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你醒了?”
“这是?”
张顺刚哄完“大丈夫”,一出门就看到游击署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忍不住看向过来打招呼的宋康年。
“各衙门前来送礼的!”
“各衙门?”
“对,各衙门。你是不知道啊,现在你成了咱们扬州城里的名人。”
“因为官官相护?”
“嗐,你瞎说什么大实话,这叫同僚之谊!”
“好吧,同僚之谊!”
张顺摇了摇头,对自己当初的行为隐隐感到有些羞愧和不安。
虽然当时事发突然,他还没明白为啥要堵住仪真守备马天成的嘴,但是事后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无怪乎当时的杨朝云……好吧,现在改名叫柳如是了,会提醒自己。
如果让马天成说出了背后参与者,恐怕整个扬州都会地震。
“对了,慕远才呢?”张顺站在那里思索了片刻,突然发现他的财务官没在跟前。
“哦,他啊?他带着高孝缵等人去清点饷银和月粮去了。”
“饷银和月粮?”
张顺一听这话,不由一愣。
原本他提起慕远才,就是想让他去江都县衙去催一催,没想到已经发放了。
好吧,看来这也是自己打那马天成一顿,额外带来的好处?
想到这里,张顺便嘱咐了宋康年一声,就要去一趟林府。
“大丈夫”有点想跟着去,不过她也知道以她的身份,根本进不了人家的门,只好听张顺的话,找张婉儿去玩去了。
当张顺感到林府的时候,林府门前排的队比以前更长了。
张顺知道林如海肯定没有时间见自己,于是就去了后院。
他刚一进后院,就听见了女子的笑声。
张顺定睛一看,原来是林夫人在和“小黛玉”玩耍,连忙别过头,非礼勿视。
“哦,是张先生来了啊?”
林夫人一见有年轻男子闯了进来,唬了一跳。
仔细一看是张顺,这才放下心来。
毕竟这是一个买回来名妓,放家里好几天都不动人家一个汗毛的“铁石心肠”,而且若是仔细论起来,还算是个孩子。
于是,她把女子交给了张顺,便回避了。
“先生,先生,听说你抓了好多好多坏人,可厉害了!”
林夫人刚一走,“小黛玉”便扯着他的手指头,两眼亮晶晶的望着张顺。
“值不得什么,都是一些宵小之徒。”
张顺伸手揉了揉她的脑袋,然后岔开话题道。
“对了,上次功课做的怎么样了?先生要检查的哦!”
“切,都做完了。”“小黛玉”一边翻了个白眼,一边喊仆人把她做完的功课拿过来。
眼见仆人去了,“小黛玉”眼珠子骨碌碌一转,忍不住又开口道。
“先生,以后我好好写作业,你教我武艺好不好?”
“你?你学武艺干嘛?”
“抓坏人呀!”
“算了吧,你是林黛玉,又不是林冲!”
“?”
“怎么了?”
“先生,你怎么知道我叫林冲?”
“啊?真的?”
“真的!”“小黛玉”作认真脸。
“豹子头林冲的林冲?”
“豹子头是什么?”
“好吧,你真的不叫林黛玉?”
“我为啥要叫黛玉?你都喊错我好几次了!”
“好吧,就冲你这个名字。只要你好好做功课,我就教你武艺。”
张顺哭笑不得。
这林如海好歹也是个进士出身,怎么给自己家的女儿取了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名字?
没办法,既然你姑娘叫这个名字,就别怪我教她文武双全了。
随后,张顺检查了她的功课,又教她两章《孝经》,这才完成了自己的工作。
就在他给他布置今天的功课的时候,林如海这才从前院走了进来。
张顺连忙布置了功课,放了“小豹子头”,这才迎了上去。
“小兄弟,你来的正好,你不来我也要去找你呢!”
林如海领着张顺走到了偏僻之处,这才开口道。
“这一次你做的很好,既揭开了盐法下的冰山一角,又把它掩盖了回去。”
“可是......可是......这样真的好吗?”
张顺犹豫了一下,忍不住问出了憋在心里很久的疑问。
“很好,非常好!”
“非常好?”
“对,非常好!怎么,你以为本官是那种欺上瞒下、同流合污的贪官?”
“不敢!”
“你啊,聪明倒挺聪明,就是太年轻!”林如海笑了笑,解释道。
“你以为我不知道两淮走私私盐严重吗?你以为朝廷不知道两淮走私私盐严重吗?你以为陛下不知道两淮走私私盐严重吗?”
“知道,都知道!可是无从下手。”
“为啥无从下手?这走私的背后,涉及到皇家的宗室,涉及到六部、阁老,涉及到边军勋贵,涉及到地方士绅,更是涉及到沿江几百万人的生计。”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如果逼得急了,兔子还知道要咬人呢,你确定就凭咱俩顶得住?”
“不要说咱俩了,就把六部、阁老以及陛下加一块儿,也顶不住!”
“为......为什么?”
张顺听了林如海这一番话,顿时三观尽毁。
敢情走私私盐之事,上上下下都心里跟明镜似的,就是捂着自己的眼睛当看不见。
就自己傻呵呵的冲上去,当一个戳穿“皇帝新衣”的孩子?
“为什么?汝可知国初之事乎?”
“盐台大人是指?”
“当初和太祖爷争天下的,有两个人。一个叫陈友谅,另外一个叫张士诚!”
林如海伸出了两个手指头,神情严肃的摆了一个“耶”。
“陈友谅就不说他了,就说这个张士诚,你知道他如何起家的?”
“据说......据说他之前是一个私盐贩子?”
经过林如海提醒,张顺好像摸着点什么。
“对,就是泰州白驹场一个私盐贩子!”林如海冷笑道。
“只是为了对抗暴元的稽查,练就了一身本领。后来便靠着十八条扁担起兵,成为和太祖爷争夺天下的枭雄之一!”
“这......”张顺闻言一愣,“这和现在的走私,又有何不同?”
“当然不同。我朝的私盐,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只叫夹带,不叫走私。”林如海笑着解释道。
原来明朝实行盐引制度,正常情况下,发放一张盐引,卖出去一引盐。
但是,有时候盐引卖不出去了,或者盐户熬的盐太多了,堆积如山,朝廷就想办法把这些盐卖出去,谓之“余盐”。
只是这余盐卖多了,有聪明人就想法子了。
我为啥不在买正盐的时候,夹带余盐呢?
好巧不巧,明中期以后,一旦查到余盐,不再“割没”,反而允许商人“纳价回购”。
如此一来,“夹带余盐”几乎成了一本万利,毫无风险的买卖。
这样一来,类似张士诚这种“武装走私集团”,自然也就很难发展壮大了,朝廷也没了后顾之忧。
“只是......只是这样一来,白花花的银子......不就没了?”
“是啊!”林如海叹了口气。
“我估摸着,再早之前,朝廷并不缺收入,就打算留着将来缺钱了再说。”
“只是,没想到等真缺钱的时候,已经没法子动手了!”
我勒个猴来,感情你们养猪,养出来一头猪精?
张顺听到这里,顿时明白了这件事情的全部来龙去脉。
原来最早的时候,朝廷并不缺钱,就“让利于民”,以免养出来张士诚这样的大盐枭。
结果,没想到这一块大肥肉引来了各种势力的插手。
等到朝廷真正缺钱了,却提不动刀杀猪了。
如果强行为之,结果就是两淮大乱,搞不好提前开启元末乱世?
敢情你这个林如海不是过来整顿盐务的,而是过来乞讨的?
乞求这些“利益集团”,给朝廷一口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