蝉,迅速肃立。在庄重的礼乐声中,他们井然有序地鱼贯而入,走进了奉天正殿。

那礼乐声悠扬而庄严,仿佛在诉说着大明的辉煌与荣耀。官员们的脚步声整齐而沉重,每一步都充满了对皇权的敬畏。

待行礼完毕并谢恩之后,朱棣不知何时已然端坐在了那尊贵无比的龙椅之上。他的身姿挺拔而威严,目光深邃而犀利,仿佛能洞察一切。

奉天殿内,百官们恭敬肃立。那气氛凝重得让人几乎无法呼吸,每个人都低着头,等待着皇帝的发话。

朱棣给了小鼻涕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后者立马心领神会,尖着嗓子高声喝道:“宣正使总兵官郑和,副使王景弘,吴宣,入朝觐见————”

那声音尖锐而响亮,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着。

来了!

百官们纷纷顺着视线望去,眼神中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就连朱高煦也不例外,他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急切,想要看看这郑和此次究竟带来了什么。

毕竟那可是大名鼎鼎的郑和啊!

大明王朝第一个名垂千古的太监,擒贼杀敌,屡建奇功,七下西洋,三次擒获贼寇首领,威名远震海外,堪称一代伟大的航海伟人!

众人只见迎面走来三人,为首之人身材魁梧高大,面容硬朗坚毅,此人正是千古留名的太监郑和。他的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带着自信与从容。

其身后两人,一个面色白净无须,皮肤黝黑,正是副使王景弘,这也是一位颇具贤名的太监。他的眼神中透着睿智与沉稳。

另外一人身材高大魁梧,容貌略显老成,此人乃是副使吴宣,长江水师将军。然而,这吴宣却是个阴险卑鄙的小人,而且他还是汉王朱高煦的心腹,正是得益于汉王的举荐,他才得以顺利进入郑和的船队,出任副使并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臣郑和(王景弘、吴宣)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齐声高呼,声音洪亮而整齐,在大殿内回响。

朱棣见状,急忙起身,从陛阶上快步走了下来。他的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显示出对三人的重视。

“平身吧!”朱棣的声音温和而有力。

“谢皇上天恩!”三人再次齐声回应,然后缓缓起身。

朱棣走到近前,仔细地打量着眼前的三人,瞧见他们那因长期风吹日晒而变得黝黑干燥的皮肤,心中也是不禁感到有些唏嘘和动容。

“朕见到你们平安归来,心中甚是欢喜,真是高兴,真是高兴啊!”朱棣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和欣慰。

郑和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这才声音洪亮地开口说道:“启禀皇上,臣等此次出海,依照着海图一路长途跋涉,远行至远方,巡使了占城、爪哇、古里等海外邦国多达三十七个,与列国的君王、首领、酋长共计一百余位通好了关系,浩荡的皇恩广泛地泽被天下,海外诸国无不对陛下的仁德感恩戴德!”

他的声音激昂有力,仿佛在讲述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

“并且合计有五十六个国家在我们回程之时,派出了使臣,携带上各自独具特色的奇珍异宝,甚至还有国主亲身随船来到我大明,特地前来朝贡并觐见陛下,都衷心地期望能与我大明国永远缔结友好关系,共同畅享万世太平!”

满朝文武听闻这番话,都瞬间为之动容。他们的脸上露出惊讶和欣喜的表情,心中的期待瞬间被点燃。

不少养气功夫欠佳的朝臣甚至都有些慌了手脚,脸上隐约可见惊惶的神色。他们从未想过会有如此众多的国家前来朝贡,这是大明从未有过的荣耀。

这可是八方来贡,万国来朝的盛大场面啊!

朱棣的脸上止不住地绽放出欣喜的笑意,“好啊,郑和你们此次出行辛苦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赞赏和感激。

郑和的声音有些哽咽地道:“皇上过誉了,臣等此次出使西洋,还与海外各国开通了贸易往来,交流了彼此的物产,我们所携带的中土之物在当地更是深受欢迎,藩国的百姓们都踊跃地进行易物换货……”

听到此处,朱棣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安稳地放回了肚子里,脸上的笑容愈发地灿烂浓郁。他仿佛看到了大明的繁荣与昌盛就在眼前。

而夏元吉那苍老的面庞上,也终于展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天可怜见,这位郑大人总算是开窍了啊!

大明如今已经穷得都快揭不开锅了,您要是再不带些银子回来,我这个户部尚书恐怕只有以死明志了!

郑和接着又道:“臣此次共带回珍珠、珊瑚、金箔、乳香、胡椒、龙涎香等海外特产,总计八百二十一种,整整装运了一百二十五船……”

他一边说着,便有宫中的侍从捧着这些奇珍异宝走进朝堂,将其呈献给皇帝与百官。

那一件件宝贝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让人眼花缭乱。无数的宝贝逐一映入众人的眼帘,有如同鹅卵般大小的明珠,圆润光滑,散发着神秘的光芒;有巨大无比的象牙,洁白如雪,雕刻精美;有半人高的珊瑚,色彩斑斓,形状奇特,简直令人看得目不暇接。

这一件件,一桩桩的宝物,无论哪一样在大明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

就连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此刻也是看得目瞪口呆。他朱棣好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可在如此众多的奇珍异宝面前,还是不免带有几分深深的震撼。这些宝物的精美与珍贵,超出了他的想象。

夏元吉此刻已经不能仅仅用高兴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而是陷入了欣喜若狂的状态。

这些价值连城的奇珍异宝,在他的眼中,那就是一堆堆闪闪发光的金山银山!

空虚已久、寂寞难耐的国库,总算是即将得到充足的补充了。

“除此之外,臣等还带回了多种奇禽异兽,巨象五头、雄狮十只、奇鸟百只、珍稀花木无数……”

听了这话,朱棣笑得嘴巴都合不拢了,然而夏元吉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心里想着,与其带回来这些奇禽异兽,倒不如多带回来一些香料。

毕竟香料能够售卖出去换取钱财,而这些奇禽异兽只能拿去充实宫廷罢了。

“这些宝物都是臣带回来献给陛下的,愿陛下万寿无疆,永远健康!”郑和的声音充满了忠诚与敬意。

“好,好,好!”朱棣连声叫好,仔仔细细地打量着这些奇珍异宝,心中却是暗自泛起了嘀咕。

如此众多的奇珍异宝,郑和在海上居然能够轻而易举地获得,看来这西洋果真如同老二所说,海上的财富真是无穷无尽啊!

一想到这儿,朱棣又笑呵呵地看着郑和。

郑和一愣,一时间没能明白皇上这眼神中的深意。

二人就这般大眼瞪小眼,一时之间,气氛显得有些尴尬。

“郑和啊,还有吗?”朱棣笑着问道。

郑和:“???”

啥意思?

这还不满足?

群臣们闻言也有些傻眼,纷纷觉得皇帝未免也太贪心了。

这些奇珍异宝,其价值足以堪比大明一年的税收了!

夏元吉轻轻咳嗽了两声,意在提醒朱棣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

他哪里知道,朱老四是惦记着朱高煦口中那三样亩产惊人的神奇物种!

眼见郑和的神色有些尴尬,朱棣心中也明白不可急于一时。

虽然心中仍有不甘,但今日毕竟是他朱棣扬眉吐气的大喜之日,所以朱棣也不再计较此事。

他缓缓地走上陛阶,放声大笑道:“可见这天地乾坤无比浩瀚,四海辽阔无涯,天下之大真是无奇不有啊!”

他的声音豪迈而激昂,充满了对天下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以朕看来,比起眼前这些奇珍异宝更为宝贵的,是海外诸国对我大明的通好情谊,是天下万民的友善之心,你们为朕与万邦友好和睦相处,开了一个绝佳的好头啊!”

郑和见状,趁机提醒道:“皇上,万国来使还在殿外等候觐见!”

朱棣笑意盈盈地点了点头,随即坐回了那高高在上的龙椅之上。

小鼻涕心领神会,尖声喝道:“宣各国使臣觐见————”

那声音再次在大殿内响起,充满了威严。

“满剌加国苏丹拜里米苏拉见过陛下,愿陛下之光辉……”

“满者伯夷国王子维卡拉玛瓦哈纳见过陛下……”

“苏门答腊国苏丹罕难必镇见过陛下……”

“那孤儿国……”

“苏禄国……”

“印加国……”

国主、王子、亲王、大臣、酋长……

一位位使臣迈着庄重的步伐走入大殿,带着本国光彩夺目、璀璨耀眼的奇珍异宝作为贡品,向大明的永乐帝献出了最为诚挚的敬畏之情。

他们的服饰各异,充满了异域风情。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敬畏和敬仰的神情,对大明的皇帝表示着最高的敬意。

今日,注定要在历史的长河中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