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报告(2022—2023)
-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 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院 四川省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编著
- 1472字
- 2024-12-25 17:40:39
(二)一体化评价体系构建
不同城市群、不同经济区域存在体制机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等各方面的差异,因此,构建一种统一、通用的一体化评价体系来描绘不同城市群的一体化程度是不现实的,研究者们在构建一体化发展指数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构建思路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侧重某一个方面的一体化进度,以相关经济学理论为支撑,构建单一指数,比如赵三武和钱雪亚(2014)、赵金丽等(2017)都将劳动力市场作为区域一体化测度的重要研究点,构建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发展指数。二是考虑一体化评估的复杂性,基于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构建多层级、多主题的指标评价体系。其中,该方法按照指标构建依据不同又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以经济学理论为依据,将一体化的内容分为若干方面,作为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数,通常这些一级指数涵盖了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创新、产业、生态环境、行政(体制机制)等多个方面(张军,2011;李雪松和孙博文,2013;吕典玮和张琦,2010)。第二类在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相关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时,以国家重大发展理念、国家发布的重大区域规划纲要等重要政策性文件为指引,构建一体化发展指数的框架结构,这一方法以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展目标为导向,既有利于开展实证研究,又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工作。
在实践中,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作为我国发展较为成熟、规模较大的城市群经济区域,吸引了众多学者以之为对象开展一体化评价相关研究工作。同时,由于数据的可获取性等客观原因,京津冀和长三角一体化评价研究相对更加完善。2016年,国家统计局、北京市统计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联合研究建立了“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1),并每年动态发布。该指数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48个三级指标的京津冀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以描述具体某一领域的发展程度为主,分为正向指标和逆向指标,通过标准化处理后,最后根据专家打分的权重计算一级指标。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课题组(2020)也开展了类似研究工作,以五大发展理念构建了包含25个三级指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体系。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后,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统计监测工作,并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长三角区域“一极三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建立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统计监测体系》(2023年)。除此之外,较多高校、科研院所和民间团体也积极投入长三角地区的一体化评价研究当中,如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研发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2),围绕“多元人口流动、产业创新合作、设施互联互通、民生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保”五大维度构建了评价体系;浙江大学则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的重要精神,研究了“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数”(3),包括开放一体化、创新一体化、制度一体化、生态一体化、福利一体化五大维度;领导决策信息智库提出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指数”(4)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为蓝本,以其中的七大任务一一对应为指标体系的7个分指数,为一体化评价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以上研究成果对我们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数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
(1) 参见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2112/t20211220_1825499.html。
(2)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数发布,https://www.cnfin.com/zs-lb/detail/20211122/3462374_1.html。
(3) 浙大团队发布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指数,http://www.news.zju.edu.cn/2020/1214/c775a2231165/page.htm。
(4) 参见“领导决策信息智库”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