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可视化分析:分析原理和Tableau、SQL实践(第2版)
- 喜乐君
- 888字
- 2024-09-19 17:38:05
1.2.2 中级·业务分析:分析辅助决策,决策创造价值
敏捷业务分析的典型工具是各类敏捷BI(Business Intelligence,商业智能)工具,本书中常以商业智能或者BI代指敏捷业务分析。
商业智能强调以业务为中心,业务分析面向决策,追求持续改进。BI的关键是Intelligence,即智力、智慧、智能,在敏捷业务分析中,业务分析师的经验和业务知识是最重要的催化剂,这是与报表展现的关键差别。报表展现以展现结果为目的,敏捷业务分析以探索问题、辅助决策为目的。
1989年,Howard Dresner(后来成为Garner公司的分析师)明确提出了BI的概念,指“使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支撑商业决策的概念与方法”(Concepts and methods to improve business decision making by using fact-based support systems)。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数据仓库技术(Data Warehouse)和联机分析处理(OLAP)的快速发展,BI也随之从概念转向实际应用。其中,笔者看来,代表性的里程碑是“数据仓库之父”William H.(Bill) Inmon[3]基于业务出发构建的数据仓库与辅助决策分析的理论体系,以及“2019年度图灵奖”获得者Pat Hanrahan[4]打造的可视化分析工具Tableau,如图1-4所示。
图1-4 数据仓库与敏捷分析工具推动了BI的蓬勃发展
在上述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越来越向数据的应用、辅助业务决策倾斜,商业智能关注的焦点不是“如何获得、存储更多数据”,而是“大数据分析如何辅助决策”。而影响“数据辅助决策”的主要矛盾是,“拥有数据的IT分析师不了解业务逻辑,与负责业务决策的业务经理难以精通数据分析方法”之间的矛盾。这也是当下阻碍大部分公司发挥“数据资产”价值的关键要素。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分析技术平民化,从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到传统的医药公司,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将数据分析工作从信息部门转向业务部门,甚至在业务部门中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团队。而敏捷的可视化数据分析,是业务分析的关键表达形式。
归根结底,商业智能(BI)是以业务用户为主体的,强调辅助决策的业务分析。
随着企业中各个业务板块的数字化程度日益提高,业务人员的敏捷分析能力日渐成熟,就会推动企业在更大范围进行数字化转型,甚至调整商业模式。事实上,十年前令我们惊讶的“行业跨界挑战”如今已经司空见惯,互联网企业无一例外地借助数字化赋能,重塑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行业。这就是数字化的至高境界——“智能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