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尤物: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
- 段晓琳
- 736字
- 2024-12-19 17:57:21
前言
1573年,712匹中国丝绸由两艘马尼拉大帆船运抵墨西哥。(1)虽说丝绸的国际贸易早已在古代欧亚丝绸之路和印度洋航线上出现,但这是中国丝绸首次经太平洋航线登陆美洲。[1]这一贸易路线的构想对于总督马丁·恩里克·德·阿尔曼萨(Martín Enríquez de Almanza,1510—1583)而言太过新奇,他一度认为这些货物一文不值。[2]当时,墨西哥正享受着本地丝绸业带来的丰厚利润,似乎没有空间容纳外来织物。然而,仅仅30年后,西班牙王室就因顾忌贸易争端,颁布了全面禁止中国丝绸进口的法令。在马尼拉帆船运送的各类织物之中,生丝与白色织物是最受欢迎的。
跨太平洋丝绸贸易的出现与快速发展,象征着全球商业网络的形成。与印度洋航路相比,太平洋航路的独特之处是将明代中国与西班牙帝国直接联系在了一起。中国与墨西哥之间的对比,揭示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联系,包括蚕桑业的进步、丝绸时装的流通,以及官方对丝织品的监管。两个遥远国度之间的联系与比较,引发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生丝与丝织品会在美洲市场流行?在应对全球贸易的浪潮时,中国和西班牙有什么异同?16、17世纪的全球世界,如何影响着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国度?
《尤物:太平洋的丝绸全球史》一书探讨了生丝与丝织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和产量如何促进全球市场的扩大,并衍生出足以挑战国家威权的商业力量。本书旨在说明,世界市场对丝绸需求的增加,一方面加快了中国和墨西哥的丝绸时尚与蚕业的同步发展,另一方面则促使两个国家产生外贸和阶级层面的争端。虽然国家仍然管制着丝绸,但由于对时尚的共同追求,丝织品的流通早已遍及全球。因此,即便是在不同的社会中,丝制品的消费也一样见证了市场价值体系的完善。生丝与丝织品成为“尤物”,使个人和社会在不断变化的时间和空间中找寻并重构自己的地位,从而逐渐摆脱国家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