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人和原始人打架:心理冲突的根源
两小人打架,原始人常胜
既然我们的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又像一个独立的人,有自己的认识、行为方式等,那么他们天天相处在一起,难免会出现一些分歧和争执,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发生争斗。而这种争斗,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冲突。
记得我小时候写作文时,写到内心冲突时常这么比喻:“我的心里好像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小时候的我,并不知道自己竟然顺口说出了一个心理学原理。我当时所说的这两个小人,现在看来更多是指理智人和原始人。因为尽管内心有三个人存在着,但是纯真人更多是旁观,多数情况下只是单纯地呈现自己,并不参与决策。所以,纯真人不是心理冲突的主要发起者,我们绝大多数烦恼是理智人和原始人斗争的结果。
例如,一个学生捡到了钱,是悄悄地塞进自己的口袋,还是交给老师?他内心的原始人和理智人开始打架,一个说:“这么多钱可以买多少好东西呀,不能交。”另一个则说:“老师教育我要拾金不昧,必须要交。”截然相反的说法在他心里交替出现,当谁也说服不了谁时,他就会很难受。
又如,有位已婚女性被婚外情所吸引,欲红杏出墙,又觉得这样做不道德;欲安分守己,却又不甘心。这也同样是她内心两个小人的内战产生的影响。
再如,一个人被亲人激怒,想打人,但是又知道不该那么做,这也是一种“内斗”。
“内斗、内战”这种心理冲突会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因此,冲突多的人往往在精神上显得很疲惫,或者很忧郁。我们平时说的神经衰弱的起因主要就是心理冲突。
有个规律:当理智人和原始人发生冲突时,理智人往往会觉得自己才是心理世界的总统,总想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忽视原始人的存在与影响力。理智人会认为:“我做什么,自己还不知道吗?”他以为完全知道自己,也完全能控制自己,他把自己等同于整个心理世界。
实际上,并非如此。他时常会发现,自己这个总统说话未必算数。例如许多人在情绪冲动时会“自己管不住自己”。所谓的“自己管不住自己”,确切说,就是理智人管不住原始人。大家还常常说“我没办法了”,指的也是理智人拿原始人没办法。
比如,一个人想早起跑步,但就是起不了床,这时就是理智人想跑步,而原始人不想跑步,想赖床。再如,我们给自己制订了背单词的计划,到了该背单词的时间却无法实行,也是因为原始人不想背单词,违背了理智人的意思。
理智人和原始人吵架时,很多时候纯真人就是个看客。
经常被违背,理智人必然要不高兴的。他希望一切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实现,会责怪原始人,或者用各种方式来减少甚至完全去除原始人对心理世界的影响。可是实际情况是,无论他讲多少道理,列举出多少让自己来做心理世界主宰的好处,都无法消除原始人的影响,甚至还常常受制于他。
弗洛伊德就曾发现人在理性之外会做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事。
有个人和妻子感情不好。妻子送给他一本书,他随手放在什么地方,找不到了。他也曾真心实意地找过,却始终找不到。后来有一次,他的母亲病了,妻子无微不至地照料他母亲,这令他内心十分感动。一天回到家后,他随手拉开一个抽屉,很巧的是妻子送的书就在里面。
弗洛伊德指出,起初书之所以“神秘失踪”,是因为这个人的内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原始人)有一个念头:“我不喜欢她,不要她的书。”于是原始人把书藏起来,并且不让理智人意识到书放在哪里。妻子以她的实际行为感动了他的原始人,他伸手打开抽屉把书拿出来,表示:“我喜欢她了,愿意要她的东西了。”所以实际上,原始人的影响不仅无法消除,而且真正占据了人类心理世界的主导地位。
这道理其实不难理解,依据的正是人类思维的发展规律。
人类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从原始的非理性、少逻辑状态,逐步发展到理性逻辑状态的。人出生后,会以原始人的状态开始认识世界,从而形成早年的心理经验,它们是作用于人格深层的早期心理经验,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巨大影响。多数时候,它们不仅象征着某一次经历或体验,还象征着一个人心目中的世界、人生、自我处境和自我现实等。而这些经验会长期存在于我们内心的无意识领域,成为我们看待周围事物的背景、参考和坐标系。多数时候,人们虽然无法意识到它们,却会深受其影响。
而理智人,则是伴随着我们日渐发展出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形成的。这部分心理能力和经验往往仅作用于人格的表层部分。所以理智人拗不过原始人,也是理所应当的。
既然原始人占据着内心世界的主导地位,显然,只有了解他并学会与之相处,才是化解心理冲突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