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业实战:专精特新成长法则
- 陈伟俊 马飞 王建胜 王兰康
- 1542字
- 2024-11-29 14:35:04
一、创业的基本概念
1.创业的概念
每个人都对创业有自己的理解。在全民创业时代,创业被定义为发现创业机遇,用一定的方式将创业机会转化为创业活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行为。用这样的方式开辟新的市场或开发新的客户,无论行为的主体是企业、政府部门还是非营利组织,无论形式如何,都可以称为创业。
2.创业的内涵
对创业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最早的创业研究通过概括企业家的特征来定义创业。奈特(1921)认为,创业者的特征就是有成功预测未来的能力,这是影响创业结果最重要的因素。为了更好地研究创业的发展路径、系统性地研究影响创业结果的因素,学者们开始从组织行为的角度研究创业,认为创业就是新组织的建立。随着人们对创业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创业新模式开始涌现,创业的主体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创建新企业是创业行为,成熟的企业也可以进行内部创业。新的观点认为,创业就是让产品进入市场。伦普金和德思(1996)提出,创业的本质就是“开创新事业”,让产品进入市场。这类观点虽然扩大了创业的范畴,但是也将一些常规的市场营销行为纳入了创业的概念,因此并不准确。
目前,主流的创业研究是从“什么是创业机会”的角度理解创业。艾肯哈特和谢恩(2003)提出,创业机会是通过将新的手段、目标或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引入新产品、新服务、新材料、新市场或新的组织方式,创业就是发现并利用这些有利可图的创业机会。基于此,本书认为,创业的重点就是在于挖掘并开发新的创业机会以创造价值,发现创业机会并对其进行开发的人就是创业者,以把握创业机会、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为目的而成立的组织就是创业企业。
3.创业的类型
(1)创业动机。
按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可以将创业的类型分为生存型创业和机会型创业,如图1-1所示。生存型创业是指创业者为了维持生计进行的创业,这类创业者有可能失业或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才会走创业的道路。这类创业行为主要是在小市场寻找机会,资金投入少,创业难度较低,往往不需要复杂的创业设计。机会型创业是指创业者有强烈的创业意愿,自己发现了市场中的新机会,然后付诸行动和创造价值。一般来说,机会型创业有更大的概率开辟新市场,具有更大的价值,但也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需要较复杂的创业设计。
图1-1 按创业者的创业动机划分创业的类型
(2)创业主体。
以创业主体为依据可以将创业分为个体创业和公司创业。个体创业不依附于特定的组织,创业者个人进行创业活动,创业者个人承担风险,决策更加迅速但稳定性较差,抗风险能力较差。公司创业是依附于组织进行的创业活动,创业活动由团队的工作推动,公司承担风险,公司中的每一个成员负责一部分工作,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决策周期较长但稳定性较好,较个人创业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
4.创业的方法
(1)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就是创业者独立开发创业机会,创建企业。由于初创企业自身资源的限制,缺少合作谈判筹码,所谓白手起家采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创业者从零开始,逐渐积累实力,需要艰苦卓绝地奋斗。同时,大多数创业者也担心机会主义侵蚀自身利益,所以采取自主创业模式开发机会。
(2)依附创业。
依附创业是指依附一个已经成熟的企业,通过特许经营、获取经销权、直销、加盟的方式进行创业,加盟是最常见的依附创业模式。创业者要慎重地做出选择,因为这种创业模式自主性差,依附对象的发展前景不确定,因此甄别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依附对象是有难度的。
(3)内部创业。
内部创业是指在企业的支持和帮助下,一些有创业能力的员工会根据公司的现有商业项目进行改善和革新,并将其结果与公司共享。内部创业是一种企业与雇员互利共赢的创业模式,通常一些规模较大公司的员工能够利用这种形式发挥自己的才能。这种创业模式既能让员工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现个人追求,优化企业的价值分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