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著居民还是外来人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中国人的起源吗?

1. “龙骨”引起的另一次大发现

要谈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我们还得回头从发现仰韶彩陶文化的瑞典人安特生讲起。

还在他发现仰韶遗址之前,有一次安特生在北京偶然遇到燕京大学的化学教授——美国人翟伯(John McGregor Gibb,1882—1939)。翟伯听说安特生对龙骨感兴趣,就告诉他北京旁边的周口店有座鸡骨山,鸡骨山上有龙骨。当时他没太在意。1921年,乌普萨拉大学给他派了一位助手,他就请这位助手到周口店试着发掘一下。挖了两年,结果只挖到一些动物化石,大家都有些泄气,但是安特生倒很有信心,因为他看见这个地方有不少石英石碎片,他觉得这应该是古代人类割肉用的,所以坚持要把发掘继续下去。一直挖了五年,到1926年发现两颗人类的牙齿,又挖了两年多,到了1929年冬天中国考古学家裴文中(1904—1982)终于发掘出一个完整的人类头骨,安特生的直觉果然是对的。这就是北京猿人。

北京猿人的时代,以前被认为是五十万年前,最新的研究成果认为应该是在距今七十八万到六十八万年前。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但也仅此而已,他们的生活状况还是比较糟糕的,一不留神就被剑齿虎什么的给吃了,大部分人都活不过十五岁。

北京人的发现在全世界引起震动,但是最受鼓舞的,当然还是希望证明中国人是独立起源的中国学者。当时在全球范围内,早期人类化石也只发现欧洲的尼安德特人、海德堡人和东南亚的爪哇人等少数几种,北京人的发现证明东亚很早就有人类生活。

那么,这些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吗?大家还没来得及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就在鸡骨山旁边的小山顶上又发现了山顶洞人。1933—1934年,由裴文中主持发掘,发现三个完整的头骨,还有其他一些骨骼化石。据说,不仅中国人很高兴,就连时任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的德国人魏敦瑞(Weidenreich Franz,1873—1948),一大清早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连裤子都穿反了,赶到现场后双手发抖,兴奋得不得了。

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大约在三万年前。那时候,他们不仅会用火,也已经会打鱼狩猎,还会用石头或骨头做工具切割东西,甚至还有爱美的习惯,因为在那里发现穿孔的装饰品。

2. 山顶洞是国际大都会?

从北京猿人到山顶洞人,从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殷墟,一面打破“中国人种西来说”和“中国文化西来说”,构造中国人种和中国文化的独立渊源,一面打破传统历史里三皇五帝以及夏、商、周的神话传说,用考古发现重新书写中国早期的系谱。这使得很多中国人都相信,“自古以来”中国就有自己的历史。所以有人说,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考古学史,就是在不断通过考古,确认中国文化的本土性和独立性,这当然与20世纪处于危机中的中国争取独立有关。

不过,后来的发现越来越多,在中国境内又发现很多时间很早的古人类遗迹,比如距今一百七十多万年前的元谋人、距今一百万年前的郧县人、距今五十万年前的蓝田人、距今二十多万年前的大荔人、距今九万到七万年前的丁村人,等等。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这些古人类就像祠堂里的祖先牌位一样,按照时代一个个排列下来,一直数到距今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

那么,这些人真的都是现代中国人的祖先吗?可就是这个山顶洞人的来源,也还有很多疑问。当时山顶洞人被发现后,德国体质人类学家魏敦瑞对这三个头骨进行研究,可他的结论让大家大吃一惊。为什么呢?魏敦瑞说,从体质人类学角度看,这三个头骨属于三个不同的人种:一个接近原始蒙古人种,可以算东亚人类的祖先;一个很像美拉尼西亚人(Melanesians),可他们现在分布在从印度尼西亚到澳大利亚之间的西太平洋岛屿上;还有一个则属于爱斯基摩人(Eskimos,即因纽特人),现在住在北极圈里。如果照魏敦瑞的看法,山顶洞简直就是那时候的国际大都会,居民来自天南海北。当然,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的人类学家看法与之不同,他们重新研究了这三个头骨,认为它们还是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其中有一些与现代黄色人种相似,至于那些不一样的地方,大概是由于山顶洞人还处在进化的某种过渡阶段。按照这样的解释,山顶洞人就不是外来人种,而是中国本土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环。

你看,同样是这三个头骨,立场不同、角度不同、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南辕北辙。

3. 一元还是多元:关于人类起源的两种看法

现在我们都知道,说“人类是猴子变的”,这是很不严谨的说法;说“人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虽然不错,但是简单化了。事实上,人的进化过程非常复杂。从生物学上来说,现代人属于灵长目的人科、人属、智人种。灵长目下面有很多科,比如猴科、长臂猿科,也包括人科。人科不仅有人,猩猩、大猩猩、黑猩猩也属于人科,当然数量最多的是人属。人属下面有十几种人,绝大部分灭绝了,只有智人还存留在世界上,演变成我们通常说的现代人类。为什么叫智人呢?意思是这种人很聪明、有智慧,看来人类之所以在进化的竞争中胜出,靠的是智力,不是蛮力。

在距今四十万到二十五万年以前,智人出现在非洲大陆。但是,当时的世界已经有很多种人,比如在印度和东亚生活着大量的直立人、在欧洲和东非生活着海德堡人,不久在欧洲还出现凶猛的尼安德特人。其实,元谋人也好,蓝田人也好,北京人也好,都属于直立人,还不是智人。直立人的体型比智人要小,脑容量也小。

以前,我们只有考古学的证据,往往认为中国境内的这些古代人类是连续进化的,等于是一脉相承,从最古老的人类一直到今天的中国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不过,说是“连续进化”,也只是一种期待,化石可没有那么现成,刚好足够证明这个连续性。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考古学家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地填补这个进化链条上的缺环,让这些化石形成一个完美的证据链,证明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在中国。

研究早期中国的考古学家,有中国人,也有外国人,他们都是很严肃认真的学者,但因为各自的身份不同,有时候中国学者和外国学者的关注点确实不大一样。傅斯年就曾经抱怨说,有的外国学者只关注那些跟中西文化交流有关的文物,而不怎么关心纯粹中国的东西。用这样的眼光,当然看什么都像是从西方传过来的。而有些中国学者,一心一意想要证明这个“一脉相传”,有时候也不免有所见、有所不见。

到底中国的这些直立人能不能进化成智人?或者通俗点说,北京人是不是进化成了山顶洞人?在这方面,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做研究的学者,跟利用古人类化石做研究的学者,好像产生一些分歧。

总的来说,支持分子人类学证据的学者,基本上都认为不仅古人类起源于非洲,就连现代人类即智人也起源于非洲。大概在距今十万年以前,这批人类开始陆续走出非洲,其中一部分迁徙到西亚,并且继续向东扩张,取代各地原有的直立人。当然,这些智人在扩散过程中可能会与生活在本地的那些土著人类发生混血,但智人之所以取代这些土著人类,最终成为世界的统治者,说明智人的基因占据主流,原本的直立人留下的基因很少很少,混血的情况并不重要。

按照分子人类学研究的结果,可以描述智人走出非洲、迁徙到全世界的过程:十万年前,有一支到了西亚;五万年前,有一支到了澳大利亚;四万年前,又有一支到了欧洲,取代原有的尼安德特人;从东亚大陆出发,一些人向南来到西太平洋上的岛屿,包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些人向北进入西伯利亚,一些人向东到达韩国、日本;一万多年前,一些人从如今俄罗斯的最东部,跨越白令海峡来到北美洲,再向南扩散到中美洲和南美洲,结果美洲的物种一千年内就减少百分之八十,因为智人太厉害,把它们都吃光了。

另外一些主张人类在多个地方起源的学者,则主要从化石上寻找证据。虽然他们渐渐也同意,也许最古老的人类确实起源于非洲,不过他们在一两百万年就扩展到全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不同种类的古人类。这些古人类在地球上好几个地方分别进化,其间当然也遇到从其他地方迁徙过来的人类,从而发生复杂的基因交流。这叫作“人类多地连续进化辅以杂交说”,简单说就是本土古人类的基因占据主流,像非洲智人这种外来人类的基因只起到次要作用。中国有不少古人类学家持这种观点。

一直到现在,关于“人类是哪儿来的”“中国人从哪儿来的”这些问题,还在争论中。不过,近来好像人类来自同一个非洲外祖母的说法占据上风。毕竟科学的说服力很强,分子人类学或遗传学的证据也比较硬,而考古学家对化石的解释常常有点儿主观成分,不免稍稍落了下风。

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晚清时代。中国人种和中国文化的“西来说”,影响了当时的日本、中国。当时流行种种说法,比如说中国人来自埃及、中国人来自巴比伦、中国人来自印度、中国人来自中亚,等等。那个时候,这些说法引起很大反响,所以在中国学界,反对人类一元起源的风气很盛,人们都在寻找中国人种和中国文化的本土性和独立性。到了现在,科学越来越发达,基因技术日新月异,世界上对于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说法又甚嚣尘上,好像占垄断地位。这是为什么?我们想,这是因为在全球化的时代,人们为了证明所有人类生而平等,世界具有普遍性,又开始倾向于人类起源一元论。

是多元的还是一元的,一切都要看证据,这并不应当涉及民族自尊。中国人如果一直都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连续进化出来的,真的就值得骄傲吗?假如说中国人也是来自非洲,难道就是件丢人的事儿吗?是不是本土起源,跟作为中国人的光荣,真的有关系吗?更何况,这里还有个根本性的区别:中国人的人种是外来的,跟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明是外来的,完完全全是两个概念。

那么,到底什么是文明呢?人类的文明也是从非洲发源,然后传播到全世界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