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宇宙观

人生天地间,首先关注的是天地人之间的关系。古人通过对天地运行变化的长期观察,形成了以下观念:

其一是天地之中的观念。天在上,地在下,人在天地中间。北斗星“运乎天中”,地中则在嵩洛地区。地中是“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即地中自然环境条件最好,最适合人类繁衍生息。显而易见,这里的“中”既是描述空间方位的概念,也是表达价值的概念。“天地之中”观念的形成,标志着中华民族原初的宇宙观已经确立起来。

其二是“天圆地方”说。天是“圆”的,地是“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的增加和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天“大”、地“广”,认识到了宇宙的无限性、事物的多样性。

其三是万物皆“易”,都是恒变无常的。何谓易?生生不息之谓易。宇宙的本质就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创新的过程。

其四是天人合一的观念。人与自然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天地与人是共生、共存的有机整体。

在这些观念形成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对于事物形成、发展、变化的极其重大的意义,从而提出了“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的论断。沿着这一思维路向,后世思想家则进一步强调:“中者,天地之所终始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并将“中”称为“天理”,认为“天下之理统一于中”。这样,以“天地之中”观念为基础,中华传统文化以“中”为核心的精神体系便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起来。