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割Offer:互联网大厂面经
- 布兜编著
- 3745字
- 2024-12-28 12:51:50
1.2 数据库
本节介绍关于数据库的高频面试题目,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次SQL查询的执行过程,binlog的类型、作用与使用场景,事务两阶段提交,B+树索引,存储引擎、事务ACID的特性及实现原理,事务的隔离级别及如何解决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问题,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数据库锁(行锁、表锁、乐观/悲观锁),索引优化,MySQL高可用架构,数据库缓存,索引下推,索引覆盖,数据库热点更新等。
1.2.1 一次SQL查询的执行过程
面试官提问
● SQL查询执行的流程是怎样的?
SQL查询操作的一般流程如图1-75所示。
图1-75 SQL执行过程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01 连接器负责与客户端建立并管理连接、获取权限等。
步骤02 查询缓存,执行过的语句及其结果可能会以键值对的形式缓存在内存中,key是查询语句,value是查询结果;若查询命中缓存则直接返回。如果表发生变化,那么和该表相关的所有缓存数据都将失效,因此只有数据更新不频繁的静态配置表才开启查询缓存。
步骤03 分析器进行语法分析,判断SQL是否满足MySQL语法。
步骤04 优化器选择索引,或者在多表关联时决定各个表的连接顺序,以此获取较好的查询性能。
步骤05 执行器通过存储引擎的接口获取数据。
1.2.2 binlog日志备份的3种模式
面试官提问
● MySQL binlog日志备份有哪3种模式?
● binlog的作用是什么?
MySQL的binlog日志备份有3种模式:基于行的复制(Row-Based Replication,RBR)、基于SQL语句的复制(Statement-Based Replication,SBR)和混合模式复制(Mixed-Based Replication,MBR),分别说明如下:
1.RBR
日志记录了每一行数据被修改的细节,然后在Slave端对数据进行同样的修改,RBR模式可能会产生大量的日志。
2.SBR
记录每一条修改数据的SQL,Slave端解析出和Master端相同的SQL后执行。由于不记录每一行数据的变化,因此产生的binlog日志量较少。但为了让SQL在Slave端执行的效果和Master相同,因此必须记录每条语句在Master端执行时的上下文信息。
3.MBR
MBR模式是RBR和SBR两种模式的结合,根据执行的具体SQL来区分对待记录日志的形式,比如表结构变更以SBR模式来记录,update、delete等SQL语句一般以RBR模式记录。
1.2.3 事务的两阶段提交
面试官提问
● 事务的两阶段提交的执行过程是怎样的?
● 两阶段提交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事务就是定义的一系列数据库操作,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是不可分割的。两阶段提交协议(Two-Phase Commit,2PC)用于分布式系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该协议将一个分布式的事务分成两个阶段:投票阶段(Voting phase)和提交阶段(Commit Phase)。
1.投票阶段
协调者发送事务执行请求给所有参与者,参与者根据事务在本地执行成功或者失败的结果回复同意或取消。
2.提交阶段
协调者可能收到3种事务执行结果:
● 所有参与者成功执行事务。
● 部分参与者执行事务失败。
● 协调者等待超时。
如果所有参与者成功执行事务,那么协调者将向所有参与者发送事务提交的通知,参与者提交事务并返回执行结果,整体执行流程如图1-76所示。
图1-76 事务的两阶段提交的正常执行流程
如果部分参与者执行事务失败或者协调者等待超时,那么协调者向所有参与者发送事务回滚通知,参与者执行回滚操作、释放资源,并将执行结果返回给协调者,整体执行流程如图1-77所示。
图1-77 两阶段提交事务回滚
1.2.4 二叉搜索树、平衡树、红黑树、B树、B+树的区别
面试官提问
● 请给出二叉搜索树、平衡树、红黑树、B树、B+树的定义,特别是红黑树的5条性质。
● 请说明二叉搜索树、平衡树、红黑树、B树、B+树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特别是红黑树相比于BST和AVL树有什么优缺点?
● 二叉搜索树、平衡树、红黑树、B树、B+树读、写时间复杂度各是多少?特别是红黑树的操作时间复杂度是多少?
● 分别说明二叉搜索树、平衡树、红黑树、B树、B+树的使用场景。
● 数据库索引为什么使用B+树而不是红黑树?
● 为什么B+树比B树更合适用作数据库索引?
1.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见图1-78)的定义需满足以下3点:
● 对于任意节点,若左子树不为空,则左子树的值均小于根节点的值。
● 对于任意节点,若右子树不为空,则右子树的值均大于根节点的值。
● 任意节点的左右子树也分别是二叉搜索树。
图1-78 二叉搜索树
查询二叉搜索树的平均时间复杂度是O(logn);如图1-78所示,一些场景下二叉搜索树会退化为线性链表结构,查询时间复杂度为O(n),因此,在二叉搜索树的基础上出现了AVL树(平衡二叉树)。
2.AVL树
AVL是平衡二叉树,它的所有节点的左、右子树高度差不超过1,如图1-79所示。由于插入和删除元素都需要通过旋转来维护树的平衡性,因此旋转操作付出的代价甚至比查询获得的收益还大,基于这个问题又出现了红黑树。
图1-79 平衡二叉树
3.红黑树的特点
红黑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根节点是黑的。
● 每个节点非红即黑。
● 叶子节点是黑的。
● 如果一个节点是红的,那么它的子节点一定是黑的。
● 对于任意节点,它到叶子节点的所有路径上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节点。
红黑树的示例如图1-80所示。
红黑树是一种弱平衡二叉树,相对于AVL树来说,维护红黑树的上述特性旋转的次数较少,但查询时间复杂度依然为O(logn),因此红黑树应用广泛,比如HashMap底层数据结构就引入红黑树来加快查询速度,IO多路复用的epoll实现也采用红黑树来管理文件描述符。但红黑树相对于多路查找树而言树高较高,不适合用作数据库的索引。
图1-80 红黑树
4.B树
B树是一种平衡多路查找树,与二叉搜索树相比,B树每个节点有多个分支;与红黑树相比,相同数量的节点B树的高度远小于红黑树的高度。B树示意图如图1-81所示。一棵M阶B树的性质如下:
● 每个节点至多有M棵子树。
● 若根节点不是叶子节点,那么根节点的儿子数为[2,M]。
● 除根节点和叶子节点外,其他每个节点的儿子数为[M/2,M]。
● 非叶子节点的关键字:K[1],K[2],…,K[M-1];且K[i]<K[i+1]。
● 非叶子节点的指针:P[1],P[2],…,P[M]。其中P[1]指向的关键字小于K[1],P[M]指向的关键字大于K[M-1],其他P[i]指向的关键字属于(K[i-1],K[i])。
● 所有叶子节点位于同一层。
图1-81 B树
5.B+树
B+树是B树的演进,示意图如图1-82所示。
图1-82 B+树
与B树相比,B+树有以下两个核心不同点:
● 叶子节点间存在一个链表指针。
● 所有关键字都在叶子节点出现,非叶子节点是叶子节点的索引,叶子节点相当于是存储数据的数据层。
因此,B+树相对于B树来说,更适合用作数据库索引:
● B+树内部节点是叶子节点的索引,不存放真正的数据,树高更低,IO次数更少。
● B+树对关键字的查询都会走一条从根到叶子节点的路径,路径长度相同,查询性能稳定。
● B+树所有叶子节点通过横向指针形成了一个有序链表,便于基于范围的查询。
1.2.5 MySQL存储引擎InnoDB与MyISAM的区别
面试官提问
● InnoDB存储引擎与MyISAM有什么区别?
MySQL有多种存储引擎,包括:MyISAM和InnoDB等。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 InnoDB支持事务,MyISAM不支持事务。
● InnoDB支持外键,MyISAM不支持。
● InnoDB是聚集索引,MyISAM是非聚集索引。
● InnoDB锁最小粒度是行锁,MyISAM锁最小粒度是表锁。
1.2.6 聚集索引与非聚集索引的区别
面试官提问
● 聚集索引与非聚集索引有什么区别?
聚集索引与非聚集索引的区别如下:
(1)每张表只能有一个聚集索引,可以有多个非聚集索引。
(2)聚集索引的叶节点就是数据节点,非聚集索引的叶节点仍然是索引,存在一个指针指向对应的数据块。
(3)聚集索引键值的逻辑顺序决定了相应行的物理存储顺序,非聚集索引的逻辑顺序与磁盘上行的物理存储顺序不同。
1.2.7 数据库事务的4大特性
面试官提问
● 请介绍一下事务的4大特性。
● 数据库事务的ACID靠什么来保证?
ACID是事务的4大特性,详细说明如下:
1.原子性(Atomicity)
原子性是指一个事务不可分割,事务中的操作要么都做,要么都不做。其实现原理是:事务执行前,MySQL会将更新前的数据保存到undo日志中,如果事务执行失败,就可以利用undo日志进行回退。
2.一致性(Consistency)
一致性是指在保证原子性、持久性和隔离性的基础上,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没有被破坏,事务执行前后都是合法的数据状态。
3.隔离性(Isolation)
隔离性是指事务的内部操作与其他事务是隔离的,并发执行的各个事务之间不能互相干扰。当数据库有多个事务同时执行时,可能出现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的问题,不同的事务隔离级别可以解决对应的问题。
● 一个事务写操作对另一个事务写操作的影响:锁机制保证隔离性。
● 一个事务写操作对另一个事务读操作的影响:MVCC保证隔离性。
事务隔离级别与MVCC在后面会展开解释。
4.持久性(Durability)
事务一旦提交,事务的状态就会被持久化在数据库中,理论上任何故障都不应该对本次事务的修改有任何影响。
为了避免每次读写数据库都产生随机IO,InnoDB为MySQL提供了缓冲池(Buffer Pool),读取数据时先从Buffer Pool读取,数据不存在则从磁盘读取后再写入Buffer Pool;数据写入时先写入Buffer Pool,Buffer Pool中的数据定期刷盘。Buffer Pool提升了数据库的读写性能,但数据库一旦宕机,Buffer Pool中缓存的数据若未刷盘就会丢失。为了保证事务的持久性,所有对数据的修改先写入redo log,再更新到Buffer Pool。如果MySQL宕机,重启时可以读取redo log对数据进行恢复。
1.2.8 事务隔离级别与脏读、不可重复读、幻读
面试官提问
● 介绍一下数据库事务的4种隔离级别。
● 什么是脏读、不可重复读与幻读。
● 什么是读未提交、读已提交、可重复读、串行化,以及它们解决了什么问题?
数据库事务有4种隔离级别: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RU)、读已提交(Read Committed,RC)、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RR)、串行化(Serializable)。低事务隔离级别通常可以执行更高的并发,但容易产生不符合预期的脏数据。高事务隔离级别可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但对并发性能有较大影响。下面给出4种隔离级别的定义:
● 读未提交:该隔离级别下,一个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可以看到其他未提交的事务操作。
● 读已提交:该隔离级别下,一个事务只能看见已提交事务所做的改变。
● 可重复读:MySQL默认的隔离级别,该隔离级别下,保证在同一个事务中多次读取同样记录的结果是一致的。
● 串行化:最高的隔离级别,强制事务串行执行。
4种隔离级别及其存在的问题如表1-5所示。
表1-5 事务隔离级别对应存在的问题
对脏读、不可重复读和幻读的解释如下:
1.脏读
在当前事务(A)中可以读到其他事务(B)未提交的数据,这种现象是脏读,如表1-6所示。
表1-6 两个事务交替执行出现脏读
2.不可重复读
在事务A中先后两次读取同一条记录但结果不一样,这种现象称为不可重复读,如表1-7所示。
表1-7 两个事务交替执行出现不可重复读
脏读与不可重复读的区别在于前者读到的是其他事务未提交的数据,后者读到的是其他事务已提交的数据。
3.幻读
在事务A中按照某个条件前后两次查询,后一次查询看到了前一次查询没有看到的行,这种现象称为幻读,如表1-8所示。
表1-8 两个事务交替执行出现幻读
不可重复读与幻读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数据变了,后者是数据的行数变了。
1.2.9 redo、undo、binlog数据库日志的作用
面试官提问
● 谈谈MySQL的3种核心日志redo、undo、binlog及其作用。
1.redo log
为了避免每次读写数据库都会产生随机IO,InnoDB为MySQL提供了Buffer Pool,读取数据时先从Buffer Pool读取,数据不存在则从磁盘读取后再写入Buffer Pool;数据写入时先写入Buffer Pool,Buffer Pool中的数据定期刷盘。Buffer Pool提升了数据库的读写性能,但数据库一旦宕机,Buffer Pool中缓存的数据若未刷盘就会丢失,因此,当数据变更时,还需要记录redo log,redo log是预写日志(Write-ahead logging,WAL),所有对数据的修改先写入redo log,再更新到Buffer Pool,如果MySQL宕机,重启时可以读取redo log对数据进行恢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不同于数据库操作产生的随机读写,写redo日志是顺序写,效率极高。因此,记录redo日志虽然是磁盘操作但对数据库整体的读写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2.undo log
事务执行前,MySQL会将更新前的数据保存到undo日志中,如果事务回滚或者数据库崩溃,可以利用undo日志进行回退。undo log也可以用于实现多版本并发控制(MVCC)。
3.binlog
主从复制,从库利用主库上的binlog进行数据回放,实现主从同步。
1.2.10 多版本并发控制
面试官提问
● 谈谈你对MySQL MVCC的理解,它解决了什么问题?
● 说一下MVCC的实现原理。
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多版本并发控制)解决了读写不冲突的问题,实现上依赖了Readview和undo版本链。ReadView存储当前活跃的读写事务列表,也就是开启但还未提交的事务。通过这个读写事务列表来判断记录的某个版本是否对当前事务可见。在读已提交隔离级别下,每次SELECT都会生成最新的Readview;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只在事务第一次SELECT时创建一次Readview。undo日志记录了数据被修改的历史版本。下面举例解释MVCC的工作原理。
图1-83展示了读写事务列表的可见区间、临界点。
图1-83 读写事务列表的可见区间及临界点
● trx_ids:ReadView初始化时当前未提交的事务列表。
● trx_up_limit_id:当前已提交的事务id加1,若事务id < trx_ up_limit_id,则对于当前ReadView可见。
● trx_low_limit_id:当前最大的事务id加1,若事务id≥low_limit_id,则对于当前ReadView不可见。
假设数据库当前存在一条记录,如表1-9所示。
表1-9 MVCC版本链初始状态
有一个事务(trxId = 30)更新id=1的记录name=李四-V2,此时undo log版本链如表1-10所示。
表1-10 李四-V2版本存在指针指向V1
接着有一个事务(trxId = 100)修改name =李四-V3,但事务未提交,此时的版本链如表1-11所示。
表1-11 李四-V3版本存在指针指向V2
现在一个事务A查询id=1的记录,因为当前活跃的事务id列表是trx_ids = [100],所以id = 1的V3版本数据不可见,那么根据版本链往下查找,发现trx_id = 30的事务id小于trx_up_limit_id,因此当前查询返回李四-V2版本。
将事务(trxId = 100)提交,接着一个新的事务(trxId = 110)修改id=1的记录name=李四-V4,但不提交事务,此时版本链如表1-12所示。
表1-12 李四-V4版本存在指针指向V3
此时事务A又执行了一次查询id = 1的记录。
若隔离级别为读已提交,则每次查询都会重新生成新的ReadView,活跃事务列表trx_ids更新为[110],因此查询结果为李四-V3版本。
若隔离级别为可重复读,则ReadView只在事务开启的第一次查询时生成,之后的查询都复用之前的ReadView,那么活跃事务列表trx_ids依然为[100],因此事务A查询的结果是李四-V2版本。
1.2.11 数据库行锁、表锁、乐观锁与悲观锁
面试官提问
● 行锁与表锁有什么区别?
● 什么是记录锁、间隙锁与临键锁?数据库查询命中这些锁的条件是什么?
● 什么是乐观锁与悲观锁?
1.行锁
行锁锁住一行或者多行记录。行锁开销大,加锁慢,可能会出现死锁,但锁定粒度小、并发度高。InnoDB存储引擎默认的事务隔离级别为可重复读,并且在参数innodb_locks_unsafe_for_binlog = 0的模式下,行锁有3种类型:记录锁(record lock)、间隙锁(GAP lock)、临键锁(next-key lock)。
1)记录锁
记录锁锁住的是某一条记录,记录锁的触发条件是等值查询、命中唯一索引。在读已提交隔离级别下,只有记录锁模式。
2)间隙锁
间隙锁锁住的是一个区间,并且左右都是开区间。在读已提交隔离级别下,不会使用间隙锁,只有当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和串行化时才会存在间隙锁。例如以下SQL语句:
SELECT * FROM tName WHERE id BETWEEN 2 and 6 FOR UPDATE;
执行该SQL,(2,6)整个区间的记录都会被锁住,即id为3,4,5的数据行插入时会被阻塞。
3)临键锁
临键锁是记录锁和间隙锁的组合,锁住的是索引本身以及索引之前的间隙,是一个左开右闭的区间。在可重复读事务隔离级别下查询非唯一索引时,InnoDB使用临键锁防止幻读。举个例子,一个索引列col包含值12,13,15和22,临键锁的范围如下:
(negative infinity, 12] (12, 13] (13, 15] (15, 22] (22, positive infinity) 事务1 select...where col =12 for update; 事务2 insert into … ( … ,col, …)values (… ,11, …); 事务3 insert into … ( … ,col, …)values (… ,13, …);
事务2被阻塞,无法插入数据,事务3正常执行。
2.表锁
表锁锁定整张表,锁定期间其他事务不能对该表进行操作。查询非索引字段时一般触发表锁。表锁开销小,加锁快,不会出现死锁,但锁粒度大,并发度低。
3.数据库的乐观锁与悲观锁
● 悲观锁:数据修改前,假设一定会发生冲突,先尝试为它加锁。
● 乐观锁:假设数据修改不会造成冲突,在数据提交更新时才进行冲突检测。
在低并发场景下,使用乐观锁可以避免加锁开销;在高并发场景下,使用乐观锁会因为数据冲突频繁而导致执行效率变低,该场景下应使用悲观锁。
1.2.12 当前读与快照读
面试官提问
● 什么是当前读与快照读?
1.当前读
当前读读取的是最新版本数据,并且对读取的记录加锁,阻塞其他事务同时改动相同记录。比如如下形式的SQL属于当前读:
select...lock in share mode (共享读锁) select...for update
2.快照读
快照读读取快照中的数据,不需要进行加锁。快照读通过MVCC机制实现,MVCC作用于读已提交和可重复读这两个隔离级别,这两个隔离级别下的普通select操作就是快照读。
● 读已提交隔离级别:事务每次select都生成一个最新的ReadView。
● 可重复读隔离级别:只在开启事务后第一次select时生成一次ReadView。
ReadView中存储当前活跃着的读写事务列表,也就是开启了但还未提交的事务。通过这个读写事务列表来判断记录的某个版本是否对当前事务可见。
1.2.13 幻读是怎么解决的
面试官提问
● 什么是幻读?
● 你了解快照读与当前读吗?幻读为什么只在当前读下才会出现?
● 怎么解决幻读?
幻读是指一个事务在前后两次查询同一个范围时,后一次查询观察到了前一次查询结果集中没有的记录。假设用户表存在如表1-13所示的4条记录。
表1-13 用户表的记录
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事务A和事务B在不同时刻交替执行,在事务A的两次查询之间,事务B插入新的记录(id=5),观察事务A的两次执行结果,如表1-14所示。
表1-14 事务A和事务B交替执行(快照读)
可以看出,即使事务B中途插入一条记录,事务A前后两次查询结果依然相同,没有出现幻读现象。这是因为在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普通的查询是快照读,ReadView只在事务开启的第一次查询时生成,之后的查询都复用之前的ReadView,这就使得前后两次查询结果相同。因此,快照读不会出现幻读问题。快照读依赖MVCC机制,MVCC的原理在1.2.10节有详细说明。
当前读读取的是最新版本的数据,如果无法阻止其他事务在查询区间范围内插入新的数据,就会出现幻读现象。示例如表1-15所示。
表1-15 事务A和事务B交替执行(当前读)
为了解决幻读问题,引入间隙锁。间隙锁给某一个范围区间加锁,阻止其他事务将新的记录插入该范围区间内,因此也就不会出现幻读了。关于间隙锁的详细说明见1.2.11节。
总结:可重复读隔离级别下,快照读依靠MVCC机制解决幻读问题,当前读通过间隙锁解决幻读问题。
1.2.14 SQL索引优化
面试官提问
● 选择什么样的列作为索引?如何优化索引?
● 什么是最左前缀匹配原则?
● 什么是索引覆盖?
● 自增主键与UUID作为主键,哪个好?
● 分库分表怎么保证唯一索引?
(1)最左前缀匹配原则:索引查询会一直向右匹配,直至遇到范围查询(>、<、between、like)才停止匹配,这一条的详细解释见1.2.17节。
(2)选择区分度高的列作为索引,区分度计算如下:
count(distinct col)/count(*)
字段属性值不重复的比例越大,SQL查询需要扫描的记录数越少。比如,性别与姓名这两个索引字段,姓名的区分度远远高于性别,因此下面SQL1的查询性能远好于SQL2。
SQL1: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name = ‘张三’ SQL2: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sex = ‘M’
(3)索引列不要参与计算,保持列“干净”。
SQL1 : 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from_unixtime(createTime) = ‘2023-01-01’ SQL2:select * from tableName where createTime = unix_timestamp(’ 2023-01-01’)
B+树中存储的是数据表中的字段值,SQL1中的所有元素值经过时间函数处理后才能进行比较,因此SQL1无法使用索引,改写成SQL2即可。
(4)利用索引覆盖进行查询,避免二次回表,减少select *的使用。索引覆盖的详细讲解见1.2.19节。
(5)建议使用自增主键(不推荐使用UUID作为主键),数据的新增会更新B+树索引,非自增主键在数据插入时可能使节点分裂更频繁。
(6)分库分表在创建唯一索引时(或者查询时)必须带上均衡字段。
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分区一般采用Hash函数+Map映射的方式实现,如图1-84所示。首先根据数据的均衡字段计算出该数据的Hash桶位置,然后使用事先定义好的映射表将这个Hash桶中的数据映射到数据库节点中。
图1-84 Hash函数+Map映射的方式实现数据分表
因此,构建唯一索引必须带上均衡字段才能保证全局唯一,同时SQL查询时带上均衡字段才能路由到具体节点进行数据查询,避免读放大。
思考问题:为什么不直接哈希到具体的数据库节点,而是在中间多了一层映射关系呢?
1.2.15 Dao层缓存先更新缓存还是先更新数据库
面试官提问
● 使用缓存怎样保证数据一致性?
● 设计Dao层缓存时,数据库操作先更新缓存还是先更新数据库,哪一种更容易产生脏数据?
● 说明使用DAO层缓存产生脏数据的场景。
由CAP原则可知,使用缓存在提高可用性的同时会带来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无论先更新缓存还是先更新数据库,都无法保证数据库与缓存实时一致,都有可能产生脏数据。我们往往通过设置缓存过期时间来保证数据最终的一致性,但是先更新缓存再更新数据库更容易产生脏数据。
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产生脏数据的场景如图1-85所示。
图1-85 先更新数据库再更新缓存
图1-85中涉及两个并发操作,一个是更新操作,另一个是查询操作。查询操作没有命中缓存,于是尝试读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然后放入缓存;并发写请求更新数据库然后更新缓存,但在写请求完成缓存更新后,读请求才完成缓存回写,于是,缓存中的数据是旧的脏数据。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读操作时间跨度大于写操作时间跨度,一般而言写比读耗时,所以出现该场景的概率较低。
先更新缓存再更新数据库产生脏数据的场景如图1-86所示。
图1-86 先更新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图中涉及两个并发操作,读请求发现缓存数据不存在,然后查询数据库并回写到缓存中;在读请求回写缓存前来了一个写操作—更新缓存然后更新数据库,写请求更新缓存成功后,之前的那个读操作把旧的数据回写到缓存,覆盖了写请求的缓存,产生了脏数据。
1.2.16 MySQL高可用架构
面试官提问
● MySQL高可用方案有哪些?
● 主从同步延迟怎么解决?
MySQL通过主从复制实现高可用,复制过程如图1-87所示。
● 主库向从库同步自己的binlog日志。
● 从库的IO线程将binlog日志写入relay log。
● 从库的SQL线程读取relay log并进行数据回放。
图1-87 主从复制实现MySQL高可用
MySQL数据复制方案演进路线:异步复制(Asynchronous Replication)到半同步复制(Semisynchronous Replication)和组复制(Group Replication)。
1.异步复制
主库执行完用户提交的事务后,写入binlog日志即可成功返回客户端,如图1-88所示。主库只通知Dump线程发送binlog,然后继续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它不会保证binlog一定传送到任何一个从库上。若主库宕机,则主从切换可能导致新主库上的数据不完整、不一致。
图1-88 异步复制
2.半同步复制
主库执行完用户提交的事务后,至少等待一个从库将接收到的binlog写入relay log,并返回给主库ACK后,主库才继续处理用户的提交,如图1-89所示。半同步复制增强了数据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数据延迟,同时也会影响主库写入性能。
图1-89 半同步复制
3.组复制
复制组由多个server组成,提交事务在写binlog之前会被MySQL预设的钩子拦截,进入到MGR层,它将事务执行的相关信息打包,通过Paxos一致性协议进行全局排序后发送给各server节点,超过半数节点响应后,通知所有节点数据包同步成功。各节点独自进行认证(Certify)。若认证通过,则本地节点将数据变更写入自身的binlog中,然后在存储引擎层进行提交。异地节点把主库发送过来的binlog写入自身的relay log中,然后SQL线程读取relay log进行重放,并把重放的binlog写入自身的binlog,接下来在存储引擎内部进行提交。若认证不通过,则进行回滚。事务整体执行流程如图1-90所示。
图1-90 组复制
1.2.17 为什么遇到范围查询会停止索引的最左匹配
面试官提问
● 为什么在遇到范围查询、like等搜索条件时会停止索引的最左匹配?
索引底层数据结构是一棵B+树,在构建B+树时只能根据一个值来构建,而联合索引会依据最左字段来构建B+树,创建一个(a,b)的联合索引,它的索引树如图1-91所示。
图1-91 联合索引树
在图1-91中,a值是有序的,即1,1,2,2,3,3;b的值是无序的,即1,2,1,4,1,2;在a值确定的情况下,b又是有序的,比如a=3时b等于1,2,是有序的。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select … where a=? and b = ?,查询时a,b字段都可以使用索引。
● select … where b = ?,因为联合索引首先是按a排序的,只看b是无序的,所以这种查询无法使用索引。
● select … where a>?and b =?,a字段可以使用索引,但b值不可以,因为a的值是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内b是无序的。
1.2.18 索引下推
面试官提问
● 什么是MySQL的索引下推?
下面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什么是索引下推:用户表字段有id、name、age,联合索引为(name,age)。
SELECT * from user where name like '袁%' and age = 20
上述语句的执行过程如图1-92所示。
图1-92 两次回表完成数据查询
在(name,age)这棵索引树上忽略age字段,通过name进行查询得到两个结果,id分别为2,1,然后根据id值回表查询两次获得结果。
MySQL 5.6版本引入了索引下推,执行的过程如图1-93所示。
图1-93 一次回表完成数据查询
此时,不会忽略age字段,在索引内部会进一步判断age是否等于20,因此在(name,age)这棵索引树中只匹配到了一个记录(id = 1),此时只需回表查询一次。
1.2.19 索引覆盖
面试官提问
● 什么是索引覆盖?
所谓索引覆盖是指SQL查询时只需在一棵索引树上就能获取所需的列数据,无须二次回表查询。
假设表有四个字段`id`、`col1`、`col2`、`col3`。
建立的联合索引如下:
ALTER TABLE `tableNmae` ADD INDEX `idx_col1_col2`(`col1`,`col2`); SQL1:SELECT * FROM tableNmae WHERE col1 = xxx ORDER BY col2; SQL2:SELECT col1, col2 FROM tableNmae WHERE col1 = xxx ORDER BY col2;
SQL1由于select *需要查询所有的列,col3在联合索引上是缺失的,因此只能在联合索引中检索出符合条件的主键id,然后二次回表查询出所有数据列。
SQL2在联合索引上即可检索出匹配的数据并返回,无须二次回表查询,这种查询就是索引覆盖。
1.2.20 经典SQL语句考察:group by、join、having
面试官提问
● 根据具体业务场景写出SQL语句。
面试官也会考察求职者的SQL功底,主要是针对group by、having、join等关键字的使用。下面给出一个经典题目:
有一张学生表Student(SId,Sname,Sage,Ssex)和一张成绩表SC(SId,CId,score),查询平均成绩大于或等于60分的同学的学生编号、学生姓名和平均成绩。SQL语句如下:
SELECT stu.`SId` 学生编号, stu.`Sname` 学生姓名, AVG(sc.`score`) 平均成绩 FROM Student stu LEFT JOIN SC sc ON stu.`SID` = sc.`SID` GROUP BY stu.`SID`, stu.`Sname` HAVING AVG(sc.`score`) >= 60;
此外,面试官有时也会手写一些SQL,让求职者判断SQL使用了什么索引、加了什么锁。
1.2.21 避免数据库热点更新
面试官提问
● 工作过程中遇到过数据库热点更新吗?举个例子,怎样解决的?
用户在购买商品时一般需要事务完成相关操作,例如扣减商品库存(update)、扣减用户虚拟货币或现金(update)、发放商品(insert)等。上述操作对应的SQL语句如下:
SQL1:update tableName set inventory = inventory -1 where id = ? SQL2:update tableName set currency = currency - ? where userId = ? SQL3:insert into tableName (userId,awardId,..) values (?,?)
表1-16展示了三个数据库事务操作随着并发数的升高对应的执行时间。其中,扣减库存是所用用户同时更改该记录的字段,存在热点更新,SQL执行时间随着并发数的增加而急剧增加;扣减用户金币或者给用户发放商品是用户维度的操作,不存在热点更新问题,SQL执行时间稳定在3~4ms,与用户并发数无关。
表1-16 并发数与事务执行时间
测试结果在不同服务器上会有差异,但趋势是一致的,存在热点竞争的SQL执行时间与并发数强相关(落在同一个主键id上的并发更新数)。热点更新问题可以通过库存拆分与资源隔离的方式解决,3.1节会详细介绍。
1.2.22 线上环境如何修改表结构
面试官提问
● 线上环境的情况下如何修改表结构?
MySQL在进行alter table等DDL操作时,有时会出现Waiting for table metadata lock的情况,后续对表的任何操作都无法进行。对千万数量级的表新增字段或者其他DDL操作,如何保证在不影响在线读写的同时完成表结构的修改?
方案一:创建临时表,数据完全同步后重命名表,如图1-94所示。
步骤01 创建新的临时表结构Table A_New。
步骤02 数据同步A->A_New。
步骤03 待A与A_New表完全实时同步后重命名表。
Table A -> Table A_Old Table A_New -> Table A
该操作会出现短暂的Table not found(查找不到表)。
图1-94 线上环境修改表结构流程
该方案存在的问题是在重命名表的瞬间可能存在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具体如图1-95所示。
图1-95 rename table瞬间可能出现数据不一致
步骤01 数据写入Table A,更新id=1的记录字段c为1。
步骤02 binlog增量同步至Table A_New,由于延迟导致SQL未回放执行。
步骤03 重命名,线上写操作切换至Table A_New,更新id=1的字段c的值为2。
步骤04 执行步骤02的SQL,覆盖c=1,此时出现数据错误。
方案二:通过触发器完成两个表的同步。该方案对写入性能影响很大,仅在强一致性要求高的场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